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摆手示意不必强求。她让通译官上前询问对方礼仪含义。得知那是他们最高的敬意形式后,便命人记录进《异邦迎送仪注简本》。
“告诉他们,大晟尊重各国习俗。”她说,“只要心诚,礼节如何皆可。”
晚宴设在宫外别院。各国代表齐聚一堂。餐桌上摆着各地食物——中原的烤肉、西域的奶饼、海国的鱼干。有人初次尝试辛辣菜肴,呛得咳嗽不止,引得众人发笑。
气氛正缓和时,一名禁军将领突然起身。
“他们提出要用珍宝换火药配方!”他声音响亮,“这等杀伐之器,怎能外传!”
席间顿时安静。
李瑶看了他一眼。“谁提的?”
一名商人站出来,说的是带着口音的官话。“我们不要完整方子。只想知道提纯之法。我们的硝石杂质太多,点燃时常炸炉。”
“你们用火药做什么?”她问。
“开山采石,疏通河道。”那人答,“也用于庆典烟火。”
她沉吟片刻。“配方不能给。但我们可提供无硝提纯工艺,仅限民用用途。若有违,断供并追责。”
商人犹豫一下,点头答应。
事后,李瑶召见工部匠人。她要求制作一批曲辕犁模型,必须轻便易拆,适合海运。
第二日,她在演武场搭起展台。各国使节受邀前来。工匠现场组装农具,演示如何在陡坡耕地。一个来自山地小国的使者看得入神,反复询问能否适应岩石地形。
“可以改装。”李瑶说,“我们会根据各地情况调整设计。第一批免费试用,三年后反馈效果再谈购买。”
五国代表当场签字。
其中一人问:“若我们提供木材与人力,你们能帮建作坊吗?”
“可以。”她说,“但需派技术人员监督,确保安全。”
消息传出后,又有三个国家申请加入协约。
但新的问题很快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