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该有的灵动。
刘三爷心跳如鼓,手指紧扣扳机,可就在他欲开枪之际,那些兔子忽然齐齐后退,随即消失在雨幕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他呆立良久,冷汗直流,直到天明才敢合眼。可自那夜后,村中开始接连发生怪事。邻居家的鸡一夜之间被咬断喉咙,血流满地,可狗却毫无反应;田里的庄稼莫名枯萎,根部被啃得七零八落;更有夜行之人声称,在乱葬岗附近看见一只巨兔,通体雪白,立于坟头,仰望夜空,口中喃喃低语,似在念诵某种咒言。
刘三爷终于明白,那晚被他打跑的兔子,并未离去,而是在暗中集结同族,酝酿着一场复仇。他想起王老汉的话:“白魔一旦成精,必以害人为乐。”可他终究是血性汉子,不甘坐以待毙。他寻来朱砂黄纸,请村中识字的老者画了几道驱邪符,贴在门上窗上,又在院中撒下雄黄粉,指望能阻挡邪祟。可这些手段似乎并无作用,那股阴冷的气息依旧如影随形。
某夜,他正欲入睡,忽然听见屋顶传来“咚咚”之声,像是有人在上面行走。他猛地坐起,抄起猎枪冲出门外,可抬头一看,屋顶空无一物。可就在他松一口气时,一道灰影猛然从屋檐跃下,直扑他面门!他本能地抬手一挡,猎枪走火,“轰”地一声巨响,火光映照之下,他终于看清了袭击者的模样——那是一只巨大的灰兔,双眼血红,獠牙外露,前爪如刀,正死死抓着他的手臂,口中发出刺耳的尖啸!
刘三爷怒吼一声,用尽全力将它甩开,随即连开数枪。那兔子身中数弹,鲜血四溅,却仍不死,反而在地上翻滚一圈,化作一缕黑烟,直冲他面门!他猝不及防,被黑烟扑中,顿时眼前一黑,昏死过去。
待他醒来时,已是翌日正午,阳光洒在院中,仿佛昨夜的厮杀从未发生。可他的手臂上,赫然留着四道深可见骨的抓痕,伤口周围泛着诡异的青黑色,像是被毒物所噬。更可怕的是,自那日起,他再也无法生育。村中人都说,这是兔子精的诅咒——“断子绝孙”,一语成谶。
刘三爷的伤势日渐恶化,手臂上的抓痕始终无法愈合,每到夜晚便灼痛难忍,仿佛有无数细针在皮下穿刺。村中郎中束手无策,只说这伤非药石可医,怕是中了邪祟之毒。刘三爷心中明白,这是兔子精的诅咒,若不化解,他不仅自身难保,更会祸及子孙。可他遍寻村中老人,却无人懂得破解之法。直到某日,一位云游道士途经村庄,见他面色灰败,手臂青黑,便主动上前询问。
道士年约六旬,须发皆白,手持一柄桃木剑,背负黄布包裹。他听完刘三爷的遭遇,沉吟片刻,叹道:“你所遇者,乃‘白魔’之首,修行数十年,只差一步便可飞升。你坏其道行,它自不会善罢甘休。”刘三爷苦涩道:“我本以为是为民除害,却没想到反遭其害。”道士摇头:“精怪修行,本无绝对善恶。它若真成白魔,自会害人;可若它守得住本心,未必不能位列仙班。你一怒之下打断其修行,它怨恨难平,自然要报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三爷沉默良久,终是长叹:“那如今该如何是好?”道士取出一张黄符,以朱砂画下符咒,递给他道:“此符可暂压邪气,护你性命。但若要彻底化解,需寻得当年封印它的高人后裔,或找到镇压它的法器。”刘三爷猛然想起那晚在乱葬岗发现的刻符石片,连忙取出。道士见之,神色一震:“此乃‘镇魂符’,是百年前一位道门高人所留,专门用来镇压邪祟。若能找到原主,或可解开因果。”
于是,刘三爷拖着病体,踏上寻访之路。他走遍周边村落,询问老者,终于在一座荒废的道观中,找到了高人的后人——一位年迈的老道。老道见符认主,叹息道:“先祖曾言,百年前曾封印一只兔妖,因它借乱葬岗阴气修行,恐成大患。如今封印松动,它果然脱困了。”他接过符石,焚香祷告,随即取出一柄铜铃,摇动三下,口中念诵咒语。
刹那间,狂风大作,院中落叶纷飞,一只巨大的灰兔凭空出现,双眼赤红,口中发出凄厉尖啸。老道高举铜铃,厉声喝道:“尔本可修成正果,为何执迷不悟,化作白魔害人?今日若不悔改,必受天雷诛灭!”那兔子浑身颤抖,眼中怒火渐消,竟缓缓低下头,似有悔意。老道又道:“念你修行不易,今日我再给你一次机会。若你愿入轮回,重新修炼,我可助你转生灵兽,不再受怨气侵蚀。”
兔子静立片刻,最终长叹一声,化作一道白光,消散于空中。自那日起,刘三爷的伤势逐渐好转,手臂上的青黑褪去,疼痛也渐渐消失。他终于明白,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他虽无意害人,却因一念之差,险些酿成大祸。而那只兔子,若能守住本心,或许真能飞升成仙。可执念太深,终是堕入魔道。
多年后,乱葬岗被推平,建成公路,再无人提起那段往事。可每当月圆之夜,仍有人说,看见一只白兔立于路边,静静望着月亮,仿佛在等待下一次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