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现金血脉——应收账款变现与供应链金融破冰

李老板在“智伞”的地面服务人员指导下,在APP上提交了融资申请。

“智伞”平台将这笔应收账款凭证推送给了农商银行。

农商银行的风控人员通过对接的接口,核验了恒远的确权状态和交易细节,确认无误。

资金没有直接给李老板,而是根据协议,由农商银行直接支付给了李老板指定的原材料供应商。

三天后,李老板急需的原材料顺利入库,生产线得以持续运转。

整个流程中,“智伞”的平台像一条透明的管道,清晰地展示着资金的流向和资产的状态,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不对称。

成功后,李老板激动地给地推人员打电话:“太好了!这下再也不怕接大单了!”而农商银行方面,也惊讶于整个流程的顺畅和透明,开始对后续合作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

五、 血脉初通:模式复制与现金流改善

虽然第一笔业务的服务费微不足道,但其象征意义和模式价值巨大。

林薇迅速总结经验,形成标准化的推广方案。她派团队去接触恒远制造的其他供应商,同时也开始物色其他行业、其他区域的龙头企业,用恒远的成功案例作为“敲门砖”。

另一方面,她开始接触更多的区域性金融机构,复制与农商银行的合作模式。

慢慢地,“智伞”的平台上,开始有了细微但稳定的现金流流入。每一笔服务费虽然不多,但贵在持续且风险极低。它不再仅仅依靠烧钱度日,而是开始拥有了一丝微弱的自我造血能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切入供应链金融,“智伞”找到了一条将自身技术能力与真实商业场景、金融需求紧密结合的路径。它不再是飘在空中的概念,而是真正成为了商业世界“现金血脉”的一部分,虽然还只是一条极其细微的毛细血管,但已经看到了通向下一个节点的希望。现金流的严冬依然寒冷,但冰层之下,已然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活下去的希望,又增加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