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首先,咱得有个高大上的名头。

“能力不行、态度不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统统回家种地去!正好给萧何、陈平、张良(如果屈服了)这些真正的人才腾位置!”

说干就干!她立刻铺开厚厚的纸,研好墨,挑灯夜战!

这一夜,顾念一书房的灯火几乎亮到了天明。她结合自己目前对秦律粗浅的理解,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的绩效考核理念,开始奋笔疾书。

首先,咱得有个高大上的名头。她写下标题:《大秦官吏绩效考核条例(试行草案)》。

总则:为了提升大秦官吏办事效率,明确职责,奖优罚劣,保障各项新政顺利推行,特制定本条例……嗯,冠冕堂皇,政治正确。

核心原则:

1. 量化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不能光看干了多少活,还得看干得怎么样。比如治粟内史,不能只看收了多少税粮,还得看粮仓管理是否妥善,损耗是否在合理范围。

2. 过程管理与结果导向并重。 既要看你最终成果,也要看你在过程中是否尽职尽责,有无推诿扯皮。修路的,不能只看修了多少里,还得看工程质量、工期控制、民夫管理。

3. 分层分类,差异化指标。 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官员,考核重点不一样。比如少府搞技术的,考核创新和产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的,考核纠察案件数量和准确性;地方郡守,则要综合考核赋税、治安、民生、教化等。

4. 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抽查。 除了年终“上计”,每季度搞一次“小考”,平时还不定时派员下去抽查,防止临时抱佛脚,数据造假。

接着,她开始构思具体的考核指标框架,这部分是最烧脑的(简单举例)

业绩指标(硬核KPI)这是大头。

· 治粟内史:国家粮仓储粮增长率、新作物推广面积、赋税征收完成率及合规性。

· 将作少府:官营工坊产品合格率、新产品研发数量、生产成本控制。

· 帝国道路督造司:道路修筑里程(按计划)、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工程预算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