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邻里初遇

大明锦小旗 汪不了a 12463 字 5个月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半夏,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这店我势在必得!”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威胁。

“做梦!我就算把店拆了,也不会卖给你这种人!”苏半夏的声音带着怒意。

张小帅披上外套冲下楼,只见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正堵在苏半夏家门口,手里拿着一叠文件。

“怎么回事?”张小帅挡在苏半夏身前。

男人上下打量着他:“小子,少管闲事!我和苏老板谈生意。”

“我看不像谈生意,倒像是威胁。”张小帅目光冷冽,“这里是居民区,有话好好说,不然我报警了。”

男人冷哼一声:“行,苏半夏,你等着!”说完,甩袖离去。

苏半夏靠着门框,脸色苍白。张小帅递过去一杯水:“没事吧?”

苏半夏接过水杯,犹豫了一下说:“谢谢。他是想收购我的古玩店,我不同意,就一直纠缠。”

“为什么不愿意卖?”话一出口,张小帅就觉得不妥,“抱歉,我不是故意打听。”

苏半夏摇摇头:“这店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它落入别人手里。”她的目光望向屋内,灯光下,那些古瓷器泛着温润的光泽,“这些老物件,每一件都有故事。”

从那以后,张小帅开始有意无意地关注苏半夏。他发现这个看似强势的姑娘,其实有着柔软的内心。她会在下雨天帮流浪猫搭窝,会耐心地给老街坊讲解古玩知识,也会在深夜里对着一件破损的瓷器黯然神伤。

一天,张小帅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个祖传的青花瓷碗。碗底有一道细小的裂痕,虽然不影响使用,但总觉得有些遗憾。他想起苏半夏对瓷器的了解,便拿着碗敲响了她家的门。

苏半夏打开门,看到他手里的碗,眼神瞬间亮了:“快进来!”

她小心翼翼地接过碗,放在台灯下仔细观察:“这是晚清的民窑瓷器,保存得还算完整。不过这道裂痕......”她思索片刻,“或许可以试试金缮修复。”

“金缮修复?”张小帅好奇地问。

“对,这是一种用天然大漆黏合瓷器碎片,再敷以金粉的修复工艺。不仅能修复破损,还能让瓷器焕发新的美感。”苏半夏说着,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之前研究过这个工艺,一直没机会实践。如果你愿意,我可以试试。”

“当然愿意!”张小帅毫不犹豫地说。

接下来的日子,张小帅经常看到苏半夏专注地修复瓷器的身影。她戴着口罩和手套,小心翼翼地调配大漆,仔细地黏合每一块碎片。有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连饭都顾不上吃。

林晚笑着说:“半夏姐好久没这么认真过了。以前她修复瓷器,总是带着几分功利心,这次却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半个月后,青花瓷碗终于修复完成。金色的纹路顺着裂痕蜿蜒,宛如夜空中的星河,让原本普通的瓷碗有了独特的韵味。

“真美。”张小帅赞叹道。

苏半夏轻轻抚摸着碗身:“金缮修复的不仅是瓷器,更是一种缺憾中的完美。就像生活,总有不如意,但换个角度,或许会发现别样的美好。”她抬起头,目光温柔,“谢谢你,让我重新找回了这份纯粹的热爱。”

就在这时,那个纠缠苏半夏的男人又出现了,还带来了一群人,想要强行收购古玩店。张小帅和林晚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了老街坊们。

“这店是我们老街的宝贝,不能让他们就这么抢走!”老王挥舞着拳头。

“对!我们绝不答应!”街坊们纷纷响应。

在众人的压力下,那个男人只好灰溜溜地离开。苏半夏看着眼前的众人,眼眶泛红:“谢谢大家,谢谢你们守护了我的梦。”

经历了这件事,苏半夏和张小帅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会一起研究古玩,探讨修复工艺,也会在傍晚时分,坐在店门口的老槐树下,听苏半夏讲述每一件古瓷器背后的故事。

一个月圆之夜,苏半夏拿出一个精美的锦盒:“送给你。”

张小帅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个小巧的金缮修复摆件,裂痕处的金纹勾勒出一朵盛开的莲花。

“这是用修复你瓷碗时剩下的材料做的。”苏半夏轻声说,“就当是谢谢你这段时间的帮助。”

张小帅望着她,眼中满是笑意:“其实该说谢谢的是我,让我有机会走进你的世界,看到这些美好的故事。”

老城区的夏夜依旧炎热,蝉鸣依旧聒噪,但在这间充满古韵的古玩店里,两颗心却越靠越近。那些曾经的误会与矛盾,那些守护与坚持,都化作了最美的烟火,绽放在老城墙的夜空下。而他们的故事,也将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继续书写下去。

烟火与瓷缘

次日破晓,豆浆油条的香气顺着风钻进苏家小院。苏半夏揉着惺忪睡眼推开窗,正看见张小帅站在露台煎蛋。平底锅滋滋作响,金黄的蛋液裹着葱花在晨光里翻滚,旁边还摆着冒着热气的饭团。

小主,

"现代人的早餐可真奇怪。"她故意提高音量,"用铁疙瘩煎鸡蛋,配着米团子吃,不伦不类。"

张小帅抬头,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晨光为他的侧脸镀上金边:"苏小姐既然这么有意见,不如下来尝尝?要是不合口味,我再给您赔个不是。"

苏半夏轻哼一声,转身回屋。可那煎蛋的焦香却像长了翅膀,固执地钻进鼻腔。她对着梳妆镜梳头,发簪上的珍珠晃来晃去,映得她心绪不宁。想起昨夜,张小帅为她赶走骚扰者时挡在身前的背影,还有他说起祖传瓷碗时眼里的光,脸颊不由得发烫。

磨磨蹭蹭换好月白色旗袍,苏半夏终于走下楼。张小帅已经把早餐摆在院中的石桌上,除了煎蛋饭团,还有一碟切好的酱萝卜。见她走来,他拉开石凳:"尝尝看?这饭团里加了肉松和海苔,配着煎蛋,味道应该不错。"

苏半夏矜持地坐下,用筷子夹起一小块煎蛋。蛋液煎得恰到好处,边缘微微卷起,咬一口外酥里嫩,葱花的香气在舌尖散开。她努力维持着平静的表情,却忍不住又夹了一筷子。

"好吃吧?"张小帅笑得灿烂,"我在日本留学时学的,改良了一下,更符合咱们的口味。"

苏半夏放下筷子,指尖沾着淡淡的蛋香:"不过是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话虽这么说,却又悄悄把饭团往自己这边挪了挪。

正吃着,林晚风风火火地跑进来:"半夏姐,不好了!店里的镇店之宝——那只明代青花缠枝莲纹瓶,瓶底出现了裂痕!"

苏半夏脸色骤变,猛地站起身,石凳在青石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怎么回事?我昨天明明检查过!"

三人急匆匆赶到古玩店。博古架上,那只青花瓶静静立着,瓶底一道细长的裂痕却格外刺目。苏半夏颤抖着双手捧起花瓶,声音发颤:"这是爷爷临终前交给我的,说一定要守好......"

张小帅凑近观察,眉头紧锁:"裂痕边缘很新,应该是这两天才出现的。最近店里有什么异常吗?"

林晚咬着嘴唇回忆:"前天有个戴墨镜的男人来看过这只花瓶,当时我觉得他眼神不对,可他什么也没买就走了。"

"是他!"苏半夏突然想起什么,"那个想收购我店的人,上次被赶走时,说过要让我后悔!"

"先别急。"张小帅安慰道,"我认识一位瓷器修复大师,或许他能帮忙。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得先找到损坏花瓶的证据。"

接下来的几天,张小帅和林晚陪着苏半夏四处奔波。他们调看监控录像,走访街坊邻居,终于发现那个戴墨镜的男人在案发当晚出现在店铺附近。而在警方的协助下,更是找到了他雇佣人破坏花瓶的证据。

与此同时,瓷器修复大师也传来好消息。他采用传统的锔瓷工艺,用细小的锔钉将裂痕牢牢固定,再以金漆修补,让花瓶重焕生机。修复后的青花瓶,裂痕处点缀着金色的锔钉,宛如夜空中的繁星,反而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

看着失而复得的花瓶,苏半夏眼眶泛红。她转身对张小帅说:"这次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张小帅挠挠头:"别这么说,我们是邻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对了,我还欠你一顿早餐呢。"

苏半夏忍不住笑了:"你做的那些奇怪的早餐,我可吃不惯。"话虽如此,心里却期待着下一次的清晨。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城区依旧充满烟火气。每天清晨,苏半夏都会期待着从露台飘来的香气。有时是煎蛋的焦香,有时是豆浆的醇厚,还有时是异国风味的面包香。而张小帅,也总会变着花样给她带来惊喜。

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苏半夏正在店里擦拭瓷器,张小帅抱着一个纸箱走进来:"苏小姐,送你个礼物。"

打开纸箱,里面是一套精致的日式餐具,碗碟上绘着淡雅的樱花。"以后做了好吃的,总不能让你用一次性筷子。"张小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苏半夏轻轻抚摸着碗碟,嘴角上扬:"这么贵重的礼物,我可不能白收。晚上来我家吃饭吧,让你尝尝正宗的苏式菜肴。"

张小帅眼睛一亮:"一言为定!"

夜幕降临,苏家小院亮起暖黄的灯光。餐桌上摆满了苏半夏亲手做的菜肴:松鼠鳜鱼、响油鳝糊、蟹粉豆腐......张小帅吃得赞不绝口,苏半夏则托着腮,静静地看着他。

"其实,我以前觉得老物件就该待在博物馆里,和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张小帅突然说,"但认识你之后,我才明白,它们承载的是历史,也是生活。就像这只修复后的花瓶,裂痕让它更有故事。"

苏半夏望着他,眼中泛起温柔的光:"你知道吗?你就像这老城区里的一阵新风,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

窗外,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老槐树上的蝉鸣渐渐歇了,唯有两人的身影,在灯光下越靠越近。那些曾经的误会,那些守护与坚持,都化作了最美的烟火,绽放在老城墙的夜空下。而他们的故事,也将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继续书写下去,伴着晨光里的煎蛋香,和暮色中的饭菜香,温暖而绵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瓷畔烟火录

张小帅用铲子敲了敲锅沿,权当回应。"苏小姐怕是不知道,"他将煎蛋精准抛进饭团,动作行云流水,"这叫中西合璧。您整日研究古董瓷器,可曾见过用微波炉热早茶的?"

苏半夏倚着雕花窗棂,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窗棂上的缠枝莲纹。晨光斜斜切过她的月白色旗袍,腕间银镯随着她抱臂的动作轻响。"微波炉热的茶,能有半点韵味?"她挑眉,目光扫过露台上滋滋作响的平底锅,"就像这铁疙瘩煎出的鸡蛋,不过是现代人图省事的把戏。"

张小帅将裹着蛋液的饭团装进竹制餐盒,金属铲子与铁锅碰撞出清脆声响:"苏小姐可知,日本茶道里的抹茶,最早是从宋代点茶传过去的?老物件要守,新东西也得尝,这才叫活色生香。"他忽然举起一盒草莓酱,"要来点?酸酸甜甜的配煎蛋,比您那古板的早茶有意思多了。"

苏半夏"哼"了一声,转身时却瞥见对方嘴角藏不住的笑意。她攥紧旗袍下摆,耳尖发烫——这个总爱耍贫嘴的男人,自那日帮她赶走骚扰者后,便像块甩不掉的牛皮糖,时不时在露台上变着花样折腾奇怪早餐。

三日后暴雨倾盆,老城区的青石板路泛起水光。苏半夏守在古玩店,望着被雨水模糊的街景发呆。柜台后的明代青花梅瓶突然发出细微裂痕,她扑过去时,正看见瓶身蛛网般蔓延的纹路。

"这不可能......"她踉跄着扶住博古架,指尖触到瓶底的潮湿。雨水顺着屋顶漏痕滴在瓷器上,在素白釉面晕开深色痕迹。手机在这时震动,屏幕上跳出陌生号码发来的照片:戴着兜帽的人正在撬店铺后窗。

惊雷炸响的瞬间,苏半夏冲进雨幕。积水溅湿旗袍下摆,她跌跌撞撞跑到张小帅门前,拍门的手被铜环冻得发麻。门开时,扑面而来的暖意裹着姜汤香气,张小帅举着毛巾愣在原地:"苏......"

"有人故意破坏我的瓷器!"她攥住他的袖口,"青花梅瓶是爷爷临终......"话音未落,眼泪先砸在旗袍盘扣上。这是父亲去世后,她第一次在人前失态。

张小帅的手掌轻轻覆上她颤抖的肩膀:"先换衣服。"他转身翻出件宽松卫衣,"我认识修瓷器的老师傅,还有查监控的朋友。你家屋顶漏雨的事,我也能联系工人。"

深夜,苏半夏裹着毛毯坐在张小帅的客厅。茶几上摆着重新温好的姜汤,电视里循环播放着监控录像。当画面里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店铺后巷时,她猛地坐直:"是他!那个想收购店铺的地产商!"

张小帅将画面定格,放大男人手腕上的翡翠手串:"这人上周在我这买过仿冒的清代扳指。"他调出交易记录,"当时他特意问过你店里的镇店之宝。"

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从云层里钻出来。苏半夏望着窗外的老槐树,忽然轻笑出声:"我守着这些老物件,却差点被它们困住。"她转头看向专注查资料的张小帅,"你说要让老东西活起来,该怎么做?"

次日清晨,苏半夏推开窗,久违的油条香混着咖啡味飘进鼻腔。张小帅站在露台挥舞锅铲,铁锅上方架着竹制蒸笼,里面是刚出锅的蟹黄包。"今天是混搭特供!"他将早餐摆在竹篮里,用麻绳系好抛过墙头,"接着!吃完跟我去个地方。"

城隍庙的古玩市场里,张小帅带着苏半夏钻进一间挂着"锔瓷坊"匾额的铺子。老师傅正在用金钉修补破碎的瓷碗,裂痕处蜿蜒的金线宛如流动的星河。"传统锔瓷和现代金缮结合,"张小帅拿起修复好的茶杯,"既能保留瓷器的历史感,又赋予新生。"

苏半夏的指尖抚过杯身的金纹,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物件是死的,人是活的。守着规矩不放,反而会弄丢真正的传承。"她抬头时,正对上张小帅期待的目光:"我们把店里的修复过程做成直播怎么样?让更多人看见老手艺的魅力。"

两个月后的雨夜,苏半夏的直播间里,百万网友正盯着屏幕。她手持锔子,在聚光灯下为一只宋代瓷盏修补裂痕:"这道金线,不仅是修补,更是重生。"弹幕里飘过满屏惊叹,角落里的购物车,仿古锔瓷工具套装正在热销。

直播结束时,张小帅端着两碗酒酿圆子走进来。瓷碗是苏半夏亲手修复的,裂痕处点缀着银钉。"尝尝,"他递过勺子,"这次没放奇怪的草莓酱。"

苏半夏舀起圆子,忽然轻笑:"其实你做的黑暗料理,还挺好吃的。"她望着窗外的雨幕,老城区的灯火在雨帘中明明灭灭,"就像这老房子、老手艺,和你带来的新花样,混搭在一起,倒也有滋有味。"

张小帅的耳朵悄悄泛红,他用勺子敲了敲碗沿:"那以后早餐继续中西合璧?"

雨声渐密,两个身影在暖黄的灯光里越靠越近。雕花窗棂上的缠枝莲纹,见证着古老与现代的相遇,也见证着一场由碎瓷与烟火引发的,最动人的故事。

小主,

绣影瓷光

苏半夏正要反驳,手机突然响起。看到来电显示是社区李主任,她歉意地朝张小帅颔首,转身接起电话。作为社区调解员,她刚接手的商铺纠纷案有了新进展——裁缝铺丢失的苏绣嫁衣,据说最后出现在典当行。

"半夏,典当行那边愿意配合调查,但需要你尽快过去。"李主任的声音透着疲惫,"这对老夫妻就指望这件嫁衣翻身了。"

"我马上到。"苏半夏挂断电话,匆匆回屋换了身素色连衣裙。经过玄关时,她瞥见墙上的老照片:祖父戴着圆框眼镜,在古玩店门前微笑,身后的招牌"苏家瓷坊"泛着岁月的光泽。

当她下楼时,张小帅正倚在露台上敲笔记本电脑,晨光为他的侧脸镀上金边。"需要帮忙吗?"他扬了扬手里的咖啡杯,"我好歹也算半个侦探。"

苏半夏犹豫片刻,点头道:"走吧,路上说。"

车上,苏半夏向张小帅介绍案情。裁缝铺的王师傅和张阿姨年近六十,靠着一手苏绣绝活在老街营生。半个月前,他们为客户定制的天价苏绣嫁衣不翼而飞,那上面绣着百鸟朝凤,光是金线就用了半斤。

"会不会是熟人作案?"张小帅握着方向盘问道,"这种精细活,外行偷了也卖不上价。"

苏半夏皱眉:"我也怀疑过,但店里的学徒都跟了他们十几年。而且监控显示,案发当晚店铺门窗完好无损。"

说话间,他们到了典当行。老板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见到苏半夏立刻拿出一个檀木盒:"这件嫁衣是三天前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当的,我觉得不对劲,一直没敢转手。"

打开盒子,嫁衣上的金线在阳光下闪烁,栩栩如生的凤凰仿佛要展翅高飞。苏半夏仔细检查,突然发现衣角处有一小块油渍:"王师傅说,他们从不用有味道的线,这块油渍......"

张小帅凑近观察:"像是机油,会不会和运输工具有关?"

正说着,苏半夏的手机又响了。是王师傅的学徒小陈:"苏姐,我想起来了!案发前一天,有个修空调的来过店里,他戴的手套上有油渍!"

苏半夏和张小帅对视一眼,立刻赶往社区监控室。经过一番排查,他们锁定了嫌疑车辆。当警察找到那个修空调的男人时,他正准备把嫁衣转手。

案件告破那天,王师傅和张阿姨非要请苏半夏吃饭。饭桌上,张阿姨拉着苏半夏的手,老泪纵横:"要不是你,我们老两口可怎么活啊。"

从王师傅家出来,已是深夜。老街的青石板路泛着月光,店铺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张小帅看着苏半夏疲惫却欣慰的侧脸,突然说:"你知道吗?你调解纠纷时的样子,特别有魅力。"

苏半夏脸颊一热,岔开话题:"对了,你今天在典当行的推理很精彩,以前做过侦探?"

"算是吧。"张小帅笑道,"我大学学的是刑侦,后来觉得太压抑,就转行做了自由撰稿人。不过偶尔也会接些调查的活儿。"

两人走到苏家小院门口,苏半夏邀请道:"要不要进来喝杯茶?我刚得了一饼陈年普洱。"

屋内,紫砂壶冒着热气,茶香四溢。苏半夏熟练地冲泡茶叶,动作优雅如行云流水。张小帅环顾四周,墙上挂着的古画,博古架上的瓷器,处处透着岁月的沉淀。

"你祖父一定很爱这些老物件。"张小帅端起茶杯,"我看你修复瓷器时的样子,和他当年很像。"

苏半夏的眼神变得柔和:"祖父常说,每一件老物件都有灵魂,我们要做的,是让它们的故事继续流传。"她起身从里屋拿出一个锦盒,"其实,我一直想谢谢你。"

打开锦盒,里面是一个锔瓷修复的茶杯,裂痕处用金线勾勒出一只展翅的凤凰,正是王师傅嫁衣上的图案。"这是我用修复嫁衣的金线做的,"苏半夏说,"就当是感谢你帮我破案。"

张小帅接过茶杯,目光灼灼:"只是感谢?"

苏半夏避开他的眼神,脸颊绯红:"不然呢?"

张小帅突然笑了:"苏调解员,我发现你调解别人的纠纷时头头是道,轮到自己的感情问题,倒成了瓷瓶上的裂痕——明明心里在意,却非要装作若无其事。"

"你......"苏半夏正要反驳,却被张小帅握住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