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大捷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北伐大军的兵锋已直指湖南省府——长沙。这座号称“荆衡胜地”的千年古城,不仅是湖南的政治经济中心,更是连接两广与中原的战略枢纽。拿下长沙,便意味着打开了通往华中腹地的大门,其意义远非衡州可比。
消息传至长沙,全城大震。清廷湖南巡抚骆秉章败逃至此,惊魂未定,与留守长沙的满族将军裕禄紧急磋商。两人虽素来不和,此刻却成了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
“柏逆军势猖獗,火器犀利,衡州新军竟一触即溃!”骆秉章面色惨白,声音颤抖,“长沙城虽坚,然恐难久守啊!不如…”
裕禄虽也心惊,但毕竟出身八旗,更顾忌朝廷降罪,打断道:“骆中丞休长他人志气!长沙非衡州可比!城高池深,库存丰裕,更有湘江天险!本将军已调集重兵,城内尚有八旗精兵两千,绿营过万,新军余部四千,加之紧急征召的团勇,守军不下三万!岂能不战而退?”他强作镇定,“已八百里加急向朝廷求援,并向湖北、江西请调援兵。只需坚守月余,待援军一到,内外夹击,必可破贼!”
两人最终决定死守待援。裕禄负责城防,强征民夫加固城墙,深挖壕沟,在城外险要处修筑营垒炮台,并将所有火炮(包括数门从江防炮台拆下的重炮)架上城头。骆秉章则负责后勤安抚,同时暗中命令心腹将家眷细软提前送走,做好了随时跑路的准备。
数日后,帝国北伐大军前锋抵达长沙近郊。柏凌岳并未立即攻城,而是命令部队占据城外各要点,构筑工事,将长沙围困起来。随后,柏凌云亲率中军主力及炮兵部队抵达,水师战舰也溯湘江而上,抵达长沙江面,完成了对长沙的水陆合围。
站在岳麓山顶临时搭建的了望所内,柏凌云、文履谦、柏凌岳等人远眺长沙城。但见城池巍峨,墙高沟深,旌旗密布,炮口森然,确有一番龙潭虎穴的气势。
“陛下,长沙城防坚固,守军兵力不少,且早有准备。强攻恐伤亡甚大。”文履谦面露忧色。
柏凌岳却摩拳擦掌:“大哥!再硬的乌龟壳,也架不住咱的重锤!给我三天时间准备,定把城墙轰开个口子!”
柏凌云凝视良久,缓缓道:“硬攻自然要攻,但不能只靠蛮力。裕禄、骆秉章,庸才耳,守军虽众,却各怀心思。八旗兵骄横但惜命,绿营兵油滑怯战,新军新败胆寒,团勇更是不堪用。此战,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他随即下达一连串命令:
1. 炮兵前置,昼夜轰击: 将所有重炮集中于城南和城东主攻方向,昼夜不停进行骚扰性炮击,并不求精确毁伤,旨在疲劳守军,摧毁其士气,并试探火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