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学员就位

趁着这群小泥鳅被引去清洗的空档,茶仓院内暂时的喧嚣转为了水声和压低的好奇交谈。

杜若清冷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扫描仪,再次扫过院落的每一个关键角落——围墙的接合处、新栽小树的根基、以及通向后面货仓库区的小径。她的身形似乎毫无征兆地轻轻一晃,下一瞬,已如同轻烟般无声无息地飘忽到了院门一侧、立于一道低矮石阶前的韩揆身侧。

韩揆负手而立,一身不起眼的灰色宽大道袍在山野道士的随意装扮下,却掩不住那渊渟岳峙般的凝练气势。他仿佛一直就在那里,化作了院墙的一部分。他的目光虚虚地望着院墙外那片荒地,实则已洞悉一切风吹草动。

杜若的唇瓣几乎没有开合,声音压得极低,如同贴着韩揆耳根送出的气音,确保只有他一人能听清:“……东边墙根新栽的那几棵槐木苗儿,枝儿还嫩,根基不稳,遮挡视线的效果恐怕有限。”她的声音没有丝毫情绪波动,“韩道长,劳烦您这些日子,费神多留意些前门以及侧墙那片空地。孩子们初来乍到,好奇心重又玩闹无忌,怕是顾不得危险。

安全为上,我估摸着下个月,等那几棵小苗再长壮实些根系牢固了,便请人给这片空地钉几根木桩,搭几道……嗯,既能稳固根基,又能让小家伙们攀爬练些筋骨手脚的小玩意儿架子?”她的指尖极其轻微、不动声色地点了点靠近大门内侧的墙根下那片略显空荡的泥土地面,又朝着新起居院房旁边那一小片已经平整压实的开阔土场虚虚地画了一个方框轮廓。

韩揆的目光如同最精确的尺,顺着杜若那指尖一点一划的方向,不着痕迹地飞速掠过。他那张沉静如深潭古井的脸上没有任何变化,只有下颌极其细微地点了点,喉结微动:“明白。根基要稳。” 言简意赅,却已包含所有要点——既要保障孩子们游戏场地的安全牢固,更要确保这地方作为据点根基的稳妥,以及若有突发状况的应对。杜若所要的,他已然心领神会。

杜若得到这简洁却份量十足的回应,眼中锐意稍敛,立刻收手,仿佛刚才只是拂去衣襟上的微尘,目光已然若无其事地转向另一边,几个正在检查工具准备撤场的工匠方向。韩揆也依旧负手而立,身影似乎更加深入地融入了墙角石阶的阴影里。两位剑术高手之间的交流,迅捷无声,不留痕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杜甫也终于从那场措辞风暴中彻底回过神。他快步向我们走来,脸上因激动而残留的红晕尚未完全褪去,但眼中却闪烁着炽热的光芒,那光芒是真诚的感激和一种目睹善行后的强烈共鸣。

他走到我面前,双手用力握住我的手臂(我甚至感觉那枯瘦的手都因激动而微微发抖),喉咙滚动了几下,声音洪亮而颤抖地开口:“子游贤弟!大善!真乃大善人啊!”杜老夫子胸中那酝酿了大半生的家国情怀、忧患意识,此刻似乎终于找到了一个具体而微的支点得以倾吐,“此举救人于水火,收留孤苦,授以衣食,传道授业解惑!此德可比尧舜,此心可昭日月!老夫……老夫实在是……(他深吸一口气,似乎在抑制激动的泪水)敬佩之至!感激涕零!”

我看着眼前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诗圣,此刻像个普通人一样为我收留了几个孩子而激动得手足无措、语无伦次,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连忙拱手:“杜兄言重了!力所能及,不忍见同胞流离失所罢了。此间诸事,还要多多仰仗兄长及萧先生费心打理。”

杜甫连连摆手,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喜悦:“应当的,应当的!此乃千秋善业,老夫有幸参与其中,亦是上天眷顾!”他顿了一顿,望着沐浴房方向传来的水声和低语声,那饱含忧虑的眼底,第一次清晰地映照出温暖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