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铁流破壁奥得河 三路合围德意志

“工兵,架桥!装甲部队,突击!”随着前线指挥官一声令下,蓄势待发的帝国工兵部队驾驶着特种架桥车和冲锋舟,如同离弦之箭,冲向烟雾弥漫的河岸。对岸残存的德军火力点刚刚从地狱般的炮击中苏醒,试图组织抵抗,立刻遭到了帝国军精准的迫击炮、步兵炮和坦克直射火力的无情压制。

在法兰克福主攻方向,第一集团军装甲先锋旅的数十辆“启元-4型”坦克,轰鸣着冲下河岸,其特有的涉水装置使其能够直接强渡冰冷的奥得河。钢铁巨兽劈波斩浪,履带卷起浑浊的浪花,场面蔚为壮观。紧随其后的,是乘坐大量冲锋舟和两栖装甲车的步兵突击队,士兵们紧握钢枪,目光坚毅。

“全速前进!占领滩头,向两翼扩展!不准停留!”第一集团军司令段祺瑞大将在距离河岸仅三公里的前进观察所内,通过无线电沉着指挥。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亲临一线,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官兵的士气。

德军在最初的混乱后,依靠严酷的纪律和少数幸存军官的组织,开始从残破的工事和废墟中发起绝望反击。隐蔽的重机枪发出特有的“撕布机”声,扫向河面,溅起串串水花;反坦克炮抓住机会突然开火,一辆冲在最前的“启元-4型”坦克正面中弹,剧烈震动后继续前进,但侧翼一艘满载士兵的冲锋舟被炮弹直接命中,瞬间化作一团火球,英勇的帝国士兵血染奥得河。

“爆破组,左翼那个土木火力点!机枪掩护!”

“工兵连,优先架设重型浮桥,保障后续坦克通过!”

“呼叫炮兵,覆盖D3区域,敌军反冲击步兵!”

前沿阵地上,各级指挥官的呼喊声、枪炮声、爆炸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一曲残酷而雄壮的战争交响。帝国士兵展现出高超的战术素养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工兵抱着炸药包在弹雨中匍诃前进,用生命为部队开辟通道;步兵在坦克掩护下,以娴熟的单兵动作跃入弹坑,逐寸清理残敌。

与此同时,在北线的斯德丁方向,马啸川的第二集团军同样遭遇了德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在这里部署了包括一个精锐装甲师在内的预备队,试图通过凶猛的反击将登陆部队赶下河。激烈的坦克战在河岸地带爆发,帝国的“启元-3/4型”与德军的“豹式”、“四号”坦克在近距离激烈交火,穿甲弹呼啸往来,爆炸的火光与浓烟不断升起。

“命令预备队装甲师,立即从三号浮桥渡河!集中所有师属炮兵,覆盖敌军装甲集结区域!不要吝啬炮弹!”马啸川大将果断下令,调整部署,以绝对的火力优势压制德军反击。

至上午十时,历经五个小时的惨烈血战,帝国军队凭借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和官兵的英勇奋战,终于在奥得河西岸建立了数个稳固的桥头堡。工兵部队顶着德军零星的狙击和炮火,在河面上成功架设起了十多座重型浮桥和更多轻型便桥。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速运转,更多的坦克、自行火炮、满载士兵的卡车,如同钢铁洪流,源源不断地驶过奥得河,涌入桥头堡,并迅速向德军防线纵深楔入。

就在北线主力强渡奥得河并巩固突破口的同时,南线及西线的捷报也如同雪片般飞向华沙指挥部:

“吴佩孚第三集团军报告,其先锋已越过德捷边境,攻克卡尔巴阡山隘口,正向德累斯顿方向迅猛突进,德军南翼集团侧背受到严重威胁!”

“赵守诚第四集团军主力已全面深入巴伐利亚腹地,连克帕绍、雷根斯堡等要地,与何雄第五集团军先头部队建立联系,对慕尼黑形成合围态势!”

“何雄第五集团军穿越勃伦纳山口后攻势如虹,已席卷蒂罗尔地区,正与第四集团军协同,横扫德军多瑙河以南防线!”

“西线联军电报,在帝国大西洋舰队分舰队炮火支援下,已成功在科布伦茨、美因茨等多处强渡莱茵河,建立稳固桥头堡,正在向德国鲁尔工业区及法兰克福方向推进!”

这些消息清晰地表明,德军的整个防线正在同时从北(奥得河)、南(波希米亚-巴伐利亚)、西(莱茵河)三个战略方向土崩瓦解。帝国策划已久的三路合围战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收拢着对德意志帝国的致命绞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