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去剪彩的豪华飞梭上,还是在科学院报告会的间隙,甚至在游乐园排队(虽然苏逸辰可以瞬间带她们到任何项目,但杨思雨坚持要体验“排队文化”)的时候,杨思雨总能找到机会。她会拿出随身携带的微型记录仪(现在升级成了瓦格纳特制的、能直接连接苏逸辰部分感知的版本),指着天空一朵奇特的云:
“逸辰,这种云层的能量折射模式,是否暗示着大气层上层有未知的微观粒子场?你能感知一下吗?”或者看着游乐园里利用空间折叠技术的过山车:
“这种小型化的空间折叠稳定性是如何解决的?核心能量回路能给我看看吗?”苏逸辰就成了她的“移动百科全书”和“万能探测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数据和思路。看着杨思雨得到答案后闪闪发亮的眼睛和飞速记录的专注侧脸,苏逸辰只能无奈又宠溺地继续配合。
莎蔓琦儿往往在一旁优雅地喝茶,陆雨萱则好奇地探头探脑。
莎蔓琦儿看着一株刚移植、有点蔫的永歌树:
“唉,看来它不太适应这里的环境呢。”
杨思雨立刻分析数据:“能量场微偏,湿度不足。”陆雨萱则拉着苏逸辰的袖子晃:“逸辰哥!帮帮忙嘛!让它唱歌!”苏逸辰抬手,微光闪过,永歌树瞬间精神抖擞,枝叶轻颤,发出悦耳的和弦。三女相视一笑。
陆雨萱指着星环外一片壮丽的星云:“逸辰哥!我们去那里野餐好不好!一边看星星一边吃烤肉!”莎蔓琦儿优雅补充:
“环境要舒适,温度适宜,最好有微风。”杨思雨推了推眼镜:“需要模拟重力场和空气成分分析。”苏逸辰叹气,挥手间,一个透明的、舒适的球形能量泡包裹住四人,瞬间出现在星云边缘。能量泡内部,野餐垫、美食、甚至模拟的篝火(安全无害)一应俱全。陆雨萱欢呼,莎蔓琦儿优雅落座,杨思雨开始记录星云光谱。
屋顶观星台,夜晚,四人躺在柔软的观星垫上。
莎蔓琦儿:“极光似乎淡了些。”
杨思雨:“近期恒星活动周期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