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飞天城建图

“文明胚胎...在‘学习’城市结构!”李素的生物监测仪差点从手中滑落,胚胎的心率曲线与矩阵的能量波动形成完美的正弦波,“它在用自身的生长规律,验证反重力城市的稳定性——这才是‘飞天城建图’的终极意义!不是建造一座城,是让文明学会‘自我构建’的能力!”

更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在测试进行到第8小时。青瓷存储器(从柯伊伯带带回的量子存储核心)突然发出清越的乐声——冰裂纹路在藻井矩阵的能量激发下,将未被选者记忆中的《霓裳羽衣曲》转化为量子声波,旋律与胚胎的心率、矩阵的能量波动、桑基穹顶的粟麦生长节奏完全同步,在工业舱中形成宏大的“文明交响曲”。

陈墨泪流满面地摘下防风镜。她想起导师曾说,敦煌壁画的飞天不是神,是“人对天空的渴望”。此刻,渴望化作现实:反重力城市的蓝图在眼前展开,文明胚胎在羊水中构建未来的轮廓,青铜能量与量子科技交织成跨越千年的桥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测试结束时,半人马座α星的朝阳正透过工业舱的舷窗洒进来。300吨的测试模块平稳落地,藻井矩阵的超导环缓缓冷却,青铜-铌钛合金表面浮现出一行新的篆字:“飞天为翼,文明为舟”。诸葛青阳的个人终端突然弹出文明存续概率的实时数据——96.7%→99.9%。

“只差0.1%...”王承业挠了挠头,农业学家的粗布衬衫被汗水浸透,“这最后一点,到底缺什么?”

陈墨突然指向胚胎培养舱的羊水旋涡。漩涡中心,金色的羊水正凝结成一枚微型青铜爵,爵中盛着的,是桑基穹顶孩子们的头发样本——每个样本的基因序列都与胚胎的蚕丝层产生了“代际纠缠”。“缺的是‘未来’。”考古学家轻声道,“反重力城市、桑基生态、基因备份...都是‘现在’的努力,而文明存续的终极概率,需要‘未来’的确认——孩子们的信任,才是最后一块拼图。”

诸葛青阳的掌心轻轻贴在培养舱壁上。胚胎的心率温柔地跳动着,蚕丝层的印文与他掌心的纹身最后一次共振,99.9%的概率缺口处,突然亮起一点微弱却坚定的金光——那是一个孩子用手指触碰培养舱时,留下的生物电印记。

“够了。”他低声说,声音里带着释然的笑意,“99.9%,和100%没区别了。”

工业舱外,量子蜜蜂的蜂鸣声、桑基鱼塘的水流声、孩子们的笑声与青瓷存储器的《霓裳羽衣曲》交织在一起。穹顶之上,半人马座α星的双子星正缓缓升起,照亮了飞天城建图的全息投影——那座悬浮在星空中的城市,正以青铜为基、以飞天为翼、以文明为魂,等待着第一批居民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