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苗寨承脉

陆寻喝着米酒,能感觉到酒里蕴含的淡淡木灵气,顺着喉咙往下流,与体内的共生纹产生共鸣:“苗寨的护脉术自成一派,银脉引气,铜鼓聚气,草木固气,三者结合才能守住这方水土。” 他放下酒碗,“后山的竹林是聚气的关键,你们要定期检查聚气石阵,发现松动就及时加固,瘴气煞最容易趁虚而入。” 他往马老爹手里塞了本手抄的《银脉护要》,“这里面记了些银饰护脉的改良法子,你们可以试试。”

下午跟着马老爹去查看 “苗祖洞”,这是苗寨最神圣的地方,洞口被巨大的石门封锁,门上刻着古老的护脉符文。年轻的守脉人阿虎正带着几个姑娘在洞口种植驱瘴草,姑娘们穿着百褶裙,裙摆扫过地面,激起淡淡的气脉涟漪:“陆先生!” 阿虎看到他们,连忙放下锄头行礼,手里的银锄还沾着泥土,“正在按您说的法子清理洞口的腐叶,您看这石门的符文是不是该重新描红了?”

陆寻走到石门前,共生纹感应到门后的气脉异常活跃,像是有股强大的力量在涌动。他用手掌贴着石门,能感觉到里面流淌的精纯灵气:“这石门是‘祖灵镇煞门’。” 他让马老爹取来朱砂和雄黄酒,混合着龙息草汁调成颜料,“用这个重新描绘符文,能激活祖灵的护持之力,比单纯的朱砂管用。” 他亲自执笔,沿着古老的纹路细细描绘,每笔落下都激起淡淡的金光。

林婉儿的听石符贴在石门上,符面映出洞内的景象 —— 洞底的石台上摆放着三尊银制神像,神像周围的气脉形成个巨大的旋涡,旋涡中心有块拳头大的 “灵脉石”,散发着柔和的白光:“寻哥快看!洞里有灵脉石!” 她的声音带着激动,“血珠说这石头能聚天地灵气,是苗寨的气脉源头,必须好好守护!” 听石符的蓝光与灵脉石的白光遥相呼应,形成道无形的气桥。

王胖子在洞口生起堆火,离火珠在他掌心转着圈:“奶奶的这洞里的气脉真足!” 他往火堆里添了些艾草和苍术,“胖爷这招叫‘烟熏净煞法’,能把洞口的瘴气都赶走!” 青烟顺着石门的缝隙往里钻,很快就从洞顶的气孔冒出,带着股清新的草木香。

马老爹看着陆寻描绘符文,眼里满是感慨:“这石门的符文还是我爷爷那辈描过的,多少年没这么亮过了。” 他教阿虎辨认符文的含义,“你看这‘祖’字纹要粗,‘灵’字纹要细,粗镇细养,气脉才能生生不息。” 阿虎认真地记着,还用树枝在地上临摹,阿朵和姑娘们则在一旁编织装灵脉石的锦囊。

傍晚的苗寨燃起篝火,铜鼓坪上挤满了人。马老爹敲响巨大的铜鼓,咚咚的鼓声在山谷中回荡,后生们吹着芦笙,姑娘们跳起了踩堂舞,银饰在火光中闪耀,发出清脆的响声。陆寻坐在篝火旁,看着马老爹将新打制的银符分发给各家各户,银符接触到气脉的瞬间纷纷亮起,与铜鼓的声浪产生共鸣:“这‘铜鼓聚气阵’总算恢复威力了。” 他望着寨心升起的气脉光柱,“鼓声震煞气,银符聚灵气,歌舞通人脉,苗寨的护脉之道果然与众不同。”

林婉儿的听石符在掌心亮得柔和,符面映出苗寨气脉网的全貌 —— 以铜鼓坪为中心,银符为节点,吊脚楼为脉络,将整个雷公山的气脉连接在一起,与远处的梵净山地脉遥相呼应:“寻哥你看!所有气脉都活过来了!” 她指着符面上跳动的光点,“血珠说这是‘银脉生辉’的景象,只有苗寨的银脉术与自然气脉完美融合,才能出现这样的奇观。”

王胖子跟着后生们学吹芦笙,虽然吹得不成调,但离火珠的光芒却与铜鼓的声浪同步起伏:“奶奶的这铜鼓真神奇!” 他往火堆里添了块松脂,“胖爷能感觉到气脉随着鼓声在跳,比中原的阵法热闹多了!” 马老爹笑着递给他个银制的护符:“胖兄弟带上这个,气脉会更顺,吹芦笙也能好听些。” 引得众人一阵笑。

年轻的守脉人们围着篝火练习银脉术的基础手势,阿虎学得最认真,他的指尖能引动微弱的气脉,让银符发出淡淡的光芒。马老爹在一旁指点,时不时纠正他的手势:“气要沉在丹田,意要随着指动,银符是手的延伸,心到了,气脉自然就通了。” 阿朵和姑娘们则将驱瘴草装进锦囊,挂在每户的门楣上,形成道无形的护脉屏障。

陆寻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股暖流。他从怀中取出块温润的玉佩,这是用三珠本源碎片融合的 “通脉佩”,上面刻着苗寨特有的螺旋纹:“这玉佩送给阿虎。” 他将玉佩放在少年手心,“里面注入了些三珠紫气,能帮你更快感应气脉,记住,护脉不仅靠技艺,更靠心诚。” 玉佩接触到阿虎掌心的瞬间,少年身上的银饰同时亮起,与铜鼓的声浪产生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