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道墨融防破疫瘴,残踪袭防撼苍生

知府点头称是,立刻安排人手筹备宣讲点。灵枢望着窗外渐渐散去的雾霭,心中却无半分轻松 —— 余孽的第一次破坏已被化解,可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防疫之路,定还有更多荆棘。

三、午时防控普施护万民:墨械道心暖民心

午时的阳光终于驱散雾霭,汴京各街巷的 “防疫宣讲点” 前挤满了百姓。城南宣讲点内,墨宗正操作着墨家 “疫防演示仪”—— 青铜制的仪身内有微型人偶,通过机关模拟 “未消毒衣物传播疫毒”“佩戴香囊预防疫毒” 的场景,直观易懂,百姓们看得目不转睛。

“大家看,” 墨宗指着仪盘中的人偶,“这人偶接触了染疫衣物,未消毒就回家,家中三人很快染疫;而这人偶佩戴了藿香香囊,虽路过疫区,却未染病 —— 这就是预防的重要性!”

一位中年汉子皱眉问道:“墨宗先生,这隔离舱看着像‘囚笼’,把患者关进去,会不会…… 会不会更危险?”

灵枢走上前,语气温和却坚定:“这位大哥,隔离舱绝非囚笼,而是‘护命舱’。舱内有圣火草蒸汽,能杀死疫毒,还能让患者安心休养,避免传染家人。昨日平安巷的李阿婆,进舱前咳血不止,今日已能进食,这就是隔离治疗的效果。”

话音刚落,李阿婆的儿子提着篮子走来,篮子里装着刚熬好的粥:“大家别担心!我娘在隔离舱里好好的,大夫们照顾得周到,比在家还安全!这粥就是大夫让我送来的,说补身子。”

百姓们见状,疑虑渐消,有的主动领取藿香香囊,有的配合消毒车喷洒。素问则在一旁教百姓制作 “薄荷甘草水”:“取薄荷一钱、甘草二钱,加水煮沸,放温后饮用,能清咽利喉,预防疫毒。道家讲‘食饮有节’,这段时间大家少辛辣、多清淡,身子强了,疫毒也难侵。”

可就在这时,一位老者突然捂着胸口倒地,手中的藿香香囊泛着幽绿 —— 是残踪气!“不好!香囊被动了手脚!” 灵枢快步上前,用圣火草粉末擦拭香囊,老者渐渐苏醒。

“我…… 我刚才接过香囊,就觉得胸口发闷,” 老者虚弱地说,“这香囊…… 这香囊有问题!”

墨宗检查香囊,发现香囊内的藿香中混着隐戾丝:“余孽想让百姓以为预防措施有害,不再配合防疫!大家别慌!我们已重新检查所有香囊,染毒的已销毁,现在发放的都是安全的!”

百姓们虽有惊慌,却无人散去 —— 李阿婆的例子就在眼前,他们更愿相信灵枢等人。一位妇人主动说:“我家有多余的藿香,我来帮忙做香囊,大家一起检查,绝不让邪祟得逞!”

午时三刻,各街巷的消毒工作完成,藿香香囊分发到位,百姓们的脸上重新有了笑容。灵枢望着这一幕,对墨宗与素问道:“‘人心齐,泰山移’,防疫不仅要靠器械与药方,更要靠民心凝聚。只要百姓信任我们,再烈的疫瘴,再狠的邪祟,都能挡住。”

墨宗点头,擦拭着手中的疫气监测仪:“接下来我们还要加快隔离舱的制作,墨家工坊已全员开工,预计今日就能再造出十台,足够收治所有患者。”

素问则取出一张 “防疫进度表”:“我们还需记录每日疫气浓度、患者数量,用道家‘阴阳消长’之理分析,及时调整防疫策略,不让疫瘴有反扑之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巷口传来马蹄声,汴京周边州县的官员纷纷赶来,请求灵枢派弟子前往指导防疫。灵枢心中清楚:疫防已从汴京扩展到周边,责任更重,而余孽的阴谋,或许也早已超出汴京的范围。

四、未时育才铸防盾:传艺授能固防线

未时的阳光温暖和煦,疫防坊的 “防疫育才堂” 内,五十名身着青色防疫服的弟子整齐站立。堂中央摆着墨家 “防疫模拟仪”—— 能模拟疫瘴传播场景,让弟子们练习监测、隔离、消毒的流程;墙上挂着《防疫操作手册》,用墨家活字印刷,图文并茂,空气中满是严肃却专注的气息。

灵枢站在堂前,手持手册,声音沉稳:“‘医者,当以苍生为念,临危不退’。今日教你们防疫之术,不仅是让你们学会治病,更是让你们成为守护百姓的‘防盾’。墨家的器械、道家的理念,需你们融会贯通,方能在疫瘴面前不慌不乱。”

墨宗则演示防疫模拟仪,仪盘中的微型人偶模拟 “患者咳嗽传播疫毒”,他指着仪盘道:“大家看,患者咳嗽时,疫气扩散范围约三尺,需立刻用圣火草手帕捂住口鼻,将患者引入隔离舱,再对周围区域消毒 —— 这三步需在一炷香内完成,慢一分,疫毒就多一分传播机会。”

一位年轻弟子提问:“墨宗先生,若遇到不配合隔离的百姓,该如何处理?总不能强行拖拽吧?”

素问笑着回答:“道家讲‘以柔克刚’,百姓不配合,多是因恐惧。你们可像午时在宣讲点那样,用实例说服,用关怀安抚,比如为他们准备常用之物,每日通报家人情况,让他们明白隔离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