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医商联盟:星药成蛊,斩蛊之路何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医商队起?烛龙涎毒镇陇西

三日后,咸阳城西市。十二辆马车整齐排列,车帘上的北斗纹被晨露洗得发亮,却在阳光下透出隐约的骷髅纹 —— 那是灵枢特意用 "辟蛊草" 汁液绘制的防护符。灵枢站在首车旁,看着弟子们往车厢里搬运镀银药箱,箱角的兽首衔环突然张开嘴,吐出《淮南子》中 "日御三足乌" 的鸣叫声。

"灵先生真是大手笔。" 盐铁商朱翁抚着山羊胡走近,腰间的玉蝉佩饰突然裂开,露出里面藏着的 "玉腰奴" 蛊虫,"不过这药材价格嘛..." 他的目光落在灵枢腰间的星纹针上,突然噤声 —— 针尾的星芒扫过玉佩,蛊虫竟化作血水,在他鞋面上写出 "蛊主" 二字。

"朱翁可知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 素问微笑着递过药单,指尖划过 "烛龙涎" 三字,"但在下以为,良商亦可济民。这批锁阳草混有 ' 开明兽 ' 之泪,可辟百蛊;这牛黄丸用 ' 英招 ' 之毛为引,可破千毒。" 她的目光扫过朱翁颤抖的手指,那里缠着的红绳正渗出黑水,分明是 "鬼车" 蛊的征兆。

朱翁的瞳孔突然收缩,像是被人踩中痛处。灵枢注意到他耳后冒出的肉芽,那是 "军人" 蛊寄生的特征。车队启程时,朱翁的马车特意落在最后,车轮碾过积水,溅起的水花中隐约可见 "蛊雕" 的倒影,其状如雕而有角,声如婴儿,食人。

行至陇西郡时,暮色四合。城门口横七竖八躺着尸体,死者口中爬出 "铁线虫",在地面织出 "蛊" 字。商队的驼铃声惊起群鸦,鸦群掠过城头,竟在夕阳下拼出 "旱魃" 的轮廓,其状狰狞,所过之处赤地千里。

"是 ' 黑丝蛊 ' 与' 飞蛊 ' 合流。" 灵枢用星纹针挑开死者衣襟,心口处的蛊虫正在结蛹,形状与《山海经》中的 "钦原" 无异,"此蛊借商路传播,专挑外来者下手,以 ' 乘黄 ' 之速蔓延。" 他突然握住身旁弟子的手,那年轻医者的腕间红绳上,竟绣着 "金蚕蛊" 的纹样。

"先生救我!" 弟子颤抖着扯开衣袖,皮肤下蠕动的黑丝突然化作 "玄蛇" 形态,"昨日在驿站,有个卖货郎说这是 ' 辟蛊绳 '..." 灵枢挥剑斩断红绳,断口处喷出的不是血,而是 "蜮虫" 的黄水,在空中凝成 "引蛊" 二字。素问迅速撒出残油 "乘黄" 毛发的药粉,粉末落地时竟组成陇西郡的商路图,每处驿站都盘踞着 "蛊王"。

"他们用商队养蛊。" 灵枢将混有烛龙涎的陨铁屑投入药鼎,鼎中顿时腾起烛龙虚影,其目开而明,其目闭而暗,"每过一个驿站,就用 ' 猼訑 ' 之皮包裹生魂,喂养蛊王。" 当琥珀色的药汤喂进患者口中,所有人都听见体内传来 "咔嚓" 声,那是蛊虫被烛龙涎灼烧的响动。

围观的百姓突然跪地,为首的老丈捧着药碗痛哭:"活了七十年,头回见药里有烛龙!" 灵枢这才惊觉,药鼎上方的烛龙虚影,竟与《山海经》中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的记载完全一致。商队的护卫们交头接耳,他们腰间的佩刀上,不知何时爬满了 "文鳐鱼" 的鳞片,那是上古避水兽,此刻却在辟蛊。

四、账册玄机?九头虫蛊蚀心

秋末的咸阳城,枫叶如血。灵枢坐在医商楼三层,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与背后的《商道星图》重叠。账册上 "辽东郡?星纹针五十枚" 的记录被朱砂圈住,墨迹下隐约可见 "九头虫" 的毒涎痕迹,其状如犬,赤头,有角,尾似蛇。

"第十批针了。" 素问推来另一叠账本,账册边缘爬满 "青蚨" 的翅膀,那是传说中 "还钱虫",却在此处用来标记蛊巢,"每批失踪的针,都对应着太医院的 ' 九婴 ' 蛊培育。" 她的指尖停在 "王顺" 的名字上 —— 那名字周围,环绕着 "獓因" 的爪印,一种以人为食的凶兽。

灵枢的星纹针突然刺破账册,针尖指向 "王顺" 二字,纸页下竟露出一张用 "夫诸" 之前绘制的地图。地图上,咸阳城的商道被标为 "相柳" 的蛇身,每处药铺都是蛇头上的毒牙,而中心赫然是先帝陵寝,形如 "烛龙" 的巢穴。他想起父亲手札中的残句:"商道即蛇脉,星药镇七寸..."

"还记得王掌柜临终前的话吗?" 灵枢将地图凑近烛火,蛇身竟渗出 "蜚" 的毒液,"太医院不是要药材,是要我们打通的商道,作为喂养 ' 饕餮 ' 的食管。" 窗外突然传来更夫打更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的呼喊中,竟夹杂着 "九头虫" 的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