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价值回归——当喧嚣沉淀为本心

起初有些冷场,大家似乎还不适应这种非正式的节奏。在陈默鼓励的目光下,一位从“微光成长计划”初期就加入的运营女孩率先开了口。她讲起去年冬天,她和团队去一个偏远山区回访他们帮扶的一个手工造纸作坊。那位年近六十的老匠人,因为“智伞”的平台帮他找到了稳定的销路,第一次有能力送孙女去县城的中学读书。老人用粗糙的双手紧紧握着她的手,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反复说着“谢谢”。女孩说着说着,自己的声音也哽咽了。

气氛被打开了。

一位技术工程师分享了他为了优化红光社区养老系统的某个紧急呼叫响应速度,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当系统成功上线并收到第一位独居老人的感谢反馈时,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赵博讲起在泰国项目最艰难的时候,是当地一个合作社社长那句“我们相信你们是真的想帮助我们”的朴素话语,支撑他们度过了最难熬的磨合期。

林薇也回忆起早期开拓银行客户时,无数次被拒绝,最终打动对方的,不是多么炫酷的技术,而是他们那份详实的、基于真实小微商户数据的风控效果报告,让对方看到了切实降低坏账率的可能。

一个个具体、鲜活、充满温度的故事,在篝火旁流淌。没有宏大的词汇,没有激动人心的口号,只有真实的情感和价值的共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分享,那些被日常繁忙工作和宏大目标所掩盖的初心,渐渐被重新唤醒。

陈默静静地听着,火光映照在他的脸上,眼神深邃。当分享渐渐平息,他缓缓开口。

小主,

“谢谢大家的分享。这些,才是我们‘智伞’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力量的真正源泉。”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我们是一家商业公司,需要增长,需要估值,需要拓展边界,这没有错。但如果我们在追逐这些东西的过程中,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忘记了那些信任我们的用户,忘记了我们能够存在的根本是因为我们为他们创造了真实的价值,那么,我们走得越快,可能偏离得越远,最终也会摔得越重。”

他停顿了一下,让话语沉淀。

“这段时间,我听到太多关于‘模式’、‘赛道’、‘生态’的讨论,却很少听到我们最初天天挂在嘴边的‘解决问题’、‘创造信任’、‘赋能微小’。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价值迷失’。资本和市场的喧嚣,很容易让人头晕目眩,忘记自己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