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雨中的访客

雨下了一整夜,清晨时分才渐渐转小,化作蒙蒙细雨。林宇彻夜未眠,眼中布满血丝,面前摊满了2003年的旧报纸微缩胶片和档案材料。

系统界面整夜都在辅助他筛选信息,标记出可能与东山路工地案相关的报道。大多数报道都停留在案件表面,唯有《琴岛晚报》在案发后连续三天做了深度追踪,然后戛然而止。

“记者证是蓝色的,”林宇回忆着照片中的细节,“2003年,《琴岛晚报》的记者证正是蓝色。”

通过报社的退休人员名单,林宇锁定了一位名叫周振华的老记者。资料显示,他在2003年正是《琴岛晚报》的社会新闻部记者,专攻法制报道,但在东山路工地案后不久就突然调离了原岗位,后来提前退休。

“周振华...”林宇喃喃念着这个名字,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徐达远推门进来,带着早点的香气和一身潮湿水汽:“查到了,周振华现在还住在老城区,离这儿不远。我已经让两个人先去探探情况。”

林宇迅速收拾好材料:“我和你们一起去。”

老城区的巷子狭窄曲折,雨水在青石板路上汇成细流,沿着墙根汩汩流淌。周振华的家是一栋老式的二层小楼,墙皮有些剥落,露出底下暗红色的砖块。

开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戴着一副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警惕地打量着门外的警察:“你们找谁?”

“周振华先生吗?”徐达远出示证件,“我们是县公安局的,想向您了解一些2003年东山路工地案的情况。”

老人的表情瞬间凝固,手指无意识地抓紧门框:“那件事我什么都不知道,你们找错人了。”说着就要关门。

“我们找到了新的证据,”林宇急忙上前一步,“苏晓梅的骸骨在城南河边被发现了。”

周振华的动作顿住了,脸上的表情复杂变幻。良久,他叹了口气,侧身让开通路:“进来吧。”

屋内陈设简单却整洁,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茶叶的混合气息。周振华示意他们在老式沙发上坐下,自己则颤巍巍地泡了一壶茶。

“我知道你们迟早会找来,”老人将茶杯推到客人面前,声音低沉,“这么多年,那件事像块石头压在我心里。”

徐达远拿出那张远景照片:“这张照片里拿相机的人是您吗?”

周振华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照片,手指微微发抖:“是的。那天我本来在采访另一个新闻,听到电台里说工地发现尸体,就赶过去了。”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思绪:“我到的时候,现场已经被封锁了。但我找了个高处,用长焦镜头拍了几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