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电池,必须握在自己手里!

“周总,您看,这里地理位置绝佳,水路运输成本低,我们已经规划了专用的变电站和工业用水保障。”市长热情地介绍着,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期待。见鹿科技这样的明星企业若能落户,对江州市的产业升级和就业拉动,将是颠覆性的。

周薇戴着遮阳帽和墨镜,让人看不清她的表情,她只是微微点头,用专业的口吻询问着土地平整、环保评估、政策配套等细节。她心里在快速盘算:这里条件不错,但并非唯一选择。隔壁省也开出了极具诱惑的条件。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来自林见鹿的加密信息:

「**谈判桌上,可以更硬气一点。李老刚和江南省的领导通过电话。**」

周薇心中一定,墨镜后的嘴角微微上扬。她收起手机,转向市委书记,语气从容而坚定:“王书记,陈市长,我们非常看好江州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诚意。‘泰山项目’的投资规模和科技含量,相信二位领导很清楚。见鹿科技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工厂,更是一个引领性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她话锋一转:“因此,在土地出让金、税收减免、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我们希望能看到匹配我们投资力度的诚意。另外,关于电池生产所需的上游关键材料供应商落户江州的配套招商和政策支持,也需要市里给出一个明确的路线图。”

她的条件提得明确而具体,甚至有些“苛刻”。市委书记和市长交换了一个眼神,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一边低声商议了几句。

几分钟后,王书记走回来,脸上带着郑重的笑容,伸出手:“周总,江州市委市政府,将举全市之力,保障‘泰山项目’落地!你们提出的条件,我们原则上全部接受!细节,我们下来可以组建专项工作组对接。我们期待与见鹿科技一起,在江州这片热土上,共同铸就这座‘泰山’!”

双手紧握的瞬间,周薇知道,“泰山计划”迈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

就在周薇在江州为“泰山”奠基奔走时,林见鹿则在上海,亲自导演了另一场大戏。

见鹿科技总部,一间宽敞的会议室被临时布置成了冷餐会的形式。受邀前来的,不是西装革履的行业巨头,而是一群衣着气质各异,但眼神中都带着光的企业家和技术专家。他们中,有深耕电池隔膜材料十几年的“老黄牛”,有在硅碳负极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海归博士,有专精于电池模组精密结构件的“厂二代”,还有研究固态电池电解质的神秘实验室团队……

这是林见鹿亲自指示举办的“**见鹿供应链伙伴闭门恳谈会**”,主题只有一个——**扶持国内供应链,打造‘见鹿系’生态**。

林见鹿没有站在台上讲话,而是端着杯苏打水,游走在人群中,与每一位创业者、技术负责人亲切交谈。他没有丝毫大人物的架子,问的问题却极其专业和内行。

“王总,你们的新型陶瓷涂覆隔膜,耐高温性能数据我看过,很惊艳。但规模化生产后的成本,能控制在什么范围?”

“李博士,你论文里提到的那个‘自修复粘结剂’概念,如果能落地,对电池循环寿命将是革命性的提升。见鹿的中央研究院,很希望能和你们开展联合研发。”

“张厂长,你们那个铝合金压铸件的良率问题,我们沈院长团队有个‘视觉AI检测’的方案,或许可以帮你们解决……”

他的态度真诚,言语切中要害,让这些平日里更多是埋头搞技术、跑市场的中小企业主们,既感到受宠若惊,又热血沸腾。他们能感觉到,见鹿科技不是简单地来“采购”,而是真心实意地想要“赋能”,想要带着他们一起成长。

恳谈会的高潮,是林见鹿即兴的简短发言。

他站在人群中央,没有稿子,目光扫过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

“诸位,我知道,在座的很多企业,规模或许还不大,名声或许还不显。在很多传统的供应链体系里,你们可能被归类为‘B选项’,甚至‘C选项’。”

台下不少人默默点头,深有感触。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见鹿科技的字典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价值创造**!”林见鹿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充满感染力,“我们相信,真正的创新,往往孕育在你们这样充满活力和锐气的企业之中!那些巨头们掌握着标准和话语权,但也往往被固有的路径所束缚。而你们,没有包袱,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尝试最前沿的技术!”

小主,

“见鹿科技愿意做你们的‘**试验田**’和‘**放大器**’!”他举起手中的杯子,“我们开放我们的需求,共享部分研发资源,提供严格的测试标准和稳定的订单。我们一起来攻克那些‘卡脖子’的材料和工艺!我们一起来,定义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标准!”

“今天,我在这里承诺,见鹿科技‘泰山’电池工厂,将优先采购通过我们认证的国内合作伙伴的产品!我们的目标,不是在别人的规则下找饭吃,而是**我们一起,来制定新的规则!**”

“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