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拨乱反正(上)

闻声,瞧上去十分疲惫的李倧便强打精神,在金鎏不敢置信的眼神中敷衍道。

为了"安抚"陆续赶来勤王的将校们,他这几日可是切切实实做到了"平易近人",不仅挨个接见地方上的兵备使,还会时不时钻入城外的军营中,视察慰劳军中的士卒。

这些举措虽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让许多士卒对他感恩戴德,但也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和"憋屈"。

都说忠言刺耳,虽然绝大多数赶来勤王的将校都能够对他予以绝对的尊重,但偶尔他在视察军营的过程中,也会听到一些士卒借着"法不责众",向他表示的讥讽和不屑。

若是放在寻常时候,无需他出面,便会有人解决这些"大逆不道"的士卒,但此时此刻他却不能露出半点不满,甚至还要在金鎏等心腹的暗示下,一脸诚恳的接受这些"批评"。

而他之所以如此"低声下气",除了是因为要借助这些将校和兵丁帮他重整山河,更大的原因则是对未来的茫然。

虽然麾下的朝臣们有意对他隐瞒,但他还是从军中将校口中得知,李适那个乱臣贼子在攻入汉城之后,并未如他想象中那般急不可耐的称王,而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拥戴了兴安君李瑅为王。

要知道,那李瑅虽与他年纪相仿,但在辈分上却是他的"叔叔",与自己含恨而终的父亲乃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严格来说,无论是按照大明的规矩,还是他们朝鲜的规矩,作为昔日朝鲜宣祖之子的兴安君李瑅,都要比他这个"庶孙"更有接替光海君李珲,成为朝鲜国王的资格。

李适选择拥戴李瑅为王的这个举措,直接打乱了他全部的部署,也让他好不容易恢复的一丝胆气荡然无存,整个人重新变得疑神疑鬼。

他怀疑,若是战事不利,这朝鲜是否会就此分割成两个政权,如若真的形成了此等局面,他毫不怀疑鸭绿江对岸的女真人会趁虚而入,宛如当年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政权鼎立的情况。

"殿下,是张晚元帅到了!"

"元帅还带来了数万的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