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技术人员的市场课

林卫东靠着车窗,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画着。他不再去想那些高精尖的技术指标,满脑子都是“成本”、“需求”、“性价比”。

“卫东,有什么想法?”李主任坐到他旁边,低声问道。

林卫东抬起头,眼神明亮而坚定:“主任,我明白了。我们之前的方向错了。‘猎鹰’不应该是一只用在军事领域的‘高贵猎鹰’,它应该是一只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家燕’!”

他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潦草的草图和数据:“我们必须彻底重新设计!一切围绕‘降低成本、满足需求’这八个字来!”

“比如缸体材料,我们能不能不用那种昂贵的特种合金,改用性能稍逊但便宜得多的普通铸铁,通过结构优化来弥补?”

“比如化油器,能不能寻找国内成熟的、成本更低的配套厂,而不是我们自己费时费力去搞一个‘完美’的?”

“还有加工精度,是不是可以适当放宽一些非关键部位的公差?这能极大降低加工难度和废品率!”

“我们得搞清楚,一个买摩托车的普通人,他最关心的是什么?是油耗、是皮实耐用、是买得起、修得起!而不是我们的发动机能在多么极端的条件下工作!”

他的话语速很快,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兴奋感。这不再是苦闷中的坚守,而是找到了方向的冲锋。

李主任听着,脸上露出了许久未见的笑容,他重重地拍了拍林卫东的肩膀:“好!卫东,就按你这个思路来!回去之后,由你牵头,成立‘猎鹰’项目改进小组,大胆地改!不要怕失败,我们现在最怕的,是找不到路!”

火车隆隆向前,载着这群刚刚上完一堂生动“市场课”的技术人员,返回那片需要他们用新思维去改造的戈壁基地。一场从思想到实践的艰难转型,终于透出了真正的曙光。而此刻,无论是林卫东还是林向洋,都还不知道,一场将彻底改变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影响无数人命运的春雷,正在天际酝酿,即将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