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指挥官,注意监测小行星的冰层稳定性。”李扬对着通讯兵吩咐,“如果遇到大型陨石撞击,优先保护冰层,必要时可以用歼星舰主炮清理障碍——这些水比小行星本身的岩石更重要。”
“收到,已将您的指令传达给歼星舰。”通讯兵点头回应。
时间一天天过去,金星地表的CO?固化器数量逐渐增加到一百台。三十天后,秦思远团队传来了阶段性成果:大气压强已从92倍地球标准压降至65倍,CO?浓度降至82%,固态干冰在北极陨石坑储存库的储量达3×101?吨,足够支撑后续五年的大气降压需求;而平流层的硫酸分解塔仍在高效运转,硫酸云覆盖率已降至55%,平流层水凝云的液态水量突破3×1013吨,只待小行星撞击后,就能通过降雨落到地表,补充液态水资源。
梁小龙在地表忙得脚不沾地,每天除了护航新部署的固化器,还要驾驶拦截机巡查已部署的设备,清理靠近设备的火山灰和酸性气流。这天傍晚,他在伊师塔地高原发现了一个惊喜——一台地表探测器的摄像头捕捉到,固化器周围的土壤中,竟然长出了几株淡绿色的微生物菌落!
“秦工!快来看!有生命迹象!”梁小龙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炸开,他操控拦截机低空悬停,对着菌落拍摄高清画面,“就在第七台固化器旁边,土壤pH值已经升到3.5了,这些微生物好像是咱们之前投放的嗜热蓝藻的变种!”
秦思远立刻调取探测器的生物分析数据,脸上露出震惊又欣慰的笑容:“是蓝藻的适应性变种!它们在固化器降低CO?浓度、改良土壤酸性的环境下,竟然提前存活了!这说明金星的生态环境已经开始朝着宜居方向转变,比预期快了整整两个月!”
李扬看着屏幕上的淡绿色菌落,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从火星的第一株水稻,到金星的第一簇蓝藻,每一次生命的出现,都是改造工程最珍贵的勋章。他对着通讯频道说道:“把这些蓝藻样本采集回来,生物部研究它们的变异基因,后续可以批量培育,加快生态构建速度。另外,通知歼星舰,我们已做好迎接小行星的准备,撞击点的地质监测已全面启动。”
此刻,在金星同步轨道外侧,“银河守护者号”与“自由二号舰”正带着两颗巨型冰质小行星缓缓靠近。屏幕上,小行星表面的冰层在太阳光下泛着淡蓝色的光芒,像两颗承载着生命希望的星球,朝着炼狱般的金星飞去。而在金星地表,一百台CO?固化器正昼夜不停地工作,十二座硫酸分解塔在平流层闪烁着淡蓝色的光芒,第一簇蓝藻在伊师塔地的土壤中悄然生长——这颗曾经的“太阳系炼狱”,正一步步朝着宜居星球的目标迈进。
李扬站在观测台,望着窗外逐渐清晰的小行星轮廓,又低头看了看屏幕上那簇淡绿色的蓝藻,嘴角忍不住上扬。他知道,接下来的小行星撞击,将是金星改造最关键的一步——自转加速、液态水引入、磁场构建的前期条件,都将在这次撞击后实现。而他和团队,正站在这场星际工程的最前沿,亲手书写着太阳系行星改造的新篇章。
“通知所有单位,进入一级准备状态。”李扬的声音在“马里奥二号”舰桥里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三天后,迎接小行星的到来,为金星的新生,按下‘加速键’!”
舰桥内,每个人的目光都投向屏幕上的小行星,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坚定。分解塔的光芒、固化器的轰鸣、歼星舰的引擎声、蓝藻的微光……这些声音与画面交织在一起,奏响了金星改造工程最激昂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