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国君之争(下)

"为何要阻挠孤南巡?"

待到人声鼎沸的昌德宫渐渐趋于宁静,已是有些筋疲力尽的李倧方才扯着沙哑的喉咙,急不可耐的朝着眼前的金瑬和李贵询问道,眉眼间藏着掩饰不住的惊恐。

平安道已是尽数落入叛军的手中,而远在尚庆道的都元帅张晚最快也要十天的时间方才能够"临危受命",返回这汉城主持大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这十天的时间,恐怕叛军早就打过来了!

"还请殿下稍安勿躁,"彼时对视了一眼过后,金瑬率先出声:"汉城乃是我朝鲜国都,城中军民数十万不止,足以与叛军一决高下,更何况京畿道还有临津江作为天堑。"

"即便局势日益崩溃,殿下也可等到临津江失守之后再率众南巡。"

"否则的话,人心尽失之下,难免有宵小想要从中作祟。"

"殿下可别忘了壬辰倭乱的教训.."

金瑬将话说的很隐晦,但心思缜密的李倧在经过短暂的错愕之后,仍是迅速听懂了金瑬的言外之意,并心有余悸的拍了拍胸膛,脸上露出了一抹感激之色。

只要他留在这汉城一日,无论朝中文武百官心中作何感想,他都是名正言顺的"朝鲜国君";相反,若是他率众南巡,说不定便会有人打着"保家卫国"的旗号重新拥戴一位新王,与叛军相抗衡。

一边是弃城而逃的旧主,一边是率众抵抗叛军的新王,孰好孰坏高下立断。

在当年的"壬辰倭乱"中,朝鲜宣祖率领文武百官仓皇出逃,前往明国辽东避难,而彼时的光海君李珲便主动请缨,选择留在朝鲜,号召朝鲜军民抵抗日本军队。

也正是靠着在"壬辰倭乱"中的英勇表现,仅仅是庶子的光海君李珲方才能够得到朝鲜军队的拥戴,并在民间拥有无与伦比的威望,以至于宣祖不得不打破朝鲜两百余年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惯例,将李珲册封为"王世子"。

更要紧的是,这位执政了二十余年的光海君李珲虽是被李倧通过政变失去了王位,但并未丢掉性命,而是被关押在觉华岛。

说不好听的,恐怕李倧前脚刚刚离开汉城,便会有那忠于李珲的前朝老臣选择拥戴其重新登基。

到了那时候,究竟谁才是这朝鲜国君,可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