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铁流破壁奥得河 三路合围德意志

启元二十一年初春,中欧平原的冻土在帝国战争机器的轰鸣中震颤。随着德军在华沙仓促组织的第二波防御被彻底粉碎,帝国的钢铁洪流以排山倒海之势,不可阻挡地推进至奥得河一线。这条横亘在帝国大军与柏林之间的最后天然屏障,成为了决定欧陆命运的关键战场,空气中弥漫着决战前的凝重与肃杀。

位于华沙城内刚刚清理完毕的前德军指挥部,如今已成为联盟军最高统帅部前进基地。武王柏凌岳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视着地图上密布的箭头与标识。在东线取得突破后,柏凌从新京赶往东欧前线,亲自坐镇指挥对德国的灭国之战。

地图上,蓝色的帝国军锋镝已全面抵近奥得河东岸,而对岸的红色防御标识依然密集,尤其是在法兰克福、屈斯特林、斯德丁等关键渡口区域,预示着这将是一场硬仗。

“殿下,第一、第二集团军已完成全部战役展开。”参谋长手持最新态势报告,“段祺瑞部第一集团军已在法兰克福至屈斯特林段完成主要突击集群的部署;马啸川部第二集团军于斯德丁方向完成北翼迂回攻击准备。各部弹药、油料储备充足,装甲部队已完成最后检修,官兵求战心切,士气高昂如虹。”

柏凌岳的目光并未离开地图,手指重重按在奥得河蜿蜒的防线上:“德军动向如何?威廉二世莫非还想凭此天险,阻我王师?”

“回殿下,”情报官立即呈上最新侦察报告与锦衣卫密电,“根据航空侦察与何三大人麾下情报,德军正不惜一切代价加固奥得河防线。他们强征了超过三十万平民,在河西岸构筑了纵深达十五至二十公里的多层次防御体系,包括三道主要防线和大量相互支援的坚固支撑点、反坦克壕、雷场。威廉二世已下达‘死守奥得河,与阵地共存亡’的死命令,并处决了多名主张后撤的军官,企图以此提振濒临崩溃的士气。”

恰在此时,机要参谋疾步送入一份来自新京的加密电文。柏凌岳展开,正是皇帝柏凌云的亲笔手谕,字迹苍劲有力:

“凌岳吾弟:东线连战连捷,兵锋直指奥得,柏林在望,朕心甚慰。此战当挟大胜之威,以雷霆万钧之势,速战速决,勿使敌有喘息之机。切记:破其胆,丧其志,务求全胜,奠帝国万世之基。帝国二十年之积累,百万将士之热血,皆系此役。朕在新京,静待吾弟踏破柏林之捷报!——兄 凌云 手书”

柏凌岳将电文小心折好,贴身收起,眼中闪过一丝温暖,旋即被更炽烈的战意取代。他环视指挥部内肃立的众将官,声音铿锵如铁,回荡在偌大的指挥室内:

“陛下旨意已明!帝国兴衰,在此一举!传我将令:明日拂晓,辰时正刻,第一、第二集团军,集中全部炮兵、航空兵力量,对奥得河德军防线实施毁灭性火力准备!炮火延伸后,装甲师为先锋,工兵全力保障,强渡奥得河!不惜一切代价,二十四小时内,我要看到帝国的赤龙旗,在奥得河西岸高高飘扬!”

他顿了顿,目光扫向代表南线及西线的地图区域,补充道:“同时,电令吴佩孚、赵守诚、何雄,其第三、四、五集团军需加大攻击力度,加速向德国南部腹地穿插,进一步撕裂德军防线,策应主力决战!通报西线英法联军,望其奋力进攻,共襄盛举,完成对德之战略合围!”

“遵命!”指挥部内,众将官轰然应诺,声震屋瓦,每个人都明白,决定欧洲乃至世界命运的终极之战,即将拉开序幕。

三月二十八日,凌晨四时,奥得河东岸笼罩在黎明前最深沉的黑暗中。但在无数精心布置的伪装网下,帝国炮兵阵地上,成千上万门火炮——从集团军属的重型榴弹炮、加农炮,到军师属的“雷霆”式野战炮,乃至射程惊人的280毫米铁道炮——已经昂起了冰冷的炮管,射击诸元早已精确计算完毕。后方野战机场,成群结队的“烈风”战斗轰炸机和“雷霆”俯冲轰炸机已经挂满弹药,飞行员在简报室进行着最后的任务确认。

五时整,三发耀眼的红色信号弹骤然升空,划破了寂静的黎明。

下一瞬间,天地仿佛崩塌!从东岸帝国军阵地上,成千上万门火炮同时喷吐出长达数米的炽烈火舌,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汇聚成持续不断的狂暴交响,仿佛九天惊雷持续炸响,大地剧烈颤抖,连空气都被撕裂、被点燃!无数炮弹带着令人心悸的尖啸,如同疾风暴雨,又似熔岩瀑布,铺天盖地地砸向奥得河西岸的德军阵地。

顷刻之间,对岸便化作一片翻滚的火海与浓烟之地,爆炸的火光此起彼伏,将半个天空映照得如同白昼下的炼狱。坚固的工事被掀上半空,铁丝网、雷场被粗暴地撕裂,德军的观测所、指挥枢纽在第一时间就被重点照顾,化为齑粉。这持续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毁灭性炮火准备,是帝国工业力量与军事意志的极致体现,旨在从物理和精神上彻底摧毁对手的抵抗能力。

小主,

六时三十分,炮火开始向德军纵深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