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人类群星闪耀时》

“……他或许看不懂最前沿的宇宙语方程,但他懂得饥饿时一块面包的味道,懂得孩子眼中对知识的渴望。他将星空的理想,播种在最坚实的泥土里,证明了一个文明的高度,不仅取决于它能仰望多远,也在于它能否弯下腰,亲吻自己脚下的大地。”

他写 苏晚晴,标题是 《基石》。他描绘了她在渝州,如何以惊人的魄力和细腻的治理手腕,平衡着“天柱”计划的隐秘推进与千万市民的日常生活,如何在全球性的恐慌与躁动中,为她所守护的一方水土提供着难得的稳定与秩序。

“……并非所有闪耀都在台前。有些人,他们的光芒化作了无形的基石,默默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重量,让其他的星辰可以安心闪耀。她的战场没有绚烂的爆炸,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构建,而这,同样是文明史诗中不可或缺的厚重篇章。”

他甚至以深刻的同理心,描绘了那些 “对手”或“迷途者” 。比如那位在南太平洋试图“私自接线”、差点引发灾难的“普罗米修斯前沿”公司CEO,在书中,林见鹿没有简单斥责其愚蠢,而是试图剖析其行为背后,混合着人类探索天性、资本贪婪以及对未知极端恐惧的复杂动机,称之为 《僭越的火种》。

当然,他也写 沈渊 的缜密如网(《罗盘》),写 秦雪 那资本力量背后超越资本的远见(《雪线之上》),写那些在非洲、在雨林、在极地,为“见鹿基金”和全球监测网络默默奉献的、连名字都未曾留下的人们(《无名星辰》)。

每一篇人物侧写,都不只是记录成就,更是捕捉他们在面对“宇宙镜鉴”(指“过滤器”的存在)时,内心的波澜、抉择与坚持。他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在可能存在的、更高的宇宙尺度下,是什么定义了“人类”的价值?

这本书的手稿章节,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智识同盟”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许多人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自己以及身边同伴,在这个宏大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散发的人性光辉。它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凝聚效应,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彼此,也更坚定了共同前行的信念。

小主,

陈默在看到描写自己的那章后,罕见地沉默了很久,然后嘟囔了一句:“……写得还行,就是把我踹机柜的事儿写进去,有点毁我英明神武的形象……”但从此以后,他实验室里多了一份打印出来的《癫火》章节,边角都磨得起了毛。

埃琳娜则只是挑了挑眉,对林见鹿说:“老板,下次写我之前,能不能先把我那朵‘玫瑰’的版权费结一下?”但自此,她守护书院网络的锋刃,似乎更加精准,也……稍微收敛了些许不必要的戾气。

然而,就在《人类群星闪耀时》即将完成,林见鹿开始撰写总结性的、关于文明本质与未来的终章时,一个来自月球基地的、最高加密等级的紧急通讯,打断了他的沉思。

通讯画面里,月背基地的总工程师脸色苍白,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