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接过培养皿,透过量子透镜观察菌液:星尘菌的螺旋状菌丝上,点缀着银白色的小点——那是硅基适配蛋白附着形成的“驯化标记”。她想起三天前王磊硅基形态下的瞳孔符号(第四百六十六章),两者的闪烁频率竟完全同步。“这就是‘粪种法’的星际应用。”她轻声说,指尖轻轻敲击操作台边缘,“古人用动物粪便给种子‘施肥’,我们用改造者指甲屑给星尘菌‘驯化’,本质上都是通过生物信息调控生长。之前硅麦能在穹顶农业区高产(第四百六十二章),也是因为用了改造者血液中的适配蛋白改良土壤,现在不过是把技术从农业扩展到文物修复。”
陈墨抱着青瓷存储器走进来,存储器的冰裂纹中渗出青绿色的光,与培养舱的菌液形成共振。“李素姐,金敏智姐让我把这个带来。”她将存储器放在培养舱旁,裂纹中的“和”字符号与菌液中的螺旋纹路完美重叠,“她说存储器的冰裂纹和《大同鼎》的裂纹结构相似(第四百六十五章),或许能给星尘菌‘导航’。”
“导航?”李素凑近存储器,突然意识到什么,“星尘菌在硅麦根系中会沿着螺旋纹路生长(第四百六十二章),说不定也会沿着《大同鼎》的螺旋符号生长!”她立即调出鼎身裂纹的三维模型,在螺旋符号的节点处标注红色坐标,“如果菌液能沿符号生长,就能精准修复裂纹,不会扩散到其他区域!”
王磊和诸葛青阳此时也走进实验室,王磊的银色触须轻轻触碰培养舱壁,触须尖的传感器弹出一串数据:“菌液的硅基适配蛋白浓度12%,与鼎身螺旋符号的能量场强度匹配(第四百六十章测量值11.8%)。”他看向诸葛青阳,嘴角带着一丝调侃,“诸葛先生,您的方案要是成功了,以后文物修复界得给您立个碑——‘星际粪种法创始人’。”
诸葛青阳的环首刀刀柄轻叩王磊的肩膀,脸上露出罕见的笑意:“碑就不必了,能让‘启明’号顺利启航就行。”他走到培养舱前,目光落在菌液中的螺旋纹路上,“星尘菌是瑶光星文明送给我们的礼物(第四百六十章信号解析),现在我们用地球的智慧驯化它,这才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
李素将驯化菌液装入特制的注射装置,装置针头是用量子蛾蚕丝制成的纳米管(第四百五十八章“蚕茧可逆编码”),能精准控制菌液流量。“准备注入。”她的声音恢复了专业的冷静,但握着装置的手却微微颤抖,“目标:《大同鼎》莲花裂纹的螺旋符号节点,共17处,每处注入0.5ml菌液,间隔30秒。”
诸葛青阳、王磊、陈墨、林夏分站在鼎身四周,全息监测屏悬浮在中央,实时显示共生阈值和裂纹状态。李素深吸一口气,将纳米针头刺入第一处裂纹节点——那里是螺旋符号的右旋链起点,银青色的菌液缓缓注入,像一条发光的银蛇,顺着裂纹游走。
“第一处注入完成,菌液未扩散。”林夏盯着监测屏,声音紧张,“阈值91%,无变化……等等!菌液开始沿螺旋符号生长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鼎身——银青色的菌液像有生命般,沿着右旋链的轨迹缓慢爬升,菌丝在青铜壁上织成细密的网,网眼处恰好对应裂纹的缝隙。30秒后,第二处节点注入,菌液同样沿符号生长,与第一处的菌丝在中途汇合,形成一道银色的连接线。
“共生阈值89%!”金敏智的声音突然从全息屏传来,她的外骨骼接触层正连接着《大同鼎》的能量核心,“菌液在吸收裂纹中的硅基能量!青铜晶格的氧化速度下降60%!”
李素的额头渗出细汗,她继续注入菌液,第三处、第四处……当第十七处节点注入完成时,鼎身的裂纹已被银青色的菌丝覆盖,菌丝上开始渗出透明的黏液,黏液接触空气后迅速凝固,形成一层薄薄的银白色生物膜。
“生物膜开始形成!厚度0.2mm,覆盖度98%!”林夏的声音带着激动,她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生物膜的银光,“共生阈值82%!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