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在闵父捧着手机恶补西餐知识中度过。
虽说难免有些临时抱佛脚的嫌疑,但闵父却觉得多准备些总是好的。
尤其是看过了上届选手的表现后,闵父觉得自己还有许多提升的空间。
比赛场地不远,十分钟的车程就抵达直播现场,是当地电视台最大的演播厅。
这次的规模可比晚宴大多了,场地起码扩充了一倍有余。
每位主厨都配备了诸如烤箱炸炉等十分全面的烹饪工具。
可以说光看这些设备和厨具,当初闵记举办的主厨大赛就像是过家家似的。
摄像机和一应设备全面且先进,台下也有不少观众,估计应该有几百上千人,现场却不显哄乱。
一个照面,闵希就知道这个节目的底蕴。
这可不是冠名商就能决定的规格,没有强大的观众基数以及有口皆碑的含金量,即便投资再多钱,也无法恰如其分地展示这种井然有序的“经验”。
直播开始前半小时,所有选手简单地走了一遍流程,这是为了防止出现演出事故,并不涉及烹饪的内容,甚至没有选手知道第一场比赛的题目是什么。
等闵父回来后,紧张地又待了五分钟之后,终于被再次叫上台。
比赛正式开始直播。
第一场就是淘汰赛,听着主持人报幕后介绍赛制,底下的张母闵希二人心头也不由紧张起来。
十位选手将淘汰一位,晋级不算很难,只不过现在不知道第一场的题目是什么。
二人看向闵父,却意外的发现,赛前在台下紧张地查资料的闵父,此时却稍显平静,看到闵父如此神态,张母二人也心下大定。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心态好,无论什么结果都不会影响到未来的信念。
想必闵父从站上台开始,就已经将结果看的不重要了。
台上主持人丝毫不拖泥带水,很快宣布了本场厨艺比拼的内容要求,翻译在闵父身后即时翻译题目要求。
台下闵希也用手机翻译软件:
“第一场的主题是甜品…”
“要求口感包含酥,软,果香,以及醇厚。”
“要求含有食材杏仁,牛扎,奶油,。”
“要求风格是农场田园风格。”
二人看到手机里的内容,皆微微一愣。
甜品可不是闵父擅长的,可以说过去人生中,古今中外的菜式里,闵父做的最少的就是甜品。
闵希看向闵父,其他选手听到题目时虽然都稍显意外,但很快就有了方向头绪开始准备厨具和食材,而闵父此刻却面露思索,手上没有任何准备厨具的动作。
“你爸这回算是遇到难题了…”
张母微微叹息,虽说第一场就淘汰也不算什么,毕竟是不擅长的菜式,加上语言不通比别人麻烦些。更何况就算做出来了,没准以他们的甜点口味和外国的区别,也难有所成绩。
闵希看着题目,心头也有些担忧。
虽说中式甜点也算是色香味俱全的大类,但所用的食材却不是这些国外甜品常见的配料。
比如奶油这类,实在是难以结合到中式甜点,即使现场创新,也容易把握不好细节翻车。
尤其是奶油受热后的状态非常难以把控,就算总共两小时时间可以尝试多次,但试错成本太高。
假设闵父想使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做这道菜,最多只能尝试两三次。
更不用说这个农场田园风,显然是西方乡村的风格,而中式甜点重在精致古朴。
一个照面,闵希心中推演了数个方案,得出的结论,都是不利于闵父的。即便最终能做出来,兴许排名也在稍后。
二人紧张地不由互相握紧了手,在心头不住地为闵父加油。
台下二人的担忧闵父并不知道,他没有在意其他选手开始忙碌起来的气氛。
反而依旧站在原地,思索着题目。
现场导演以及工作人员乃至观众,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位华夏来的选手。
其他选手都面带信心地快速想到了菜式,紧锣密鼓地准备,唯独这位华夏来的选手,似乎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一样,站在那里已经思索了5分钟。
虽然观众素质良好并没有议论声,但闵希能感知到大家看向闵父的视线带着些质疑。
但闵希看向闵父,对方并没有慌乱,反而面色十分镇定,眼神在中式蒸笼和西式烤箱上来回扫视。
又过了五分钟后,闵父终于动了。
只见他先看向张母二人的方向,给二人一个安心的眼神,随后去挑选所需要的食材。
由于放食材的地方距离台下稍远,闵希二人又在第一排不比后上方的观众视野远,只好互相看了一眼。
“你爸应该是有法子了。”
张母肯定是相信闵父的,知道他既然开始动作,就表示心头有数了。
闵希闻言点点头,看回了台上,虽说闵希可以用透视看到闵父选食材以及之后的表现,但她也相信她爸,反而并不那么着急了。
看向其他选手,这些选手各个出自名门,堪称神仙打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虽说一开始也有几人发现闵父开场“呆楞”在原地,但这些人似乎并不在意,都面带紧张凝重地做着自己的事。
竞赛区正对面就是评委区,在闵父未动时,皆面露没有意外的神色,即使后来闵父开始动作,几人依旧不太看好。
不过虽然不看好,倒是都挺有礼貌,虽说似乎断定闵父的成绩不会理想,已经提前给人找补,左一个“题目偏西式”右一个“提供的中式厨具不全”,评价算是中肯。
反观她和她妈最先的忐忑,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判断实属情理之中。
导演组的镜头焦点也都集中在其他选手上。
这些选手有国际着名餐厅的主厨,名厨世家子,上届第六再战,还有师从y国皇室的高徒等,可以说任何一个人的履历都是超过闵父的。
闵希简单地看了看几个选手准备的餐品,心头有了意识。
那位着名餐厅的主厨面上势在必得,最先熬制的是牛扎焦糖,然而比赛刚开始二十分钟不到,对方的第一锅焦糖似乎就熬过头了。
看到锅中微微发黑的褐色焦糖,对方十分果断地重新熬制。
也似乎因为糖浆熬制失败的原因,打乱了原本的烹饪步骤,看起来似乎有些忙乱了。
闵希又看向下一位,这位就比较可惜了,对方是现场最年轻的参赛者,才十八岁的年纪,出身名门世家。
按理来说,对甜点应当是得心应手的,当然对方的表现也确实行云流水,只不过对方似乎犯了个低级错误。
题目中说到的口味有酥软果香以及醇厚。
然而这位选手一开始就挑选了许多水果,从准备的蛋糕胚以及其他食材来看,对方似乎是听错题目了,或者说听漏了更合适些。
显然当宣布到口感时,这位选手就沉浸在思考制作什么甜品中,后头的那些要求食材都没有注意到。
当然,这也是闵希的猜测,或许这位选手是想先做一部分,随后再去挑选食材做接下来的也不一定。
旁边那位名师高徒,也很有信心,看样子是要制作颇具创意的翻糖蛋糕。
翻糖蛋糕可以最直观地表现甜品的风格,不过闵希认为在味道上或许会大打折扣。
从那堪称致死量的糖中,闵希不由移开了眼睛。
其他选手们的动作也比较流畅,看起来除开其中一两位稍显迟疑外,几乎都对自己要完成的作品颇具信心。
闵希一一掠过,随后将目光转回早已挑选好了食材,开始制作的闵父身上。
此时时间已经过去25分钟,将近半小时。
对制作一道甜品来说,假如需要使用烤箱或者烘培类的,那基础时间就需要一个小时以上。
这还是因为有面包机这类不需要手揉以及加快发酵的电器基础上。
节目组并没有规定不使用自己的独家秘方,只要在节目开始前通过食品安全检验,都可以携带非成品的独家秘方。
这其中,就有许多选手带着自己的发酵菌种。
看到几位选手将自带的菌种放入面团中,闵希猜测这几人的作品,应该是通过面包来体现酥和软这两个口感。
也算是个取巧且容易在风味上占据上风的选择。
不过烤面包上闵希了解不多,毕竟在老太太搬到自己之前,家里从不烤面包吃。
而老太太来后,也都是阿姨给烤的,闵父并不做这类西式点心。
不过自家不常吃,她对面包却不陌生。
毕竟当初她刚重生回到这个时空时,还没解锁农场空间,又因在系统升级经常肚饿,时常买许多零食放在空间,其中就有面包。
当然,那些价格不算贵的包装面包,很难体现“酥”这个口感。
而如果是新鲜制作的面包,或许会因为添加的配料能得以表现酥的口感。
但回忆之前于丽燕制作的酥皮类面包,她记得一旦时间久了,面包也会受到空气中水分含量的影响而受潮或发硬。
于丽燕虽然和现场大多数参赛选手不同,但根据对方既往主家皆对其厨艺尤其是西式面点的好评来看,厨艺也起码是中上水准。
所以她认为除非使用化学添加剂保持,否则时间影响口感的这一问题,应该是所有面点都会面临的,和厨艺水准的关系似乎并不大。
而烤一炉面包差不多30分钟左右,假如烤好后时间还剩下许多,评委无法及时品尝,那么酥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除非已经算到了出炉后回温的时间,否则仅因为现场的人以及同时使用的厨具所产生的连锁效益,也会加快时间作用于空气湿度的变化。
其中变数太多,如果是闵希,是不会考虑用这个方案的。
虽然即便到时候烤出来即使有影响,却可以忽略不计,但却也在原本的效果上打了折扣,对比赛来说,显然是个遗憾。
并且由于题目是甜点而非主食,像面包这类在西方可以当作主食的,就算是烤制也只能算作品中的部分搭配。
最关键的还是甜这个字。
小主,
除开烤制面包的,还有两位备置面糊和奶油,应该是想通过烤蛋糕表现“软”这一口感,以及顺便满足奶油这个食材要求。
如此一来其他的口感以及风格上就需要做配了,这里也能看出那个一开始就果断做翻糖蛋糕的选手的水平。
毕竟对于一道有明确姓名的甜点,只要味道好,就有名次。
但对于一道有要求无明确规定的甜点来说,能达到所有要求就已经能超过大部分人。
而翻糖蛋糕虽然在味道上并不算突出,但可以通过造型直接表现出风格,再通过在蛋糕上点缀其他的元素,比如酥的口感和其他食材,就能满足所有的要求。
最重要的一点是作品满足了完整性,且其他的要求都能占据一定的比例。
这一个考量,是那个疑似听漏了题目的选手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