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推演。”李震说,“天机分支每日进行短时因果链模拟,结合你们收集的数据,找出可能发生连锁反应的节点。”
屋里安静了一瞬。
“您的意思是……提前看到结果?”
“不是百分百确定。”李震解释,“但如果有七成概率某条河流会在雨季决堤,我们就当真事处理。宁可误报,不可漏报。”
有人提笔快速记录。另一个人问:“那谁来判断该不该发警报?是科学家,还是地方官?”
“中枢统管。”李震敲了敲桌面,“所有数据汇总到这里,由专人分析后提交结论。一旦确认风险,立刻按预案分级传达。地方官接到指令后,必须在半日内组织疏散或加固堤防。”
“要是他们不听呢?”
“那就换人。”李震声音不高,却没人再说话。
散会后,李震留下两名核心技术人员。他们拿出一块青铜面板,上面刻着复杂的纹路。这是最新改良的“灵脉共鸣器”,能将地下能量流动转化为可视信号。
“昨晚测试时发现一处异常。”年轻学者指着西北方向的一点,“灵脉有轻微震颤,持续了整整一刻钟。不像人为扰动,也不像动物经过。”
“位置在哪?”
“凉州以北八十里,靠近旧长城遗址。”
李震盯着那点看了许久。“派一组人过去查。不要惊动守军,用锦衣卫暗线走一趟。”
对方应声离去。
午后,南线传来消息:两艘改装浮舟顺利通过沼泽区,将最后一批仪器运抵目的地。李晨亲自参与设计的折叠支架已在现场组装完毕,配合防水油布罩壳,可在暴雨中持续工作。
李震派人送去嘉奖令,同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标准化操作手册。每座监测站必须配备三人:一名懂仪器的技术员,一名负责通讯的驿卒,一名本地招募的观察员。
傍晚,最后一份布点报告送达。
三十六处站点全部上线,信号稳定。墙上挂起一幅新制的地图,不同颜色的小灯依次亮起,象征系统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