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总第201章)反制装置呼之欲出与九墟阶的困惑

作为化学专家,他精准抓住了物质反应的核心矛盾,为涂层优化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

林轩看着玻璃瓶里的试剂,笑着点头:“老洛头这手‘配方’来得及时!赶紧把配比定下来,跟小艾的涂层样品对接上,别耽误了后续测试。”

伊芙走到林轩身边,递过一杯温度刚好的咖啡,指尖不经意间碰到了他的幻形体,又飞快地收了回去,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老林头儿,我刚才查了解绑雾的作用时序,它从断联到引发解离有0.03秒的空窗期。我会把反制模块的能量响应速度压到0.02秒以内,肯定能抢在解离前完成‘重连’,不会给它破坏物质的机会。”

她的声音轻柔,却透着不容置疑的专业,连递咖啡的动作都带着小心翼翼的温柔。

林轩接过咖啡,指尖瞬间传来温热的触感,虽说是幻形体,却跟实打实的肉身感知没两样。

这可不是早年简单的光影模拟,经过这么多年对量子态意识流的打磨,他的幻形体早进化出了近乎真实的感官,连消化功能都配齐了,喝进去的咖啡能顺着模拟的生理循环代谢掉,跟正常人吃饭喝水没区别。

林轩抿了口咖啡,眉眼瞬间舒展开,笑着打趣:“还是小伊心细,这咖啡温度拿捏得正好,比食堂那破机器煮的强太多了!得,咱就按这路子来,以四力统一公式为底,用对味儿的引力波把纠缠给接回来,再配上小艾的特殊材料、小泽的数据模型、老洛头的涂层配方,还有小伊你的能量调控,这反制模块就齐活了!这回啊,咱算是把解绑雾的命门给攥手里了!”

从具体情况来看,林轩敲定的反制方案逻辑清晰且环环相扣,核心是以四力统一公式为理论基础,采用1.46×1022Hz的引力波,即解绑雾超力场频率0.73×1022Hz的两倍,实现“纠缠重连”。

同时整合各专家的关键成果,艾丽娅优化的“力场适配型”护盾涂层解决引力波传播稳定性问题,泽尔的数学模型将频率校准误差控制在0.001×1022Hz以内,洛克斯调整的添加5%氦-3钛合金粉末的涂层配比,使抗腐蚀能力提升40%,伊芙设计的能量调控方案将模块响应时间压缩至0.3秒,低于0.5秒的实战安全阈值。

这套方案覆盖了理论、材料、数据、防护、能量五大核心环节,确保反制模块在实战中能稳定发挥作用,真正破解解绑雾的威胁。

科研舱里顿时热闹起来,马洛克还在跟泽娜拌嘴,一会儿嫌她挡着屏幕看不见参数,一会儿又悄悄把自己的椅子往她那边挪了挪。

伊芙坐在林轩旁边,帮他整理实验数据,偶尔抬头与他对视,两人都会默契地移开目光,只留下空气中淡淡的暧昧。

维克斯和泽尔凑在一块儿,对着屏幕上的公式争论不休。维克斯眉头微蹙,手指点着屏幕上的参数,语气沉稳:“这里的误差阈值得再缩0.001,实战里差一点都可能出问题。”

泽尔急得脸微红,结巴着反驳:“不、不行!缩到0.001,算法运行速度会、会跟不上,得找个平衡值……”

说着还下意识瞥了眼不远处整理涂层样品的艾丽娅,见艾丽娅刚好抬头看过来,又赶紧低下头,耳朵尖悄悄红了。

艾丽娅被他这慌乱模样逗笑,端着两杯温水走过来,轻声道:“你们别急,先试试把小泽说的平衡值代入老维的误差模型,说不定能找到中间解。”

她把其中一杯水递给泽尔,指尖不经意碰到他的手,泽尔像被烫到似的缩了缩,接过水杯小声道:“谢、谢谢艾姐。”

维克斯看在眼里,突然补了句冷幽默:“再争论下去,小泽的脸该比屏幕上的预警红光还亮了,先按小艾说的试试。”

这话逗得艾丽娅笑出了声,泽尔更不好意思了,埋着头飞快在键盘上敲代码,嘴里还嘟囔:“老维别、别打趣我啦……”

俩人接着调试时,泽尔时不时就会偷偷看艾丽娅,连维克斯指出代码里的小错都没反应过来,直到艾丽娅轻声提醒“小泽,这里的参数输反了”,他才慌忙改正,脸颊红得更厉害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不时僵住的争论,总需要林轩过来当“裁判”,每次林轩一来,都能看见泽尔眼神飘向艾丽娅的模样,忍不住笑着调侃两句,让科研舱里的气氛更热闹了。

仪器的嗡鸣声、笔尖的沙沙声、大伙儿的笑声与争论声混在一块儿,一场围绕“反制模块”的科研战进入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

23.3 残页引路遇瓶颈,九阶修炼陷困局

谁也没想到,一场小小的矩阵失控,不仅让团队找到了强力解绑雾的克星,更让华夏文明的四力应用研究,从“理论认知”阶段稳稳迈到了“实战落地”的新阶段。

华夏号的科研工作连轴转,林轩却总在深夜挤出时间往三层修炼舱钻。

八阶圆满的突破让他摸到了九阶“九墟”的门槛,这一阶段修炼的核心目标,本是通过念力将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引力四力融入虚空,最终达成“虚而不空”的境界。

可他手里只有莱拉夫人的半页残页,连具体该如何一步步推进、每个步骤要达成的阶段性效果都模糊不清,只能边试边摸索。

休整半月后,林轩还是按捺不住,开启了九阶修炼的尝试。

修炼舱内,全息屏上投影着那页泛黄的残页,古老文字透着神秘:“九墟之要,以念力融四力入虚空,求‘虚而不空’之境。先以弱核力散自身能量,再借引力锚定虚空坐标……”

林轩盯着那些文字,量子态意识流轻轻晃了晃,自己跟自己念叨:“得,就先照着这仅有的步骤试试水,好歹先摸出点门道来,总比瞎琢磨强。”

他凝神调动弱核力,一点点消散幻形体的能量。

修炼舱的量子监测仪实时跳动着数据。

能量消散30%时,他准时启动引力锚定,可刚锁定坐标,华夏号内部微弱的力场波动就像一阵小风,瞬间吹偏了锚点。

“糟了!”林轩心里一紧,量子意识流突然紊乱,浑身泛起细碎的光粒裂痕,像瓷器要碎裂似的。

监测仪屏幕上,“能量凝聚度”从100%直掉40%,舱内应急警示灯亮起淡红微光,透着危险的信号。

他强撑着放大残页细节,目光扫过边缘模糊处,突然皱眉:“不对啊,这‘借引力锚定’后面的内容咋没了?”林轩皱着眉,手指点了点残页上的断句处,“关键步骤就这么断了,连锚定之后该咋稳住能量都没说,这不是坑爹嘛!”

只见残页末尾,本该有的注解只剩半行墨痕,隐约只能看出“强核力锁核”几个残缺的字。

接下来半个月,林轩在修炼舱里反复试错,却次次碰壁。

第一次,他怕能量散得不够无法触达虚空,特意加快速度,结果能量消散过快,幻形体成了没支撑的“空壳”,监测仪显示“虚空融入度0%”。

第二次吸取教训,放慢消散速度,可能量散得太慢,始终卡在“实体”与“虚空”的边界,根本没法融入,“虚空融入度仅12%”。

第三次更惊险,能量消散与锚定节奏完全脱节,直接引发修炼舱局部虚空力场暴动,智能系统警报大作,强行终止了修炼。

“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调?”林轩坐在修炼舱地板上,看着监测仪上密密麻麻的失败数据,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舱壁,“残页没说消散多少能量合适,也没说锚定后怎么应对力场波动,这跟瞎摸没区别啊。”

思来想去,他抱着残页和一沓监测数据,找到了马洛克。

四层实验室的灯亮到深夜,两人对着力场波动记录推演。

马洛克指着屏幕上的耦合方程曲线,语气肯定:“老林头儿,你看这曲线,残页上的引力坐标是‘静态值’,可华夏号就算能稳住内部力场,也挡不住宇宙背景辐射的微弱干扰。你按死坐标锚定,就像在轻微晃悠的船上钉木桩,怎么可能钉稳?但具体该怎么调整坐标、跟着力场波动同步变化,我这物理知识也帮不上忙,得看修炼法门里有没有对应的法子。”

“动态锚定?”林轩眼睛一亮,可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现实泼了冷水,残页上没提半个字,两人在实验室熬了半个月,翻遍了四力统一的相关理论,也没找到适配修炼场景的动态锚定方法。

九阶修炼刚起步,林轩就卡在了死胡同,按残页走,必因力场波动和步骤缺失失败。

不按残页走,连“融四力入虚空”该从何下手都不知道。修炼舱的监测仪数据,始终在“能量凝聚度40%-60%”“虚空融入度0%-15%”之间徘徊,半点进展都没有。

深夜的修炼舱里,只有仪器的低鸣在耳边绕,林轩盯着全息屏上残页里“虚而不空”四个字,嘴里碎碎念着:“‘虚而不空’……到底是啥意思?是得把能量全融进虚空里,才算‘虚’?可‘不空’又咋说?难不成还得在虚空中留点儿实体根基?要是全融了,那不就成‘空壳’了?上次就是散得太狠,连意识流都快稳不住;可留多了,又融不进虚空,这分寸到底咋拿捏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3.4 调试终成功,食堂欢趣定昵称

地球历2933年初夏,华夏号科研舱内,仪器运转的低鸣与众人的讨论声交织。

全息屏中央,“引力-强核力共振模块”的三维模型正缓慢旋转。

此时,华夏号反制装置的研发已进入核心攻坚阶段。

“引力-强核力共振模块”的整体框架已初步搭建完成,暗物质晶体核心纯度已达99.92%,与双频发生器的适配测试基本通过,当前重点正落在模块与护盾系统的兼容性优化上,而林轩掌握的“全维控熵”技术,恰好为这一环节提供了关键支撑。

全息屏前,暗物质晶体核心泛着幽蓝微光,双频发生器的线路如同发光的神经网络,将晶体与外部接口紧密连接,模块三维模型的每一处细节都在实时响应参数调整。

林轩站在模型旁边,量子态意识流时不时扫过屏幕,精准地微调着力场传导的参数,笑着说:“多亏当初八熵阶念力圆满时,把‘全维控熵’这本事攥住了!现在咱不光能给纠缠‘接电线’,把断了的关联接上,还能给护盾涂层装个‘智能稳压器’,抗超力场冲击的损耗率直接砍下去七成!这么一来,这反制模块才算有了实打实的结实底子,不是虚架子了!”

从科学原理来看,“全维控熵”是八熵阶念力圆满的核心能力,其本质是通过量子态意识流实时捕捉物质内部粒子的熵动状态,并引导其趋向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