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沈惊鸿全力经营北疆之时,东海的急报又至:倭国与荷兰联合舰队卷土重来,战舰多达八十余艘,直扑月港。
身在沈阳的沈惊鸿接到急报,沉思良久后做出部署:
传令黄龙,可采取机动防御战术,利用铁甲舰的速度优势,在海上与敌周旋。切记,保全实力为上,不必争一时胜负。
同时,命令登州、威海卫水师立即南下增援。告诉将士们,他们的任务是牵制,不是决战。
但他自己仍然决定坐镇沈阳:北疆局势未稳,罗刹人虎视眈眈,我不能轻易离开。
深谋远虑
天启九年秋,在明军水师的顽强抵抗下,倭荷联军再次败退。但沈惊鸿在庆功宴上却毫无喜色。
宴席散去后,他在书房中向皇帝上了一封万言书:
臣观当今局势,东西两线皆不可轻忽。然北疆地广人稀,防线漫长,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终将疲于奔命。
臣建议:一,在北疆大规模移民实边,五年内移民十万户;二,加快蒸汽战舰建造,明年至少要再下水十艘铁甲舰;三,与朝鲜加强合作,在其境内设立军港,共御外侮。
朱由校全部准奏,并在批复中特别强调:北疆事务,仍以卿为主。东海之事,可委派得力将领。朕已命魏忠贤统筹粮饷,必不使前线有缺。
新的挑战
冬月将至,北疆开始飘雪。就在沈惊鸿全力推行北疆开发计划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罗刹沙皇派遣特使,要求与大明谈判划界。
大人,这是好事啊!属下们都很兴奋,说明罗刹人知道怕了!
沈惊鸿却神色凝重,在暖阁中来回踱步:谈判桌上得到的,永远不如战场上取得的实在。告诉罗刹人,要谈可以,但必须先退出勒拿河以东,交出杀害我边民的首恶。
他走到窗前,望着漫天飞雪,喃喃自语:这场谈判,恐怕比打仗还要艰难。
当夜,沈惊鸿书房中的灯火一直亮到天明。他知道,即将到来的谈判将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在那之前,他必须让北疆的防线固若金汤。
来人,备马。明日我要去视察最新的屯垦点。
北疆的黎明在风雪中来临,沈惊鸿裹紧披风,踏雪而出。他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为大明筑起一道永不陷落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