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国渊在吴侯府向陆风复命:主公,幸不辱命!老师已答应出任兖州书院院长。

陆风眉梢微动,赞叹道:子尼办事当真雷厉风行!妙极!书院竣工在即。烦请转告康成公,不妨先行造势,广发招贤榜文。待月余之后,想必各州才俊都会齐聚兖州书院。

若有需求,康成公可随时与公达、志才商议。

郑玄的到任,着实为陆风解了燃眉之急。兖州书院即将步入正轨,这方人才摇篮就此成型,确实值得庆贺。

相较于蔡邕,郑玄或许更能吸引诸多士族俊杰前来求学讲学。这正是陆风苦心孤诣请郑玄出山的原因所在,否则随意委派心腹担任院长岂不省事?

不知此番能招揽多少士族子弟。陆风轻抚下颌沉吟道。

国渊闻言苦笑:以主公新政与士族的龃龉,即便仰慕康成公盛名,恐怕应者寥寥。

未必如此。陆风摆手道:天下士族向来善于未雨绸缪。即便不明新政之利,也该看出我方潜力。若他日我执掌乾坤,那些未尝在此布局的家族,恐怕真要沦为寻常百姓了。

纵不遣嫡系前来,择族中俊秀入学亦可。我这儿海纳百川,来去自由。至于是否出仕,全凭自愿,从不强求。

“况且,这些庶子在家族中本就没有多少晋升机会,若能投效于我门下,对他们来说何尝不是难得的机遇?或许不用等家主们表态,族中那些明白人就能看出,跟着我才能获得更好前程!”

小主,

世家大族的机会向来专属于嫡长子。

庶子能分到几分成全?

即便能力相当,优先权永远在嫡子手中。

纵使你才华胜过嫡子,也不过是充当陪衬的绿叶,用你的能耐为嫡子铺就锦绣前程。

并非人人都甘愿成为他人进步的垫脚石。

说实在的,他这番谋划确实在为士族考虑。

为庶出子弟乃至次房嫡子提供了绝佳出路。

可惜总有人不识好歹。

放眼天下,还有谁比陆风更善待士族?

“主公英明!或许我们后续的招揽策略就该侧重这些方面?”国渊捻须沉吟。

他不得不叹服,主公不愧是新政的缔造者,对其精髓的把握果然透彻。

这些竟都是他未曾想到的。

“就这么办!相信效果会很好。我们的事业版图必将持续扩张,急需大批栋梁之才。”

“若全靠自幼培养,进度实在太慢,能多招揽些现成人才总是好的。”

“况且,投效的士族子弟越多,将来用兵时遭遇的阻力就会越小。”

他本意也并非要将士族赶尽杀绝。

既能缓解矛盾又可获益,何乐而不为?

“诺!”国渊郑重行礼,“但愿士族中能多些明事理之人。唉!”

他是真不愿看到主公日后被迫对士族举起屠刀。

“但愿如此。”陆风微微颔首。

若能选择,他自然也希望少造杀孽。

当然,根据他的谋划,将来未必真要赶尽杀绝,完全可以让曹操领着这帮顽固世家远征西域!

能折腾的,大可在西域另起炉灶,开宗立派混出名堂;

真有本事的,打下片疆土自立为王也未尝不可;

稍逊一筹的,当个地方豪强总不在话下。

法子多得是——全杀了反倒浪费。

待陆风平定中原后,推行新政、振兴民生少说也得耗费些年月。

那段时 ** 腾不出手来经略域外,但曹操和这帮世家可闲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