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胖子张罗着百姓们布置祭台,案上摆满了各地的贡品 —— 江南的新茶、中原的麦饼、塞外的奶酪、岭南的鲜果,还有守脉人们精心准备的护脉法器:青铜残片、黄龙玉佩、离火珠粉末、听石符碎片…… 他往香炉里添了把艾草和沉香,烟雾升起的瞬间化作龙凤形状,引得百姓们阵阵欢呼:“胖爷这‘龙凤香’怎么样?” 他得意地拍着手,“专门请教了老道士配的方子,烧起来保准天地都欢喜!”
黄昏时分,祭台周围已经聚集了数千百姓和守脉人。老张敲响了龙亭的铜钟,钟声悠扬传遍全城,所有喧嚣都渐渐平息。陆寻走上祭台,将融合了三珠本源的 “三才护脉佩” 放在供桌中央,玉佩刚放下就爆发出耀眼的光芒,与空中的宝珠虚影连成一线:“今日,九州气脉贯通,天地煞气尽除。” 他的声音透过气脉传遍四方,清晰地落在每个人耳中,“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他指着供桌上的信物,声音沉稳有力:“这些是守护的见证,更是责任的象征。护脉从来不是一人一事,而是代代相传的信念。” 他将玉佩交给老张,“从今日起,这枚护脉佩由开封守脉人代代相传,提醒我们守护天地,就是守护家园,守护自己。” 老张双手接过玉佩,神情庄重地将它安放在龙亭的镇龙碑下,碑上的 “天地同春” 四个大字立刻亮起。
林婉儿带着孩子们走上祭台,每个孩子手里都捧着一小袋混合了各地泥土的 “同心土”:“这是从九州各地带来的泥土,代表着我们的心连在一起。” 她教孩子们将泥土撒在祭台周围,“气脉相通,人心相连,这样的守护才会永远稳固。” 孩子们认真地撒着泥土,小小的手掌沾染着来自不同地域的气息,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晕。
王胖子举起酒坛往地上倾倒,酒液渗入泥土的瞬间,激起层层气脉涟漪:“胖爷敬天地!敬龙脉!敬所有守脉人和百姓!” 他将酒坛摔在地上,碎片飞溅的同时,离火珠的青焰冲天而起,与空中的宝珠虚影交融,“从今往后,咱们九州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百姓们纷纷举杯,欢呼声震彻云霄,连龙亭的铜铃都在应和这欢乐的节奏。
就在此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原本晴朗的夜空浮现出璀璨的星图,北斗七星的光芒格外明亮,与地上的九州气脉图完美对应。更令人惊叹的是,星空中竟缓缓浮现出三条光带 —— 湛蓝的天脉、土黄的地脉、绯红的人脉,三道光带在空中交织成巨大的太极图案,将整个中原大地笼罩其中:“是三珠共鸣!” 林婉儿激动地指着星空,“血珠说这是天地认可的征兆,千年难遇!”
地上的百姓纷纷跪倒在地,对着星空叩拜,守脉人们则举起信物回应,气脉的光芒与星光交相辉映。陆寻站在祭台中央,共生纹与天地气脉完全同步,他能 “感受” 到每个百姓的心跳,每株草木的生长,每条河流的流淌,与天地的呼吸融为一体:“这就是天地归心。” 他轻声说,眼眶湿润,“不是靠武力征服,不是靠符咒强制,而是人心与天地的自然相融。”
星空中的太极图案渐渐化作漫天光点,如流星雨般洒落大地,落在麦田里,麦苗立刻拔节生长;落在河流中,水面泛起金色的涟漪;落在百姓身上,每个人都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疲惫和病痛瞬间消散。龙亭的镇龙碑发出嗡鸣,碑上的文字化作金光飞入空中,与光点交织成 “天地归心” 四个大字,久久不散。
守脉人们围着祭台跳起了传承千年的护脉舞,年轻的后生跟着老人的步伐,动作或许生涩却充满虔诚。孩子们唱起了新编的护脉歌谣,稚嫩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天有珠,地有脉,人有心,三光照九州;草生芽,水流长,民安乐,天地共长久……” 歌声里,九州的气脉在夜色中流转,如温暖的绸缎包裹着这片土地。
陆寻走到龙亭边缘,望着满城的灯火和星空的异象,林婉儿和王胖子一左一右站在他身边。远处的黄河如金带般蜿蜒,嵩山的地珠光晕在天际闪耀,与昆仑、曲阜的光芒遥相呼应:“都结束了。” 王胖子难得正经,离火珠在他掌心安静地泛着光,“至少咱们这代守脉人没辜负天地,没辜负百姓。”
“是开始才对。” 林婉儿轻声纠正,听石符映出未来的景象 —— 几十年后,年轻的守脉人手持信物巡查山河,孩子们在护脉桩旁嬉戏,百姓们安居乐业,气脉的光芒在天地间流转不息,“血珠说守护是条没有尽头的路,但只要信念不变,这条路就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