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笑着抚须道:“坐。”
高景端正地跪坐在对面:“师兄什么时候到的?”
荀子道:“昨天刚到,途中去了一趟韩国,师弟做得不错。”
高景抱怨道:“师兄去韩国怎么不告诉我?缉捕司那些人该罚!”
荀子大笑道:“是我没让他们发现,他们自然找不到我!”
所以,荀子会不会武功,很少有人知道。
就像现在,很多人也不确定高景会不会武功。
高景突然想起什么,起身到门口喊道:“胜!胜!”
给高景开门的胜跑过来:“主人?”
“把我马车上的竹简送去。”
“是,主人。”
等胜离开后,高景说道:“我在韩国执政两年,把心得都记录下来了,师兄帮我看看?”
此时的高景,就像一个渴望得到认可的孩子。
荀子微笑着道:“韩国百姓生活安定,民生兴旺,可说是天下乐土,这方面你已胜过我了,只是贵族之间,过于奢侈,意气之争也多了些。”
小主,
高景得意地说道:“那是我的安排,师兄,我跟你说啊……”
面对荀子,高景毫无保留地将他的全部计划一一讲述。
包括当初如何让韩国权贵支持自己变法
如何削弱韩王,使其毫无察觉
如何挑起权贵之间的矛盾
荀子静静听着,眼中满是赞许。
等竹简送来后,高景迫不及待地打开,将自己的施政理念逐一解释。
一直讲到深夜,见荀子疲惫,高景这才停止。
这世上,能让他如此倾心的,唯有荀子!
搀扶荀子,亲自为他安顿休息,高景回到主殿,将散落的竹简重新整理。
然后点燃灯烛,将荀子指点的地方一一记录,加以对照。
第二天清晨,高景唤来胜,道:“把这些竹简送到大王那里。”
让一个仆人送东西给一国之君?听起来似乎荒谬。
但高景并未问胜能否做到,而是直接下令。
胜迟疑片刻,见高景态度坚决,便应道:“喏!”
果然,从一开始进门,只看了高景一眼便确认了他的身份,高景就知道,胜绝非寻常之人。
待胜离开后,高景去厨房叮嘱了几句。
时间差不多后,便去服侍荀子起身。
服侍荀子用完早膳,高景本想陪他一同外出游览咸阳。
但有人来访,不得不作罢。
看着眼前这位与荀子年纪相仿、面色红润如婴孩的老者,高景有些哭笑不得。
此人分明是道家宗门的鹖冠子,诸子百家早已认定其已死的宗门前任掌门。
“此人名为缭。”荀子淡淡地说了一句绕口的话。
高景顿时明白,忍住笑意,行礼道:“儒家高景,见过国尉大人。”
国尉缭……果然是鹖冠子!
尉缭仿佛从未见过高景一般,故作审视,称赞道:“果真有君子之风,才德兼备!”
高景行礼:“国尉过奖了。”
这是来提前打个招呼,不让高景揭穿他的身份吗?
只能说,道家人宗,真会玩!
出游计划告破。
荀子与尉缭回到正殿,高景虽与他们平辈,但仍以晚辈之礼在旁服侍。
可见两人关系确实不一般。
二人不过说了几句,便争执起来。
两位皆是道家儒家圣贤,自然不会如凡夫俗子般争吵,而是以辩论方式探讨学术、世间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