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瑾吐了吐舌头,凑到叶明身边,献宝似的举起小弩:“三哥你看!我自己做的!能发射小竹箭呢!虽然…虽然只能打几步远。”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补充道。
叶明接过那小弩,仔细看了看,虽然粗糙,但扳机、弩臂、甚至简单的望山都模仿得有模有样,可见小丫头是下了功夫的。
他笑着揉了揉妹妹的头发:“做得不错,很有天赋。不过,玩可以,可不能拿去射人,更不能用真箭,知道吗?”
“知道啦!”叶瑾用力点头,随即又叽叽喳喳地说起她在蒙学堂的见闻,“三哥,那个宋先生讲的‘杠杆’真好玩!他说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大地!是真的吗?还有还有,我们昨天学了怎么看卡尺,我量的可准了!”
看着妹妹兴奋的小脸,叶明心中慰藉。科技的种子,正在新一代的心中萌芽,这或许比任何一项发明都更重要。
晚膳时分,叶凌云也回来了。一家四口难得聚在一起吃饭。
席间没有谈论太多朝堂纷争和兵械事务,多是些家常闲话。叶凌云问了几句边关大哥叶秋来信的情况,又考校了叶瑾几句功课,气氛温馨而融洽。
叶明静静地吃着母亲夹来的菜,感受着这难得的平静与温暖,这是他在这个时代最坚实的港湾。
饭后,叶明没有立刻回房,信步走到了府内的花园。月色如水,洒在亭台楼阁之间,宁静安详。
他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格物组里那台需要对照厚厚误差表才能使用的“千分比较仪”,想起了水力车床那依旧不尽人意的加工精度。
“标定…终究是权宜之计。”他喃喃自语。绝对精度的缺失,就像木桶最短的那块板,限制着整体技术水平的跃升。或许…该换个思路?
既然短时间内无法加工出完美的螺杆,那能否绕过螺杆,用其他原理来实现精密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