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抬手一挥,符面光芒中映出一幅景象:无数身着道墨服饰的医者,手持汤药、香器,在漫天戾气中筑起一道金色屏障,屏障上墨家矩尺与道家太极交织,将下方百姓护得周全。“这是你们的使命,” 祖师的声音愈发坚定,“道墨同心,医道方能永存;医道永存,方能守护苍生。”
虚影渐渐淡去,青铜符恢复常温。灵枢与素问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 —— 平定疫灾只是开始,让道墨医道传承下去,护得天下百姓安康,才是更长久的路。
三、午时朝廷颁嘉奖
午时的日头正盛,汴京府衙外的石狮子被晒得发烫,府尹大人身着绯色官服,领着一众官员站在衙门口,身后的 “明镜高悬” 匾额在阳光下泛着漆光。灵枢与素问并肩走来,前者仍着青色医袍,后者换了件淡紫色长衫,鬓角青铜小鼎随步伐轻晃,泛着淡青微光。两人身后跟着数十名百姓,手里提着刚摘的鲜果、新酿的米酒,竟是要陪着一同领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街道两旁早已挤满了人,有商户特意歇了业,有学子放下了书卷,皆想亲眼见见这两位救了汴京的 “医道双圣”。人群中不时传来欢呼:“灵枢先生!素问大夫!” 喊声此起彼伏,竟比节庆时还要热闹几分。
府尹大人见两人走来,连忙快步上前,拱手行礼:“灵枢先生,素问大夫,久仰大名!二位以道墨之术平定疫灾,救汴京数万百姓于水火,实乃我汴京之幸!皇上已下旨,任命二位为太医院供奉,掌管医道传承,另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还将在城南修建‘医圣祠’,让百姓世代供奉,以表二位功绩!”
灵枢与素问连忙回礼,灵枢道:“府尹大人客气了。我二人不过是尽了医者本分,不敢当如此厚赏。能为汴京百姓出一份力,已是我等之幸。”
“二位当之无愧!” 府尹大人笑着摆手,语气中满是敬佩,“若不是二位的‘治疗 + 预防’之法,汴京恐怕早已沦为戾毒之地。这赏赐不仅是皇上对二位的认可,更是对道墨融合医道的肯定。今日,本官还要代表朝廷,将这‘道墨医传’印授予二位,盼二位能将此医道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百姓。”
说着,两名随从捧着一方青铜大印上前。印身四寸见方,印面刻着 “道墨医传” 四字,边缘缠着金银丝,在阳光下泛着华贵的光泽。灵枢双手接过印玺,只觉印身微微发烫,与袖中青铜符产生共鸣,符面泛着淡金,似在呼应这枚传承之印。
“多谢朝廷信任,” 灵枢的声音掷地有声,“我与素问定不负皇上与百姓所托,将道墨融合的医道传承下去,培养更多医者,让天下百姓皆能免受疫病之苦,享平安康健。”
府尹大人闻言大喜,引着二人步入府衙。衙内早已备下宴席,八仙桌上摆满了汴京名菜,水晶肘子、糖醋鲤鱼、蟹粉汤包,香气扑鼻。席间,官员们纷纷向灵枢与素问敬酒,询问平定疫灾的细节。
“灵枢先生,那‘道墨融贯祛戾汤’究竟是如何配制的?竟能解那诡异戾毒?” 通判举杯问道,眼中满是好奇。
灵枢放下酒杯,耐心解释:“此汤以墨家圣火朱砂为引,融道家阴阳水调和,再加入艾草、黄芪等药材,借镇邪鼎之力熬制,方能净化戾毒。若少了墨家的圣火之力,或缺了道家的阴阳调和,都难有此效。”
素问也补充道:“那香薰疗法亦是如此,墨家香方配道家纯阳咒,方能形成防护,挡住隐性戾毒。道墨医道本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官员们听得连连点头,汴京府通判更是抚掌赞叹:“此前太医院只重传统医理,轻视墨家机关、道家阴阳,以致疫灾初期应对失措。如今看来,道墨融合才是医道未来!本官提议,在太医院设‘道墨医科’,由二位担任科主任,培养懂此医道的医者,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灵枢与素问对视一眼,眼中皆是喜色。素问道:“通判大人此提议,正合我二人之意!设立‘道墨医科’,既能让道墨医道传承,又能让更多医者学得实用之法,实乃百姓之福。”
宴席在欢笑声中结束,灵枢与素问带着赏赐与传承印,在百姓的簇拥下离开府衙。走在回医馆的路上,素问摩挲着手中的青铜印,轻声感慨:“从前总有人说墨家医道是‘旁门’,道家医理是‘迷信’,如今得了朝廷认可,还能设科传艺,以后再也不用怕这份医道断了传承了。”
灵枢点头,望向远处的汴河,眼中满是憧憬:“这只是第一步。日后我们还要编《道墨医典》,把治病、防疫、养生的法子都写进去;还要在各州府设‘道墨医馆’,让偏远地方的百姓也能看上病。只要我们坚持下去,道墨医道定能传遍天下,护得更多人平安。”
四、未时隐忧现端倪
未时的阳光渐渐柔和,灵枢与素问回到医馆,第一件事便是将朝廷赏赐的黄金、绸缎分发给众人。医者们、帮忙的百姓们,每人都分到了一份,灵枢只留下少量黄金,用于医馆日常采买药材、修缮房屋。
“灵枢先生,这如何使得?” 一位帮忙熬药的老妇捧着黄金,连连推辞,“我们不过是搭了把手,哪能要这么贵重的东西?”
灵枢笑着将黄金塞回老妇手中:“老人家,这是朝廷的赏赐,也是大家应得的。若没有你们帮忙熬药、分发香薰,我们二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平定不了疫灾。您就收下,给家里孙儿买些糖吃。”
百姓们见灵枢态度坚决,只得收下,心中更是敬佩。医馆内一时热闹起来,陈默正伏在案上整理疫灾记录,笔尖在纸上 “沙沙” 作响,要编写出《汴京疫灾防治录》;林小满则带着几个年轻医者,在院子里教做青铜香器,炉火 “噼啪” 作响,青铜熔化的 “滋滋” 声不绝于耳;清风道长手持拂尘,在一旁念着 “清心咒”,为刚做好的香器加持,银丝拂尘扫过香器,泛着淡金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