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八年深秋,外交部衙门的桂花开得正盛。襄王柏凌川送走了又一批外国使节后,独自站在廊下,望着庭院中的纷飞落英出神。作为帝国最年轻的外交大臣,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王爷,身后传来清朗的声音,是外交部侍郎伍廷芳,德国使馆送来照会,询问我国对巴尔干局势的看法。
柏凌川转身,接过文书快速浏览。这位曾留学英国、精通国际法的能臣,是他特意从天津调来的得力助手。巴尔干...他沉吟道,这个火药桶终究是要炸的。告诉德使,帝国主张各方克制,但若事态扩大,我国与德国的友好关系不会改变。
伍廷芳会意地点头:下官明白。另外,英国公使朱尔典暗示,希望与我国商讨海关事务...
先拖一拖,柏凌川摆手,等我们与德国的合作再深入些。如今欧洲列强相互牵制,正是我们左右逢源的好时机。
这时,一个机要秘书匆匆走来,呈上一封密电。柏凌川拆开一看,脸色微变:备车,我要立即进宫。
养心殿内,柏凌云正在批阅奏章。见柏凌川求见,便放下朱笔:何事如此匆忙?
皇兄,柏凌川呈上密电,驻俄使馆急报,沙俄正在与法国密谈,可能缔结军事同盟。此外,日本残余势力在英美支持下,正在蠢蠢欲动。
柏凌云凝视着地图,手指划过欧亚大陆:看来,欧洲大战不可避免。凌川,你以为帝国当如何自处?
臣以为,柏凌川胸有成竹,当继续深化与德国合作。德皇威廉二世野心勃勃,与英法俄矛盾日深。我国可借机获得更多军工技术,同时利用德国牵制俄日在远东的残余势力。
但也不能完全倒向德国。柏凌云指出,要保持与英美的接触,特别是经贸往来。沈富安说,我们的生丝、茶叶在欧美市场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