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重新洒在后院,止咳仪的青铜葫芦泛着金红,脉诊仪的小老虎眼睛也恢复了正常。妇人抱着渐渐睡着的孩子,向灵枢与素问深深鞠了一躬,才慢慢离去。灵枢望着她们的背影,心中清楚:孩童是未来的希望,儿科器械是守护希望的工具,这些器械不仅要好用、安全,还要能抵御邪祟,他们必须守住这些器械,不让余孽伤害任何一个孩子,不让未来的希望被邪祟熄灭。
三、午时食疗方养脾胃:食养结合助成长
午时的阳光炽热得像泼了一层熔金,却被稚安堂前院的梧桐树叶筛成细碎的光斑,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子。前院的空地上,围满了前来学习的家长,约莫有三十余人,他们中有穿着粗布衣裳的农户妻子,有身着绫罗的商户女眷,还有梳着发髻、戴着银簪的丫鬟(替主子家的孩子来学),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本墨家机关纸制作的《儿科食疗录》,书页边缘泛着淡金的圣火草纤维光泽,是墨禾特意为她们准备的,防蛀又耐用,还不怕水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灵枢与素问开设的 “儿科食疗课堂”—— 他们知道,很多家长因不懂儿童饮食养护,要么给孩子吃太多油腻、甜食,导致孩子积食;要么因孩子挑食,就顺着孩子的心意,只给吃白粥、零食,导致孩子营养不良。如今开设课堂,便是想教家长用 “食养” 代替 “药养”,让孩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身体,既安全又有效。
素问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身着淡紫襦裙,裙摆被风吹得轻轻飘动。她手中捧着《儿科食疗录》,书页上用彩墨画着各种儿童食疗方,还配着简单的制作步骤图(如小米粥的熬煮步骤、蔬菜饼的制作方法),方便不识字的家长学习。“各位姐妹,” 素问的声音温和却坚定,像春风拂过麦田,“小儿脾胃娇嫩,如刚发芽的小苗,经不起猛药浇灌,所以‘用药不如食养’—— 食养既能补充营养,又能调理身体,不会伤着孩子的脏腑。今日我先教大家‘健脾养胃食疗方’,适合三岁以上、挑食、面黄肌瘦的孩子。”
她翻开《儿科食疗录》,指着其中一页:“三岁以下的孩子,消化能力弱,用小米、南瓜熬粥最适合 —— 小米要选新米,颗粒饱满的;南瓜要选老南瓜,蒸熟后捣成泥,与小米一起熬,熬的时候要不停搅拌,避免糊底,粥要熬得稀烂,方便孩子吞咽;三岁以上的孩子,消化能力强些,可在粥中加少许肉末(要剁得极细)与胡萝卜丁(切得越小越好),既能补气血,又能健脾胃,还能让孩子慢慢适应蔬菜的味道。”
台下的李大郎听得格外认真,他手中的《儿科食疗录》上,已用炭笔在关键步骤旁画了小圈,旁边还写着 “石头能吃”;他身边的小石头正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拿着一块 “健脾米糕”—— 米糕是用小米、山药、红枣制成的,是墨禾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零食,米糕上还印着小兔子图案,既好看又好吃,既能解馋,又能养脾胃。小石头咬着米糕,眼睛亮晶晶的,还时不时抬头看看台上的素问,不像之前那样胆怯了。
“素问大夫,” 李大郎举起手,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却又刻意放轻,怕打扰到其他人,“我家石头不爱吃蔬菜,总爱吃糖,之前给他做过青菜粥,他一口都不碰,还把碗推到地上,有没有什么食疗方能让他爱上蔬菜?”
灵枢笑着走上台,手中端着一盘 “蔬菜卡通饼”—— 饼子有巴掌大小,用面粉、胡萝卜、青菜制成,还加了少许蜂蜜调味;饼上用模具压成了小兔子、小老虎、小鸭子的形状,颜色鲜艳(胡萝卜的橙、青菜的绿),看起来格外诱人。“大郎莫愁,” 灵枢将盘子递到台下,让家长们传看,“孩子挑食多是因为食物样子不可爱、味道不好,我们将蔬菜做成卡通形状,再稍微加一点蜂蜜调味,孩子自然会感兴趣。这蔬菜饼的做法很简单:先将胡萝卜、青菜切碎,剁成泥;再与面粉、少许蜂蜜、温水混合,揉成面团;然后用模具压成喜欢的形状,放在平底锅上小火慢煎,不用放油,煎至两面金黄就能吃。”
他特意取了一块小兔子形状的饼,递给小石头:“石头,你看这小兔子可爱吗?尝尝好不好吃?” 小石头接过饼,先看了看,又闻了闻,然后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 —— 饼子带着淡淡的甜味,还有蔬菜的清香,比他想象中好吃。“爹爹,好吃!” 小石头眼睛瞬间亮了,声音也大了些,“像小兔子在嘴里跳!”
李大郎看着儿子吃得开心,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角甚至有些湿润:“多谢灵枢先生!之前我逼孩子吃蔬菜,他总哭闹,我也跟着上火,现在有了这方法,再也不用愁了!等回去我就给石头做,让他慢慢喜欢上蔬菜。”
墨禾此时端着一个青瓷碗走过来,碗中装着 “清热解暑汤”,汤里放着西瓜皮(去绿皮,切小块)、金银花、甘草,汤面上泛着淡淡的甜味。“各位家长,” 墨禾将碗递到家长们面前,让大家品尝,“这汤是按道家‘清热不伤脾’的理念做的,夏季天气热,孩子容易中暑、上火,喝这汤最合适 —— 西瓜皮能清热解暑,金银花能清热解毒,甘草能调和味道,还能护脾胃,不会像凉茶那样伤孩子的阳气。这汤要凉温后再给孩子喝,不能喝冰的,以免伤脾胃。”
家长们纷纷上前品尝,有的还拿出纸笔记录配方,前院的气氛热烈而温馨,像一家人聚在一起讨论做饭的技巧。一位商户女眷笑着说:“之前总给孩子买蜜饯、糕点当零食,没想到用蔬菜、小米也能做零食,还这么健康,以后再也不给他买那些甜腻的东西了!” 另一位农户妻子也说:“这些方法简单,材料也常见,我们在家都能做,比带孩子去医馆方便多了!”
可就在这时,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突然尖叫起来:“我的孩子肚子疼!”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妇人怀中的孩子(约莫四岁)正捂着肚子,脸色苍白,额头渗出冷汗,还不停呕吐,呕吐物中竟泛着极细的幽绿。妇人慌得手忙脚乱,眼泪都掉了下来:“怎么办?孩子怎么会这样?刚才还好好的,吃了蔬菜饼就变成这样了!”
小主,
灵枢快步上前,取过孩子手中剩下的半块蔬菜饼,发现饼的边缘竟泛着幽绿,像一层薄苔。他立刻取来试毒叶,贴在饼上,“滋啦” 一声,叶片瞬间焦黑 —— 是残踪气!“不好!食物被动了手脚!” 灵枢脸色骤变,目光扫过人群,最终落在一位穿着灰布衣裙的妇人身上 —— 她低着头,双手藏在袖中,袖口竟露出一缕极细的黑色丝线,正是隐戾丝!灵枢快步走过去,从她的袖中取出一个小纸包,里面装着泛绿的粉末,试毒叶一碰即黑:“余孽混进家长中,在食物里加了残踪气!他们想让孩子吃了染病,让家长误以为我们的食疗方有问题,从而对我们的儿科医道产生怀疑!”
墨禾立刻从药箱中取出圣火灰烬,分给各位家长:“大家别慌!用圣火灰烬轻轻擦拭手中的食物与餐具,就能净化残踪气!这粉末是圣火草烧成的,对孩子无害,大家放心用!” 说着,她还亲自示范,用手指蘸着灰烬,轻轻擦拭蔬菜饼,幽绿的颜色很快就消失了。
素问则蹲在腹痛的孩子身边,取来三根极细的银针,快速刺入孩子的中脘、足三里、内关三穴,动作快而准,孩子只哼了一声,腹痛就缓解了许多。“夫人别担心,” 素问轻声安抚,“孩子只是吸入了少量残踪气,用针灸就能缓解,再喝一点圣火草煮的水,就能彻底好。我们绝不能让余孽得逞,绝不能让他们伤害孩子,破坏我们的食疗课堂!”
家长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用手指蘸着圣火灰烬擦拭食物,有的帮忙照顾腹痛的孩子,眼中没有了起初的惊慌,反而多了几分坚定 —— 他们渴望守护孩子的健康,渴望学会更多的食疗方法,这份渴望,比任何邪祟都更有力量。李大郎紧紧抱着小石头,用圣火灰烬轻轻擦拭他手中的米糕,心中愈发坚定: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都要学会这些食疗方法,让石头健健康康地长大,不辜负灵枢、素问与墨禾的教导。
四、未时学堂授育儿:传技解惑护成长
未时的阳光已不似午时那般炽热,像被稀释过的金液,洒在汴京 “稚子学堂” 的院子里。学堂是一座青砖瓦房,院子里种着两株海棠树,树上开着粉白的花,花瓣落在青石板上,像撒了一地的碎雪。学堂内的孩童们正坐在墨家机关桌椅上读书 —— 桌椅按墨家 “升降机关” 原理制作,桌面下藏着青铜弹簧,只需转动侧面的小旋钮,桌面与椅面就能随孩子身高调节,最高可升至成人腰腹,最低能降到孩童膝盖,避免孩子因桌椅不合适导致弯腰、驼背;桌面还刻着简单的经络图(如手部的合谷穴、足部的涌泉穴),旁边标注着 “课间按揉能解乏” 的小字,方便孩子们课间按摩穴位,缓解读书的疲劳。
灵枢与素问来到学堂时,孩子们刚上完识字课,正坐在椅子上休息,看到他们进来,纷纷笑着打招呼:“灵枢先生好!素问大夫好!” 声音清脆得像风铃。学堂先生王夫子站起身,他身着灰色长衫,戴着方巾,对着灵枢与素问拱手:“两位大夫,辛苦你们特意跑一趟。学堂的孩子常有感冒、积食的毛病,尤其是春秋季节,一半孩子都在咳嗽、流鼻涕;有的孩子还总爱积食,肚子胀得像小鼓,不爱吃饭,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也不懂养护,只能让家长带孩子去医馆,耽误了不少功课。现在有了你们的指导,我们也能帮孩子日常养护了,真是太感谢了!”
灵枢笑着回礼:“王夫子客气了,守护孩子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大家的责任。儿童养护重在‘日常’,不用复杂的方法,只需在读书、玩耍的间隙,做一些简单的养护,就能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本《儿童日常养护录》,书页用墨家机关纸制作,上面记录着儿童日常养护的简单方法,还配着插图,方便老师与家长学习。“比如孩子读书久了(半个时辰左右),教他们按揉眼周的太阳穴 —— 用指腹轻轻转圈,顺时针转十圈,逆时针转十圈,能缓解眼疲劳,预防近视;课间让孩子多活动,跑跳、踢毽子、跳绳都可以,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比待在屋里不动强得多。”
素问则走到孩子们中间,蹲下身,教他们做 “手指操”:“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伸出你们的小手,跟着我做 —— 先伸出大拇指,按揉食指的根部(合谷穴),再按揉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根部,每个手指按揉十下,能预防感冒哦!” 孩子们立刻伸出小手,跟着素问做起来,小脸上满是认真,有的还边做边数:“一、二、三……”
做完手指操,素问又教老师们制作 “儿童护鼻香囊”:“这香囊的材料很常见,辛夷花二钱、苍耳子一钱、圣火草一钱,按这个比例混合,辛夷花要选含苞待放的,苍耳子要去刺,圣火草要晒干磨成粉;然后用棉布缝一个小布袋,把混合好的药材装进去,缝好口,让孩子挂在胸前,贴近鼻子的位置,能预防感冒鼻塞,尤其适合春秋季节。这香囊还能提神,孩子读书累了,闻一闻,就能精神许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位负责照顾学堂孩童饮食的张嬷嬷举手提问,她穿着灰布衣裙,头发花白,声音带着几分沙哑:“素问大夫,学堂的孩子有的总爱尿床,晚上睡不安稳,白天没精神,试过很多方法都不管用,您有什么好办法吗?”
素问笑着回答:“张嬷嬷,孩子尿床多是因为肾气未充,膀胱功能弱,不能储存尿液,不是孩子故意的,千万别责怪他们,不然孩子会自卑的。养护方法很简单:每晚睡前一个时辰,别让孩子喝水、喝汤;睡前用温水给孩子泡脚,水要没过脚踝,泡半个时辰,能温肾;泡脚后,按揉孩子脚底的涌泉穴(脚底前 1/3 处),用指腹轻轻按揉,每个脚按揉一百下,能补肾气;再配合‘补肾粥’—— 黑米二钱、黑豆一钱、核桃两个(切碎),与小米一起熬粥,每日早上喝一碗,坚持一个月,孩子的尿床问题就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