林小满接过红薯,烫得直换手,却舍不得放下。他看着眼前的场景:昏黄的油灯下,蒯迪元在整理明天要送的物资,王阿婆坐在一旁絮絮叨叨地说着村里的琐事,门外传来孩子们回家的笑声 —— 这和他想象中的 “仙师生活” 完全不一样,却比任何传说都要真实、温暖。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小满就跟着蒯迪元出发了。他背着一半的物资,虽然沉重,却走得很稳。山路崎岖,蒯迪元走在前面,偶尔会停下来,告诉他哪里有陡坡要小心,哪里的溪水可以解渴,哪里的野果能吃。
“师父,您怎么对这条路这么熟悉啊?” 林小满忍不住问。
“走了四年了,闭着眼睛都能走。” 蒯迪元笑着说,“以前我也觉得这条路难走,后来走得多了,就发现其实每一步都有规律 —— 就像送物资,看起来麻烦,其实只要用心,就能找到最稳妥的方式。”
林小满认真地听着,把蒯迪元的话记在心里。他看着蒯迪元的背影,虽然不高大,却很踏实,像这山间的老柳树,默默扎根,默默守护着村里的物流传递。
走到山外的物流点时,年轻修士看到蒯迪元身边的林小满,有些惊讶:“蒯大叔,这是您的徒弟?”
“算是吧,带他来学学怎么交接物资。” 蒯迪元笑着说,然后给林小满讲解起来,“你看,交接物资的时候,要先核对收件人的名字和地址,再检查物资的状态,确认没问题了,再让物流点的修士传送 —— 不能有一点马虎,不然很容易送错地方。”
林小满认真地看着,时不时点头,还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子,用炭笔记录着蒯迪元说的话,字迹虽然潦草,却一笔一划很是认真。
从物流点返程时,林小满主动接过蒯迪元背上的物资:“师父,我来背吧,您歇会儿。”
蒯迪元没有推辞,看着林小满背着物资往前走的背影,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他想起当年林风背着物资跟在他身后的样子,想起物流同盟的伙伴们一起在法则风暴中搭建节点的场景 —— 原来传承从来都没有中断过,它藏在林小满认真记录的笔记里,藏在每一次踏实的物资传递中,藏在这平凡却又温暖的日子里。
回到松风村时,夕阳已经染红了半边天。林小满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依旧兴致勃勃地帮着蒯迪元整理刚收到的物资,嘴里还念叨着:“师父,明天我想试试自己编装山货的竹篮,您教我怎么选竹篾好不好?”
“好。” 蒯迪元点头,看着林小满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门外的老柳树 —— 几片泛黄的柳叶落在门槛上,像是在为这个新加入的身影,送上无声的欢迎。
他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会多些忙碌,要教林小满辨认物资,教他编织竹篮,教他走那条崎岖的山路。可这份忙碌里,藏着传承的意义 —— 不是让谁成为惊天动地的仙师,而是让 “流通” 的理念,让 “用心传递” 的精神,在一代代人的手里,继续传递下去,像松风村的溪水,静静流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