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好友辞行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忧虑,压低了声音,“只是……子游,婚礼那日,我观安禄山及其谋士严庄,虽表面恭贺,但眼神闪烁,言语间多有试探,总觉得他们来者不善,所图非小。你如今身处长安权力中心,又与杨相……关系匪浅,务必要多加小心。”

我点点头,收敛了笑容,低声道:“子美兄观察入微,我明白。安禄山野心勃勃,严庄工于心计,他们如今对我示好,无非是觉得我还有利用价值,或想拉拢。暂时看来,太子一事他们还需要我,不会轻易动我。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会小心的。”

杜甫叹了口气,眉宇间是化不开的忧国忧民:“唉,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子游,你聪慧机敏,又有武艺傍身,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身处这漩涡之中,万事皆要谨慎再三。”

这时,李冶端着一碗醒酒汤走进来,见杜甫在,笑道:“子美兄,喝杯茶再回茶仓?刚沏好的顾渚紫笋。”

杜甫忙起身道:“不了不了,季兰娘子客气。茶仓还有几个孩子的课业等着我去检查,这就得回去了。” 他看向我,语重心长,“贤弟,那我就先回茶仓了。你们如今已成家,琐事繁多,但有空时,还望常去茶仓转转,那些孩子,都很想念你们。”

我拱手郑重道:“子美兄放心,忙完这几日府中杂事,我们一定常去。茶仓是我们的根,那些孩子,也是我们的责任。”

五日后,喧嚣的李府终于渐渐安静下来。外地的朋友们都已离去,只剩下阿史德和他的那个随从,还住在东跨院,说是要再多领略几天长安的风土人情。

夕阳再次西下,将长安城的天空和屋瓦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我轻轻揽着李冶依旧纤细的腰肢(除了小腹微凸,她其他地方并无太多变化),站在李府大门前的台阶上,望着远处渐次亮起灯火、延伸向远方的街道。

杜若和月娥安静地站在我们身后稍远一些的地方,没有打扰我们这一刻的静谧。

“子游,”李冶将头轻轻靠在我肩上,声音轻柔得如同晚风,“你说,我们……会永远像现在这样在一起吗?不管外面有多少风雨。”

我看着她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柔美的侧脸,那双金眸里映着霞光,也映着我的影子。我收紧手臂,无比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说道:“会的,季兰。一定会的。不管未来有多少风雨,有多少艰难,我们四个人,一起面对。我李哲在此立誓,绝不负你们任何一人。”

小主,

夜色渐深,万籁俱寂。李府内院的卧房里,那张堪称巨无霸的十人大床终于发挥了它真正的“实力”。我侧身抱着李冶,让她舒舒服服地枕在我的臂弯里。

杜若和月娥则躺在床的另一侧角落,头靠着头,还在低声聊着天,内容是月娥在向杜若请教某种剑法的技巧,杜若耐心讲解着,声音轻柔。

李冶的手无意识地轻轻抚摸着那已明显隆起的小腹,脸上洋溢着母性的柔光,轻声道:“子游,你说,我们这孩子,以后会像谁多一点?”

“像你。”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像你一样聪明伶俐,一样美丽动人,一样……牙尖嘴利。” 最后一句是笑着补充的。

“才不会呢,”李冶嗔怪地用手指戳了戳我的胸口,眼里却满是笑意,“肯定像你,满肚子算计,整天就知道琢磨怎么赚钱,怎么‘坑’人。”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胸腔震动:“我这‘算计’,可不全是为了给你们娘儿几个,还有茶仓那些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安稳稳、衣食无忧的将来吗?”

这时,窗外传来了清晰的更鼓声,已是三更天了。我望着帐顶上那精心绣制的并蒂莲花图案,思绪飘飞。这几日的热闹场景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回放——有师父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迈,有杜甫忧国忧民的深切关怀,有寿王李瑁隐晦的祝福,有太子李亨意味深长的提醒,有朱放、阿史德等朋友的插科打诨,也有安禄山、严庄等对手带着目的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