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资金方是最大的难点。金融机构天性保守,对于“智伞”这种名不见经传的科技公司提出的新模式,充满了疑虑。
林薇选择了本地一家规模较小但以创新灵活着称的城商行——农商银行作为首个突破口。她准备了厚厚一沓材料,不仅仅是方案本身,还包括恒远制造的财务报表、行业地位证明、试点交易的完整流程记录和数据审计报告、以及“智伞”的技术安全保障白皮书。
会谈进行得异常艰难。农商银行的信贷部总经理提出了无数个问题:
“你们如何保证恒远确权操作不被内部人滥用?”
“应收账款重复融资怎么办?”
“资金直接划给供应商,万一供应商挪用资金,到期无法交货,导致恒远拒付,风险如何控制?”
“你们的系统被黑客攻击了怎么办?”
林薇和技术顾问一一解答,展示了加密授权流程、区块链登记查重机制、以及资金闭环管理的设计(资金方直接付款给供应商的原材料上游厂家,确保专款专用)。她甚至承诺,“智伞”可以先行投入技术力量,帮助农商银行搭建一个临时的系统对接环境,供他们进行小规模测试。
最终打动对方的,不是天花乱坠的技术名词,而是林薇拿出的一份对恒远制造上游百家供应商的抽样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这部分被压抑的融资需求规模巨大,且因为缺乏有效渠道而无法满足。“这是一个全新的、风险可控的优质资产池,”林薇最后强调,“贵行如果能率先切入,将获得显着的先发优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农商银行最终同意,拿出少量资金,进行一个极小范围的封闭测试。
四、 首单落地:流程磨合与价值证明
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在磕磕绊绊中启动。
恒远制造发出了新的订单,并对李老板厂子对应的应收账款进行了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