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卫东看着工人们用看似“土”的办法,快速地进行着组装和检测,效率却奇高。他忍不住问:“厂长,你们这样……不担心影响产品质量和寿命吗?”
厂长笑了笑,反问道:“这位工程师,我问你,老百姓买一台风扇,指望用多少年?”
林卫东一愣:“至少……五六年吧?”
“对啊!”厂长一拍手,“我们设计的寿命就是五到八年!保证在这期间好用、安全!过了这个年限,就算不坏,很多家庭也想换新的、更漂亮的款式了!我们何必为了追求用二十年、三十年,去增加那么多用不到的成本呢?那不是浪费吗?”
“保证在这期间好用、安全!……何必为了追求用二十年、三十年,去增加那么多用不到的成本呢?”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林卫东脑海中固有的思维壁垒!他们设计“猎鹰”发动机时,潜意识里是以导弹部件的标准来要求的,追求的是极限工况下的绝对可靠和超长寿命,却完全忽略了民用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成本约束!
考察的深入,带给林卫东的震撼越来越大。他们参观了一家为电视机配套生产塑料外壳的乡镇企业。有一个外壳上的卡扣设计,基地的技术员可能会用复杂的模具和昂贵的工程塑料来确保万无一失。而这家乡镇企业的老师傅,只是在模具上做了一个小小的、看似简陋的斜角改动,再利用普通塑料的一点弹性,就完美地解决了卡扣问题,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还有一次,他们看到一家电子厂,为了解决一个电路板的电磁干扰问题,没有采用昂贵的屏蔽罩,而是巧妙地改变了元器件的布局和走线,再用一小块廉价的铜箔贴在关键位置,效果居然很好!
小主,
这些“土”办法,在崇尚严谨、精密、高指标的林卫东看来,简直是“离经叛道”。但就是这些“离经叛道”的办法,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问题,并且将成本控制到了极致!
他逐渐明白了,民品市场与军品市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军品追求的是在极端条件下的绝对可靠,成本是次要考量;而民品追求的是在满足基本使用需求前提下的最佳性价比,成本是生命线!将搞军品的技术思维直接套用在民品开发上,无异于南辕北辙!
考察结束,返回西北的火车上,考察团的成员们都沉默了许多,但眼神里却跳动着思考的火花。窗外是飞速后退的南国景色,与即将返回的戈壁滩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