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九年的春天,辽东的黑土地上冰雪初融。沈阳总兵府内,沈惊鸿正在批阅一叠厚厚的军务文书,窗外传来新兵操练的整齐号令声,间或夹杂着格物坊试射新式火铳的清脆响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钢铁与火药的气息。
大人,亲兵统领周遇吉轻叩门扉,呈上一封用火漆密封的急信,京师八百里加急,陛下手谕。
沈惊鸿放下手中关于北疆驻军换装的军报,接过那封沉甸甸的信函。拆开火漆,天启皇帝朱由校那熟悉的、略带匠人特有的工整笔迹跃然纸上:
惊鸿吾师见字如晤。北疆既定,国威远播,万邦侧目,此皆赖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功。然朕近日于文华殿课子,见太子聪颖好学,年已六龄,举止有度,正当启蒙之期。忆昔朕年少时,卿以格物之道启朕心智,使朕知天地运行之理,晓万物造化之机,获益终生,至今感念。今太子教育,关乎国本社稷,非卿莫属。
另,朝中诸事虽已步入正轨,然朕常感独木难支。魏阉虽能,终非治国之才;阁臣虽贤,难窥百年大计。今北疆暂安,海波未兴,正当谋划长远。望卿速归京师,一则朕有军国要事相商,二则太子亟待良师启蒙。朝中诸事已备,静待卿归。
信不长,却字字千钧。沈惊鸿缓缓放下信笺,走到那幅巨大的《大明寰宇全图》前,目光从北疆的勒拿河一直向南,越过蜿蜒的长城,最终定格在那座象征着帝国权力的紫禁城上。他的指尖轻轻划过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心中感慨万千。这些年的浴血奋战、苦心经营,终于让这个曾经内忧外患的帝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他改变了什么?一个正在重焕生机的王朝:
1. 国本稳固:历史上天启皇帝因落水染疾,无子而终,导致信王朱由检仓促继位,朝政动荡。而今,由于沈惊鸿早期引入的现代卫生观念和预防措施,皇宫内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天启皇帝不仅健康无恙,更在皇后张氏诞下嫡子,彻底解决了帝国继承人的危机。如今太子已六岁,聪慧伶俐,深得朝野拥戴。
2. 朝堂整肃:通过与天启皇帝的默契配合,巧妙地利用魏忠贤这把整顿吏治,以雷霆手段清除了大量只知空谈、党同伐异的东林党人,肃清了官场积弊。同时,力排众议推行宗室革新,让郡王以下的宗室子弟通过严格考核进入清吏司任职,既解决了宗室禄米给财政带来的沉重压力,又为朝廷输送了新鲜血液,打破了士绅对官场的垄断。
3. 军事强盛:后金已灭,其残部西遁;蒙古诸部在明军强大的武力威慑下纷纷归附,北境安宁;罗刹人被迫签订《尼布楚条约》,北疆获得了自永乐以来未曾有过的和平。新式陆军普遍装备惊鸿二式击发枪,水师拥有蒸汽铁甲舰,这支军队已成为当世无敌的存在,彻底扭转了明军自萨尔浒之败后的颓势。
4. 经济起步:辽东、北疆的开发初见成效,屯田制与军功授田制吸引了大量流民前往垦殖;海外贸易船队远航至南洋、印度,带回了大量白银。由苏卿卿在后方推动的农业改良和手工业标准化,使得粮食产量有所提升,军工制品质量统一。但全面的民生改善才刚刚开始,许多基础建设尚未展开,民间经济仍待振兴。
二、 离别布局
临行前,沈惊鸿对北疆事务做了周密安排,召集群臣于镇北城议事厅。
这座新兴的边塞城池,如今已是北疆的政治军事中心。坚固的棱堡城墙外,是新规划的屯垦区;城内街道整齐,军营、武库、格物院分院落等一应俱全,虽略显简陋,却秩序井然。
沈惊鸿站在议事厅的北疆沙盘前,神情肃穆。周遇吉、张文启等文武官员分立两侧,静候指令。沙盘上,勒拿河以东的明军据点星罗棋布,江河要冲处标注着蒸汽炮舰的巡逻路线。
遇吉,沈惊鸿将一面刻有虎纹的兵符郑重交予他,北疆防务,从今日起由你全权负责。记住八字方针:外示绥靖,内修武备他的手指重点在勒拿河一线几个关键隘口,罗刹人虽签了和约,然其狼子野心,绝不会就此罢休。据夜不收密报,他们在西岸仍在增兵。合约束缚不了他们多久。沿河的棱堡防线要日日检修,江防舰队要时时操练,火器弹药要足额储备,惊鸿二式的实弹射击训练每月不得少于两次,不可有一日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