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卫宣姜:错嫁卫室风波起,可怜身不由己伤!

就这样,本该嫁给太子的宣姜,稀里糊涂地成了公公的妻子。这件事后来被卫国人编成了诗,写在《诗经·邶风·新台》里,诗里骂卫宣公“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意思是新台建得真漂亮,河水浩浩荡荡,姑娘本来想嫁个美少年,结果嫁了个丑老头。

而太子急子从宋国回来后,才知道自己的未婚妻变成了后妈,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他虽然生气,但卫宣公是国君,他也没办法,只能默默忍受。有一回,急子去新台见卫宣公,正好遇到宣姜,两人四目相对,都尴尬得说不出话来——一个是本该成为自己丈夫的人,一个是本该成为自己妻子的人,现在却成了“母子”,这种狗血剧情,连现在的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宣姜呢?她心里充满了委屈和无奈。她想回齐国,可齐僖公为了两国的关系,竟然同意了这门荒唐的婚事,还派人告诉她:“既然已经嫁给了卫宣公,就好好跟他过日子,别再想别的了。”

宣姜彻底绝望了。她知道,自己的人生,从踏入新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偏离了原本的轨道,走向了一个未知的、充满风波的未来。

嫁给卫宣公后,宣姜的日子过得并不开心。虽然她成了卫国夫人,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但她心里始终有个坎——她忘不了自己本该是太子急子的妻子,更忘不了卫宣公是怎么欺骗她、强迫她的。

不过,没过多久,宣姜就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寿,一个叫朔。有了孩子之后,宣姜的心态慢慢变了——她不再纠结于过去的事,而是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两个儿子身上。她想,不管自己的婚姻多不幸,一定要让两个儿子过得好,将来能有个好前程。

在两个儿子中,大儿子寿跟太子急子很像,人品端正,心地善良,还特别尊敬急子,经常跟急子一起读书、打猎,两人的关系就像亲兄弟一样。而小儿子朔,却跟他爹卫宣公一样,心胸狭窄,嫉妒心强。他见哥哥寿跟急子关系那么好,心里很不舒服,更担心将来急子继承了国君之位,自己和母亲会没有好日子过。

于是,朔就开始在宣姜面前说急子的坏话。有一回,朔故意在宣姜面前哭着说:“娘,我今天跟哥哥去打猎,太子急子故意把箭射向我,还好我躲得快,不然就出事了!他肯定是因为您嫁给了爹,心里恨咱们,想害死我和哥哥!”

宣姜一开始还不信,说:“急子不是那样的人,你是不是误会了?”

可朔天天在宣姜耳边说急子的坏话,添油加醋地编造急子怎么欺负他、怎么想害他们母子。时间长了,宣姜也开始动摇了。她想起自己当年被卫宣公欺骗,想起急子虽然没说什么,但他看自己的眼神里总有一种复杂的情绪,心里慢慢也对急子产生了敌意。

更重要的是,宣姜也担心急子将来继位后,会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不利。在那个年代,国君的位置争夺向来残酷,一旦急子当了国君,朔和寿很可能会被排挤,甚至被杀。作为母亲,宣姜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陷入危险之中。

于是,宣姜开始跟朔一起,在卫宣公面前诋毁急子。《左传·桓公十六年》记载:“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诸左公子。夷姜缢。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意思是卫宣公跟父亲的小妾夷姜生了急子,后来娶了宣姜,生了寿和朔,夷姜上吊自杀,宣姜和朔就开始陷害急子。

卫宣公本来就因为抢了儿子的未婚妻,心里对急子有点愧疚,可听宣姜和朔天天说急子的坏话,慢慢也对急子产生了不满。再加上卫宣公年纪大了,脑子越来越糊涂,竟然真的相信了宣姜和朔的话,觉得急子真的想害自己和朔。

有一天,卫宣公跟宣姜、朔商量:“急子这孩子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留着他迟早是个祸害,不如想个办法把他除掉。”

宣姜虽然心里有点犹豫——她知道急子其实是个好人,但为了儿子,她还是点了点头。朔则兴奋地说:“爹,我有个主意!咱们可以派急子去齐国出差,然后在半路上埋伏好人,等他经过的时候,就把他杀了。到时候就说他是被强盗杀的,没人会怀疑咱们!”

卫宣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同意了。他给了急子一面白色的旗子,说:“你拿着这面旗子去齐国,路上的人看到这面旗子,就知道是卫国的使者,会给你让路。”其实,这面白色的旗子是个信号,卫宣公已经跟埋伏的人说了,看到拿白色旗子的人,就立刻动手。

这件事被大儿子寿知道了。寿是个善良的人,他不忍心看着急子被害死,就赶紧去找急子,把父亲和母亲、弟弟的计划告诉了他,还劝他:“太子哥哥,你赶紧逃吧,去别的国家,别回卫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急子听了,心里很伤心,但他摇了摇头说:“我是卫国的太子,父亲让我去齐国,我要是逃跑了,就是不孝。再说,天下之大,我又能去哪里呢?”

寿见急子不肯逃,心里很着急。他知道父亲和弟弟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就不会改变。于是,寿想了一个办法——他要代替急子去死。

当天晚上,寿请急子喝酒,故意把急子灌醉。然后,寿拿着那面白色的旗子,坐上了急子的马车,朝着齐国的方向出发了。埋伏的人看到拿着白色旗子的马车,以为是急子来了,就立刻冲了上去,把寿杀了。

等急子醒了酒,发现寿不见了,旗子也不见了,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赶紧骑马去追,等他赶到的时候,寿已经倒在血泊中了。急子抱着寿的尸体,哭得撕心裂肺。埋伏的人看到急子来了,才知道杀错了人,他们怕事情败露,就又把急子也杀了。

就这样,卫宣公和宣姜、朔为了夺位,害死了两个无辜的儿子——一个是卫宣公的嫡长子急子,一个是宣姜的亲生儿子寿。当卫宣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也很后悔,但事已至此,他也没办法挽回了。

而宣姜,当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寿也被杀了的时候,整个人都崩溃了。她抱着寿的尸体,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都哭肿了。她这才明白,自己为了儿子的前程,竟然害死了最善良的寿,还害死了无辜的急子。她的手上,沾满了亲人的鲜血。

从那以后,宣姜变了。她不再是那个委屈无助的齐国公主,也不再是那个一心为子的母亲,她的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悔恨,还有一丝被逼出来的狠辣。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继续走下去,保护好剩下的儿子朔。

害死急子和寿之后,卫宣公的身体越来越差,没过多久就病死了。朔如愿以偿地继承了国君之位,也就是卫惠公。

宣姜成了卫国的太后,按理说,她终于可以安心了——儿子当了国君,自己也成了最尊贵的女人。可她没想到,更大的风波还在后面。

急子和寿都是卫国人心中的好公子,尤其是寿,他代替急子去死的事,让卫国人特别感动。现在朔当了国君,卫国人都觉得他是靠害死哥哥才上位的,心里很不服气。而支持急子和寿的大臣,也就是“右公子”和“左公子”(春秋时期卫国的两个贵族势力),更是对朔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