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资本再临——融资谈判与估值博弈

一部分核心成员认为,应该接受昊天的条件。“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昊天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可以快速做大,彻底摆脱生存危机,也能更好地抵御星海。现实的生存压力让他们倾向于这条“捷径”。

但陈默和林薇则坚定地站在了另一边。

“我们历经九死一生,不是为了找一个新的‘主人’。”陈默的语气异常沉重,“昊天的资源是蜜糖,也是毒药。一旦被其业务捆绑,我们就会失去服务其他客户的中立性,失去创新的动力,最终变成他们体内一个无足轻重的器官。这违背了我们创业的初心。”

林薇补充道:“更重要的是对赌,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高对赌等于自杀。一旦无法完成,我们将万劫不复。而长青资本,他们认可的是我们这个人、这个团队和这条路。他们提供的是燃料,而不是方向盘。我们需要的是伙伴,不是老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过彻夜的激烈辩论和痛苦权衡,团队最终达成了共识:拒绝昊天的控股性收购要约,优先与长青资本进行深入谈判,争取达成一份符合公司长期战略利益的融资协议。

五、 尘埃落定与新的开始

与长青资本的后续谈判虽然艰苦,但氛围是建设性的。双方就估值达成了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既反映了“智伞”当前的财务现实,也部分体现了其未来的成长潜力。投资协议的核心条款围绕着“保护性”和“增长性”展开,而非“控制性”。

最终,“智伞”与长青资本签署了A轮融资协议。长青资本领投,部分老股东跟投,融资金额足以支撑公司未来18-24个月的稳健发展。协议中,陈默团队保留了控股权和战略主导权。

融资成功的消息,并未在内部引起狂欢。陈默在宣布这一消息时,语气平静而坚定:“我们只是拿到了下一段赛程的入场券和补给。这笔钱,不是让我们挥霍的,是让我们更专注、更深入地去夯实我们的核心能力,去证明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压力,现在更大了。”

资本再次降临,但这一次,“智伞”没有迷失在估值的泡沫里,也没有屈服于短期利益的诱惑。他们用清晰的战略思考和坚定的创业意志,守住了公司的独立与灵魂,为下一阶段更具挑战的成长,赢得了宝贵的空间和资源。前方的路,依然漫长,但他们已然更加清楚自己是谁,要往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