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单元3:晚饭只有草 续

大明锦小旗 汪不了a 17627 字 5个月前

2. 接收“丐帮精锐”

第二章 虫尸浮荡的翡翠羹与碗底的血字

老王端着陶碗进门时,碗沿的菜帮子还沾着未刮净的泥星子。“头儿,新官上任第一顿,咱南城卫的‘翡翠白玉羹’可是独门手艺!”他瘸腿碾过青砖地,碗里的汤晃出涟漪,三根蔫巴巴的菠菜梗漂成“品”字,虫尸翻着雪白肚皮浮在油星子间,未煮烂的蛆虫正顺着碗壁往上爬,在陶釉上留下黏腻的痕迹。

张小帅盯着碗底的絮状物——不是面粉勾芡,是泡发的人皮残屑。前身记忆里的馊味突然涌来:乱葬岗的夜,他躲在破庙喝着同样的“羹”,碗底刻着歪扭的“逃”字,此刻这碗的釉面下,竟也有极细的刻痕,像无数个“死”字叠在一起,被汤汁泡得发涨。

“老王,”他指尖碾过碗沿的菜帮子,根部沾着点暗红——不是菜汁,是干涸的血,“这羹里的‘白玉’…怕是用乱葬岗的‘老住户’磨的吧?”

老王的笑僵在脸上,瘸腿突然发抖:“大、大人说笑了,这是厨子里的绿豆粉…”话没说完,虫尸突然翻了个身,露出背上的鳞片形黑斑——和飞鱼服的朱砂纹一模一样,只是颜色发灰,像从死人皮肤剜下的印记。

碗底的刻痕突然清晰。张小帅凑近细看,果然在釉面下看见用指甲刻的小字:“阳魂入羹,骨血为引”——每个字都带着拖拽的血痕,像刻字人临终前的挣扎。他忽然想起陈公公尸身指甲缝的金粉——原来丹炉的“引魂”不止在鳞片,更在这碗底的血字、在卫所上下习以为常的“招牌菜”里。

“阿七昨天说,”他忽然指着虫尸的黑斑,“乱葬岗的野狗吃了陈公公的尸身,当晚就七窍流朱——老王,这虫…该不会是吃了‘阳魂引’的尸长大的吧?”

陶碗“当啷”摔在地上,汤汁渗进青砖缝,虫尸的鳞片黑斑在水痕里晃成碎影。老王扑通跪下,额头磕在虫尸旁边:“大人赎罪!百户大人说,卫所上下都得喝‘魂羹’,说是…说是能让阳魂跟丹炉‘合契’!”

合契二字混着馊味灌进鼻腔。张小帅盯着砖缝里的虫尸——背部的鳞片纹竟慢慢舒展,像片被剥下来的飞鱼鳞片,边缘的倒钩对着他腰间的“丹”字铜牌。前身记忆里的密信突然浮现:“食魂者痴,饮血者狂,卫所之羹,实为锁缰”——原来这碗“翡翠白玉羹”,根本是丹炉给“引魂人”下的蛊,用活人骨血熬出的汤,能让魂魄渐渐与炉纹“同频”。

“起来。”他踢开碎碗,砖缝里的汤汁浸出暗红,在地面画出个模糊的鳞片形,“去把小李叫来,再带把刀——咱们看看这碗底…还有什么宝贝。”

陶碗碎片被撬起的瞬间,碗底的釉面剥落,露出底下刻着的完整血字:“第三十八号阳魂引,张远,卯时三刻,魂归炉门”。张远——他几乎遗忘的本名刺得眼疼,旁边画着个丹炉,炉门处刻着飞鱼鳞片纹,炉心位置标着“翡翠羹引魂”。老王的瘸腿在碎碗片间发抖,裤脚沾着的汤汁里,漂着更小的虫尸,每只背上都有鳞片形黑斑。

“百户大人每月十五都会让人煮‘魂羹’,”老王盯着地面的血字,声音细如蚊呐,“说喝了能让咱们的魂儿…跟陛下的丹炉‘共振’,以后升迁就快了…”

共振二字让他想起王扒皮袖口的“万寿丹”——丹丸表面的炉纹,不正是这碗底鳞片纹的微缩?他忽然想起陈公公尸身七窍流出的朱砂滩,在雪地上凝成的形状,竟和这碗底的鳞片纹一模一样——原来从饮食到官服,从尸身到活物,丹炉的“引魂网”早已织遍南城卫的每个角落。

“小李,把这些碎碗收起来,”他捡起一块刻着“魂归”的残片,边缘的倒钩划开掌心,血珠滴在鳞片纹上,竟让黑斑泛起银光,“顺便查查,卫所的厨子…上个月是不是突然换了人?”

小李抱着碎碗跑出去时,门槛处漏进的阳光照在虫尸上,鳞片形黑斑突然蜷成一团,像被阳光灼伤的活物。张小帅盯着自己掌心的血——混着虫尸的黏液,竟在鳞片残片上画出个“反”字,边缘的倒钩比丹炉纹多了道棱角,像把能剜开蛊毒的刀。

“大人,”老王忽然指着他掌心的血,“您的血…怎么跟这虫尸的黏液一个颜色?”

血色黏液在残片上慢慢凝固,竟与飞鱼服的朱砂里衬色泽一致。张小帅忽然想起王扒皮说的“鲛人绡染朱砂”——哪里是鲛人血,分明是“阳魂引”的血,是他、陈公公、张老三这些“备选者”的血,被熬成颜料,绣进鳞片,煮进羹汤,最终锁进丹炉。

窗外忽然传来阿七的惊叫:“头儿!乱葬岗的槐树…开花了!”

风雪不知何时停了,乱葬岗的老槐树竟在隆冬抽出新芽,枝头开着血色的花,每片花瓣都绣着极小的鳞片纹,像从飞鱼服上扯下的碎布。张小帅望着那些花,忽然想起密信里的最后一幅图:“魂血灌根,尸骨为肥,丹炉之树,开魂之花”——这棵突然开花的槐树,怕不是用“阳魂引”的血和骨养了十年的“引魂树”,此刻花开,正是丹炉“收魂”的前兆。

小主,

“老王,”他忽然将残片塞进老王手里,鳞片纹的倒钩对着对方掌心的茧,“去告诉弟兄们,从今天起,谁也不许喝一口‘翡翠白玉羹’——敢违令的…别怪我用绣春刀,把他的魂儿从丹炉里勾出来。”

老王攥着残片的手在发抖,鳞片纹的银光映得他眼底发红:“大人…您知道百户大人背后是谁吗?那‘万寿丹’可是太医院…不,是宫里直接送来的!”

宫里。这个词让掌心的血珠突然发烫。张小帅望着乱葬岗的血花,想起王扒皮袖口的丹丸、想起陈公公尸身的“尚药局”封条、想起自己飞鱼服里衬的“圣恩赐服”——原来这场用活人魂魄炼丹的阴谋,根子竟扎在皇宫深处,用“圣恩”做皮,用“官服”做网,将无数个“张远”“陈全”网进丹炉,熬成供上位者“万寿”的药。

“不管是谁,”他摸着腰间的“丹”字铜牌,牌面的倒钩此刻竟泛着温热,像刚从血里捞出来的刃,“敢拿活人炼药…就得做好被药反噬的准备。”

后厨传来碗碟碎裂的声响,不知哪个弟兄摔了“翡翠白玉羹”,汤汁混着虫尸流出门槛,在青石板上画出条蜿蜒的红线,像根扯向乱葬岗的“引魂绳”。张小帅盯着那红线,忽然笑了——这根“绳”,如今该反过来,扯向丹炉的主人了。

他捡起地上的虫尸,鳞片形黑斑在阳光下渐渐透明,露出里面裹着的细小骨片,上面刻着个极小的“反”字——是前身藏在虫腹里的警告,是无数个“阳魂引”用血肉凝成的反抗。而他此刻攥着的,不再是恶心的虫尸,是丹炉阴谋的罪证,是敲开皇宫黑幕的第一块砖。

第二章 铜牌硌痕与飞鱼服下的蛊毒

张小帅盯着碗里的“翡翠白玉羹”,浮在表面的虫尸肚皮泛着青白,像极了前身穿来那日,在破庙喝的那碗混着泥星的野菜汤。不同的是,此刻腰间的“丹”字铜牌硌着髋骨,飞鱼服的明黄里衬蹭过手背,绣线底下的铜片棱角分明,像块生吞进肉里的碎刃。

“头儿,这羹…趁热喝吧。”老王瘸着腿退到门边,袖管沾着未擦净的汤汁,在青砖上拖出细长的水痕,“百户大人说,喝了能去去身上的‘晦气’——您刚从棺材里爬出来,最该补补。”

晦气二字让他指尖顿在碗沿。前身记忆里的破庙漏雨打在汤碗里,他盯着碗底用指甲刻的“逃”字,此刻这碗的釉面下,竟也有无数细如蚊足的刻痕,凑近些便能看清,是重叠的“死”“引”“炉”三字,被汤汁泡得发涨,像要从陶土里挣出来。

碗里的虫尸突然翻了个身,背部的鳞片形黑斑在油星子间晃了晃——和飞鱼服里衬的朱砂纹一模一样,只是颜色灰败,像从死人皮肤上剜下的残片。他忽然想起王扒皮说的“鲛人绡染朱砂”,指尖蹭过里衬,掌心竟沾了抹暗红——不是颜料,是混着虫黏液的血,和碗里的汤汁一个颜色。

“老王,”他忽然捏起虫尸,鳞片黑斑处露出半根染金的指甲,“这虫…是不是吃了乱葬岗的‘圣恩赐棺’长大的?”

陶碗“当啷”摔在地上,汤汁渗进砖缝,虫尸的指甲刮过青砖,发出细不可闻的“滋滋”响——是金粉遇血的反应。老王扑通跪下,额头磕在碎碗片间:“大人赎罪!百户大人说,卫所的‘魂羹’得用‘阳魂引’的残躯养虫,再拿虫熬汤…魂儿就能顺着汤,跟丹炉‘接上气’!”

接上气。这个说法让他想起腰间的铜牌——“丹”字凹痕里嵌着的雪粒,此刻混着汤汁,竟在砖面上洇出个模糊的炉形。前身塞进棺材的密信在脑海里展开,泛黄的纸上画着 identical 的虫尸,旁边批注:“食魂虫噬骨,羹汤锁三魂,饮者不知,已入炉门”。他忽然明白,这碗“翡翠白玉羹”根本不是伙食,是丹炉给“引魂人”下的蛊,用活人残躯养出的虫,熬出的是锁魂的汤。

“起来。”他踢开碎碗,看见碗底的釉面剥落,露出用鲜血刻的小字:“第三十八号阳魂引张远,卯时三刻,魂随羹入炉”。张远——他几乎遗忘的本名刺得眼疼,旁边画着个丹炉,炉门处绣着飞鱼鳞片,炉心位置浮着虫尸,腹部的黑斑正对着鳞片中心的朱砂点。

老王的瘸腿在发抖,裤脚沾着的汤汁里,漂着更小的虫尸,每只背上都有个极小的“丹”字——和他铜牌上的刻痕一模一样。远处后厨传来碗碟碎裂的声响,不知哪个弟兄摔了羹汤,汤汁混着虫尸流出门槛,在青石板上画出条蜿蜒的红线,像根扯向乱葬岗的引魂绳。

“头儿!”阿七忽然冲进来,手里攥着片血色花瓣,“乱葬岗的老槐树…开花了!花瓣上绣着鳞片纹,跟您的飞鱼服一模一样!”

血色花瓣落在碎碗片间,鳞片纹竟与虫尸的黑斑严丝合缝。张小帅望着窗外,老槐树的枝桠在风雪里舒展,每片花瓣都滴着暗红的汁液,像飞鱼服上的朱砂勾边落进了雪地里。前身密信的最后一幅图浮现眼前:“魂血灌根,尸骨为肥,丹炉之树,开魂之花”——这棵突然开花的槐树,分明是用“阳魂引”的血和骨养了十年的“引魂树”,此刻花开,正是丹炉“收魂”的信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七,把所有羹碗砸了,”他捏碎手中的花瓣,汁液渗进掌心,竟在鳞片形的汗渍里映出“反”字,“告诉弟兄们,谁再喝这碗里的东西…就等着跟陈公公一样,七窍流朱躺进‘圣恩赐棺’。”

阿七攥着花瓣的手在发抖,血色汁液滴在他袖口的青布上,竟晕开个鳞片形——原来卫所上下,只有穿飞鱼服的“引魂人”才配喝“魂羹”,而普通兵卒的青布,连被蛊毒浸染的资格都没有。张小帅忽然想起前身刚穿来时,老王递来的那碗野菜汤——那时他还没挂铜牌、没穿飞鱼服,喝的是干净的汤,而现在…他早已成了丹炉账本上的“第三十八号”。

“大人,这槐树开花…”老王盯着地上的花瓣,“是不是意味着…‘引魂’要成了?”

“成?”张小帅摸着腰间的铜牌,牌面的倒钩此刻竟沾着花瓣汁液,泛着温热的光,“是该让那些熬汤的人…尝尝自己煮的蛊是什么滋味了。”

后厨传来此起彼伏的砸碗声,混着弟兄们的咒骂:“奶奶的,老子喝了半年的虫汤!”“这狗日的百户,拿咱们当药引子!”——汤汁顺着门槛流成河,虫尸漂在上面,背部的“丹”字在雪光下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被血汁泡开的“反”字,一个接一个,顺着引魂绳,往乱葬岗的槐树爬去。

张小帅捡起一块刻着“入炉”的碗底残片,边缘的倒钩划开掌心,血珠滴在花瓣的鳞片纹上,竟让整朵花“滋”地冒出青烟——是朱砂遇血的灼烧,是活人魂魄对丹炉的反抗。他忽然想起密信里的话:“以血破蛊,以魂抗魂,当羹汤泼地,便是炉门崩时”——此刻弟兄们摔碎的不止是碗,是丹炉套在他们脖子上的锁。

窗外的老槐树突然发出“咔嚓”响,枝桠上的血色花纷纷坠落,掉进地上的汤汁里,鳞片纹遇血即燃,竟在青石板上烧出个巨大的“反”字——不是引魂的符,是反抗的旗。张小帅望着那团火,忽然笑了,笑声混着砸碗声,惊飞了栖在槐树上的夜枭。

而他掌心的血,正顺着铜牌的倒钩、顺着飞鱼服的鳞片、顺着满地的羹汤,慢慢渗进青砖缝——那里埋着无数个“张远”的血、无数个“陈全”的骨,此刻终于汇集成河,朝着丹炉的方向,奔涌而去。

第二章 鹤膝骨与书页间的鼠干

“《礼记·丧大记》有云,‘食粥于盛’…”小李抱着本翻烂的《洗冤录》凑过来,书页间掉出半片发黑的老鼠干,“饿死之人髌骨必凸,状如鹤膝,前日乱葬岗那具…哎头儿,您看这虫尸的髌骨!”

陶碗碎片在青砖上泛着冷光,虫尸的细骨从肚皮翻卷出来,膝盖骨果然凸成锐角,像只折翼的鹤。张小帅盯着那截白骨——关节处缠着极细的金粉,和陈公公尸身指甲缝、和他给张老三画鳞时用的金粉一模一样。前身记忆里的密信突然浮现:“阳魂炼骨,骨生金粉,丹炉之蛊,藏于细微”。

“小李,”他捏起老鼠干,鼠毛间沾着粒丹丸残片,“你这《洗冤录》…是不是从陈公公屋里搜的?”

小李的耳朵尖发红:“昨儿翻他枕头底,发现书页间夹着这老鼠干…还有张草纸,画着丹炉和飞鱼服。”他抖开夹在书里的草纸,上面用木炭画着个扭曲的丹炉,炉门处绣着飞鱼鳞片,炉心位置标着“鹤膝骨引魂”,旁边歪扭写着:“食鼠者痴,食魂者狂,骨中藏金,魂归炉房”。

骨中藏金。张小帅望着虫尸膝盖骨的金粉——不是天然矿物,是活人魂魄被丹炉熬煮后析出的“魂晶”。他忽然想起王扒皮袖口的“万寿丹”,想起丹丸表面的炉纹——原来每粒丹药里,都掺着“阳魂引”的骨粉,金粉是魂的残片,炉纹是锁的形状。

“头儿,您看这老鼠干的牙印!”小李忽然指着鼠干的缺口,齿痕呈鳞片形,“跟飞鱼服的鳞片纹一模一样!莫不是…这老鼠吃了‘魂羹’长大的?”

鼠干的缺口在阳光下投出鳞片影,竟与张小帅胸前的朱砂纹重叠。老王忽然踉跄着从后厨跑来,瘸腿上沾着新的汤汁:“大人!百户大人带着太医院的人来了,说要查‘翡翠白玉羹’的厨子!”

太医院。这个词让草纸上的“鹤膝骨引魂”突然发烫。张小帅听见前堂传来王扒皮的笑声,混着瓷器碰撞声——是太医院的人在检查羹碗。他忽然想起碗底的血字、想起乱葬岗的血色槐花,指尖捏碎鼠干,金粉混着鼠毛落在草纸上,竟让“丹炉”二字燃起细不可闻的青烟。

“小李,把虫尸和鼠干包起来,”他将草纸塞进《洗冤录》,书页间的老鼠干碎屑掉在“鹤膝骨”的记载上,“跟我去前堂——让太医院的大人…好好瞧瞧‘魂羹’的妙处。”

前堂的檀木桌上摆着七只完整的陶碗,太医院的吴典簿正用银筷拨弄碗里的虫尸,银筷却在接触鳞片黑斑时发出“滋滋”响——是朱砂遇银的反应。王扒皮站在一旁,蟒纹补子上的金线沾着羹汤,袖口红绳的丹丸晃了晃,炉纹对着张小帅腰间的铜牌。

小主,

“张‘小旗’,”吴典簿抬眼时,镜片上映着虫尸的鳞片纹,“这‘翡翠白玉羹’…可是南城卫的规矩?”

“回大人的话,”张小帅将《洗冤录》摔在桌上,老鼠干滚到吴典簿脚边,“规矩不规矩的卑职不懂,只知道这碗里的虫…吃的是乱葬岗的‘阳魂引’残躯。”

银筷“当啷”掉进碗里,溅起的汤汁滴在吴典簿的官服上,竟晕开个鳞片形。王扒皮的笑容僵住,袖口红绳突然绷紧,丹丸滚落在地,炉纹对着草纸上的“鹤膝骨引魂”——此刻鼠干的鳞片形齿痕、虫尸的鹤膝骨、还有飞鱼服的朱砂纹,竟在阳光里拼成完整的“引魂阵”。

“放肆!”王扒皮甩袖时蟒纹补子扫过陶碗,“太医院的大人岂容你污蔑?这羹汤…是陛下亲赐的‘镇魂膳’!”

镇魂膳。张小帅盯着吴典簿官服上的鳞片形污渍——和自己飞鱼服的里衬纹样分毫不差。他忽然想起密信里的批注:“太医院掌丹炉,尚药局管引魂,层层叠叠,皆食魂人”——原来从熬羹的厨子到查案的典簿,从卫所百户到皇宫内臣,全是丹炉阴谋的齿轮,而他这个“第三十八号阳魂引”,不过是齿轮间的血肉。

“陛下亲赐?”他捡起地上的丹丸,炉纹对着吴典簿的镜片,“那请大人说说,为何这丹丸的炉纹…和虫尸的鳞片纹一模一样?为何碗底刻着‘阳魂引入炉’的血字?”

吴典簿的镜片闪过慌乱,视线落在《洗冤录》里掉出的草纸上——“鹤膝骨引魂”的“引”字被金粉覆盖,竟显出“饮”字的轮廓。王扒皮忽然抽出绣春刀,刀刃却在接触张小帅的飞鱼服时发出“嗡嗡”响——是鳞片下的铜片与刀身共鸣,倒钩形的铜片边缘,分明刻着个“反”字。

“你敢私藏禁书!”王扒皮的刀指着草纸,却在看见“反丹”二字时手一抖,“你…你是反贼!”

“反贼?”张小帅扯开衣领,露出锁骨下方的鳞片形疤,疤中心嵌着的丹丸残片此刻泛着银光,“比起拿活人炼药的‘圣恩’,卑职更愿意做个反贼——至少反贼的血,是热的。”

话音未落,前堂的窗户突然被风雪撞开,乱葬岗的血色槐花飞进来,花瓣落在陶碗的羹汤里,鳞片纹遇血即燃,竟在檀木桌上烧出个巨大的“反”字。吴典簿踉跄后退,官服上的鳞片形污渍被火光映成血色,像片正在剥落的人皮。

“来人!”王扒皮的刀砍向草纸,却被张小帅握住刀刃,鲜血滴在“鹤膝骨引魂”的“魂”字上,竟让字迹变成“鬼”——“鹤膝骨引鬼,丹炉里藏人”,“人”字被血珠砸出凹痕,像个即将破土的活物。

后厨忽然传来巨响,是弟兄们砸开了储粮室的门,里面堆着成袋的“阳魂引”残骨,每根骨头的关节处都嵌着金粉,状如鹤膝。阿七举着根大腿骨冲进来,骨头上刻着“第三十七号陈全”——是陈公公的腿骨,此刻被做成了熬羹的“药引”。

“百户大人,”张小帅捏着陈公公的腿骨,金粉蹭过王扒皮的蟒纹补子,“您说这‘镇魂膳’…要是让陛下知道,用的是活人骨、活人血…会怎么想?”

王扒皮的脸瞬间惨白,袖口红绳“啪”地绷断,丹丸滚进羹汤里,炉纹被血色槐花的汁液浸透,竟在碗底映出“弑君”二字——不是他想弑君,是丹炉的阴谋,本就是用活人魂魄堆砌的“弑君药”,上位者妄图万寿,却不知自己早已坐在火山口。

风雪灌进前堂,血色槐花落在张小帅的飞鱼服上,鳞片纹的朱砂勾边突然发亮——不是丹炉的召唤,是活人魂魄的觉醒。他望着王扒皮和吴典簿惊恐的脸,忽然笑了,笑声混着骨殖碰撞声,惊得房梁上的积雪扑簌簌落下,盖住了桌上的“反”字——却盖不住,弟兄们眼里燃起的、反抗的光。

第二章 鼠嘴中的霉饼与袖口的脓伤

“闭嘴!”大牛突然低吼一声,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墙角——瘦骨嶙峋的老鼠正啃着半块发霉的饼子,灰毛下的肋骨根根分明,像极了乱葬岗那些被剜去鳞片的尸身。他喉结滚动,指节捏得发白,袖口的旧伤渗着脓水,混着袖管里的羹汤残渍,在青砖上洇出片灰黄的印子。

张小帅盯着那只老鼠——后腿关节处沾着点金粉,和陈公公尸身指甲缝、和“翡翠白玉羹”里的虫尸背部一模一样。前身记忆里的密信突然闪过:“魂散为粉,骨碎成金,食之者疯,啮之者狂”。他忽然想起小李书页间的老鼠干,齿痕呈鳞片形,此刻这只老鼠啃饼的动作,竟和当年张老三啃食“龙王供品”时的神态,分毫不差。

“大牛,”他按住大牛发抖的肩膀,指尖触到对方袖下的硬块——是块藏了半个月的麦饼,边角磨出毛边,“你饿了多久?”

大牛没回头,喉间发出困兽般的呼噜声:“三天…百户大人说,喝了‘翡翠羹’就不饿,可老子喝了半年…肠子里像有火在烧。”他忽然扯开袖口,脓伤下的皮肤泛着青灰,竟隐隐透出鳞片形的纹路——和飞鱼服的里衬纹样一模一样,只是颜色发暗,像被蛊毒浸透的活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墙角的老鼠突然发出“吱吱”叫,饼子从嘴边掉落,露出藏在舌下的东西——半粒嵌着金粉的丹丸残片,丸体表面的炉纹对着大牛袖口的鳞片形脓伤,竟在地面投出个极小的“引”字。张小帅忽然想起碗底的血字:“阳魂引食蛊,蛊成魂归炉”——原来卫所弟兄们喝的“魂羹”,根本是让魂魄与丹炉“同频”的蛊,饿到发疯、见到活物就想扑食,正是蛊毒发作的前兆。

“把麦饼给他。”他掏出怀里的干粮,掰碎了丢给老鼠,饼屑落在老鼠后腿的金粉上,竟冒出细不可闻的青烟,“你袖口的伤…是不是每次喝羹汤就疼?”

大牛猛地转头,眼里映着老鼠啃饼的画面,忽然哭了:“头儿,老子昨晚梦见自己在啃…啃陈公公的手!他指尖的金粉蹭在我嘴上,腥甜腥甜的…”话没说完就剧烈干呕,吐出的汁液里漂着极小的虫尸,背部的鳞片形黑斑对着张小帅腰间的“丹”字铜牌,像在朝拜。

后厨传来碗碟碎裂的声响,混着弟兄们的咒骂:“这狗日的羹汤,根本是喂蛊的!”“老子的伤总不好,原来是被虫蛀了!”——汤汁顺着门槛流成河,虫尸漂在上面,背部的“丹”字在雪光下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被血汁泡开的“反”字,一个接一个,顺着引魂绳,往乱葬岗的槐树爬去。

“大牛,你记不记得,”张小帅捡起老鼠丢下的丹丸残片,炉纹对着大牛袖口的脓伤,“第一次喝羹汤时,碗底是不是有东西硌牙?”

大牛浑身发抖,忽然从怀里掏出块碎瓷片——正是昨夜从碗底啃下来的,上面刻着半个“入”字,边缘的倒钩划开他的掌心,血珠滴在丹丸残片上,竟让炉纹显出“弑”字的轮廓。张小帅忽然想起密信里的图:“蛊毒蚀骨,魂火焚心,当食者反咬,便是炉倒之时”——大牛们无意识的啃食、发疯的扑击,竟成了丹炉阴谋最致命的漏洞。

窗外忽然传来阿七的惊叫:“头儿!槐树的花…往卫所飘来了!”

血色槐花撞在窗纸上,鳞片形的花瓣贴着玻璃滑动,纹路与大牛袖口的脓伤、与丹丸残片的炉纹,严丝合缝。张小帅看见花瓣上凝着的露珠——不是水汽,是活人血与死人魂熬成的“引魂露”,此刻正顺着窗缝渗进来,在青砖上画出条指向丹炉的红线。

“把所有弟兄叫到前堂,”他捏碎丹丸残片,金粉混着血珠洒在碎瓷片上,“从今天起,谁也不许碰一口羹汤、一粒丹药——敢违令的…”他忽然指向墙角的老鼠,老鼠后腿的金粉竟在他的注视下渐渐剥落,露出底下刻着的“反”字,“就跟这老鼠一样,让丹炉的蛊…自己反噬自己。”

大牛盯着碎瓷片上的“弑”字,忽然抓起半块麦饼塞进老鼠嘴里——饼屑混着金粉,竟让老鼠发出尖锐的叫声,背部的鳞片形黑斑寸寸碎裂,露出里面裹着的细小骨片,上面刻着“李二”二字——是三个月前突然失踪的弟兄。张小帅忽然明白,这些啃食“阳魂引”残躯的老鼠,早已成了丹炉的“活账本”,每只老鼠的骨殖里,都藏着个死去的“引魂人”。

“头儿,那百户大人…”小李抱着《洗冤录》跑进来,书页间的老鼠干掉在“鹤膝骨”的记载上,“他刚才带着太医院的人往后院去了,说是查…查‘镇魂粮’!”

镇魂粮。这个词让张小帅想起储粮室的人骨——所谓“粮”,根本是“阳魂引”的残躯,磨成粉熬成羹,做成丹丸供上位者享用。他忽然听见后院传来铁锹碰撞声,是王扒皮在挖什么东西——怕不是在毁“镇魂粮”的证据,毁那些刻着“第三十七号陈全”“第三十八号张远”的人骨。

“走,去后院。”他踢开地上的虫尸,鳞片形黑斑在他靴底碾成粉末,混着金粉,竟在青砖上踩出个“反”字,“让太医院的大人…好好看看,他们熬的‘万寿丹’,到底是什么做的。”

后院的雪地上,王扒皮正挥着铁锹挖冻土,吴典簿捏着帕子站在一旁,镜片上蒙着白雾。铁锹“咔嚓”一声砍在骨殖上,露出半截刻着“阳魂引”的腿骨,关节处的金粉在雪光下闪了闪——正是陈公公的鹤膝骨。大牛忽然发出怒吼,像看见猎物的野兽,踉跄着扑过去,指尖的脓水沾在骨殖上,竟让金粉冒出青烟。

“你、你们敢!”王扒皮的铁锹掉在地上,蟒纹补子沾着泥土,“这是陛下的…啊!”

话没说完就被大牛扑倒在地,饿极的汉子对着他袖口的丹丸就咬——不是吃人,是啃食那粒嵌着金粉的丹丸。张小帅看见大牛的指尖抠进王扒皮的肉里,脓水混着鲜血,竟让丹丸表面的炉纹渐渐剥落,露出里面刻着的“王贵”二字——王扒皮的本名,此刻正被“阳魂引”的血与魂,一点点啃食。

血色槐花忽然纷纷坠落,花瓣落在人骨上,鳞片纹遇血即燃,竟在雪地上烧出个巨大的“反”字——不是引魂的符,是食蛊者的怒吼。张小帅望着发疯的弟兄们,望着满地的人骨与虫尸,忽然明白:丹炉的阴谋最可怕的不是炼药,是让活人在饥饿与疯狂中,亲手撕碎自己的同类——但此刻,当他们开始啃食丹丸、撕咬蛊毒的源头,这场用魂魄铸就的骗局,终于迎来了最荒诞的反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吴典簿的帕子掉在雪地上,镜片里映着燃烧的“反”字,忽然转身就跑——他终于知道,比起卫所的“阳魂引”,更可怕的是被蛊毒逼到绝境的活人,他们眼中的火,足以烧穿丹炉的黑幕,烧向太医院、烧向皇宫,烧向每个躲在“圣恩”背后的食魂者。

第二章 泔水桶里的油花与赌坊的暗格

“都消停点。”张小帅敲了敲桌沿,陶碗里的虫尸随之一颤,烂蛆从虫腹翻卷出来,在油星子间划出细痕,“阿七,你说赌坊泔水桶有油花?”

阿七攥着袖口的青布点头,布角还沾着昨夜摔碗时的汤汁:“头儿,西街‘聚贤坊’的泔水桶漂着层黄澄澄的油!那油花…跟咱后厨熬的‘魂羹’浮油一模一样,边上还漂着没煮烂的…鳞片形菜帮子!”

鳞片形菜帮子。这个词让张小帅想起飞鱼服里衬的朱砂纹——裁制官服时剪下的边角料,竟被扔进赌坊泔水,混着“阳魂羹”的浮油,喂给满城的野狗、老鼠。他忽然想起乱葬岗的老槐树,血色槐花下的野狗七窍流朱——原来丹炉的“引魂网”早已撒向全城,从卫所到赌坊,从官服到泔水,无处不是蛊毒的温床。

“小李,把《洗冤录》带上,”他踢开脚边的碎碗,砖缝里的汤汁浸出暗红,在地面勾出个模糊的炉形,“去赌坊瞧瞧——顺便查查,这油花里…有没有‘阳魂引’的骨粉。”

聚贤坊的泔水桶摆在后巷,木桶边缘结着层油垢,黄澄澄的浮油下漂着烂菜叶、碎骨头,还有几片绣着鳞片纹的布角——分明是飞鱼服裁剩的鲛人绡。小李用竹片挑起块骨头,关节处果然嵌着金粉,状如鹤膝,和陈公公的腿骨一模一样。

“头儿,这骨头…”小李的竹片抖了抖,金粉掉进浮油,竟让油花泛起鳞片形涟漪,“跟储粮室的人骨…同个刻痕!”

刻痕二字让他想起碗底的血字——每具“阳魂引”的骨殖都刻着编号,陈公公是“三十七号”,他是“三十八号”,而赌坊泔水里的骨头,分明是“三十七号”之前的“引魂人”,被熬成羹、炼成油,最终喂给满城牲畜,让蛊毒顺着食物链,一点点渗进百姓的生活。

“阿七,去敲赌坊的门,”他捏碎布角的鳞片纹,鲛人绡上的朱砂遇水即化,在浮油上染出个“反”字,“就说南城卫查泔水——敢不开门,老子把这桶油…泼到他赌桌上。”

木门“吱呀”打开条缝,赌坊掌柜的胖脸挤出来,袖口露出半截金镶玉手串,珠子上刻着细密的炉纹——和王扒皮袖口的丹丸、和太医院吴典簿的银筷刻痕,分毫不差。张小帅盯着那串珠子:“掌柜的,这泔水里的油…熬得挺讲究啊?”

掌柜的笑容僵住,手串上的炉纹珠子碰在一起,发出“叮叮”响:“官爷说笑了,小本生意…就是些剩菜剩汤——”话没说完,阿七已经掀开另一口泔水桶,里面竟漂着半件撕烂的飞鱼服,里衬的朱砂鳞片在油花里载沉载浮,像具溺死的魂。

“剩菜剩汤?”张小帅抽出那半件官服,鳞片纹上的朱砂滴进浮油,竟让整桶泔水“滋滋”冒热气,“掌柜的,这飞鱼服…可是陛下赐的,你拿来熬油?”

掌柜的扑通跪下,手串滚落在地,炉纹珠子滚进泔水桶,溅起的油花落在飞鱼服上,竟让鳞片纹显出“食魂”二字。他忽然想起密信里的批注:“官服碎骨,熬油饲畜,魂散满城,万劫不复”——原来丹炉的阴谋不止是炼药,更是要让“阳魂”的残片混进百姓的衣食住行,让整个京城,都成为丹炉的“引魂场”。

“官爷饶命!”掌柜的磕头时,脑门撞在炉纹珠子上,“是百户大人让小的这么干的!说…说这油花能‘镇魂’,让赌客们输了钱也不闹事!”

镇魂。这个词混着泔水的馊味灌进鼻腔。张小帅望着泔水桶里的金粉、鳞片布角、鹤膝骨——原来卫所与赌坊勾结,用“阳魂引”的骨血熬成“镇魂油”,让百姓在不知不觉中沾染蛊毒,魂魄渐渐与丹炉“同频”,最终成为“引魂网”的一部分。

“把珠子捡起来。”他踢了踢掌柜的手串,炉纹珠子在泔水里打转,映出他眼底的红,“告诉老子,太医院的吴典簿…多久来收一次‘镇魂油’?”

掌柜的浑身发抖,指尖在泔水里摸索:“每、每月十五!跟着‘万寿丹’的药车一起走,说是…说是给宫里的御膳房,做‘翡翠白玉羹’的汤底!”

御膳房。这个词让他想起碗底的“圣恩赐棺”——原来陈公公的尸身、他的飞鱼服、满城百姓的泔水,最终都会汇进皇宫,成为上位者碗里的“镇魂汤”、炉里的“万寿丹”。他忽然想起大牛发疯时啃食的丹丸,想起老鼠骨上刻着的弟兄名字——这场阴谋的齿轮,早已将整个天下,都碾进了丹炉的火口。

“阿七,把这些泔水桶封了,”他将半件飞鱼服甩在掌柜的脸上,鳞片纹的朱砂蹭在对方眉心,竟画出个“囚”字,“小李,写张告示贴在赌坊门口:‘即日起,全城禁食黄澄澄的浮油——敢违者,按‘引魂蛊’同谋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