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高原长歌

林婉儿裹着绣花的围裙,听石符在掌心转着圈,符面映出地下的景象 —— 无数细小的气脉从水源向四周扩散,像毛细血管般遍布梯田,田埂上的石桩按 “十二生肖” 排列,桩上刻着农耕图案,那是当地守脉人按古法设置的 “梯田护脉阵”:“寻哥你看!他们把石桩连成阵了!” 她往最近的蘑菇房指,房檐下挂着晒干的稻穗,每串稻穗都系着彩绳,“血珠说石桩能引山水气脉,稻穗能聚丰收灵气,比中原的土埂更适合梯田!”

王胖子踩着田埂咯吱咯吱地走,军大衣换成了轻便的蓝布衫,离火珠在他掌心亮得刺眼:“奶奶的这梯田够漂亮!” 他往水田里扔了块青铜残片,残片落水的瞬间,周围的水面泛起涟漪,露出下面活跃的鱼群,“胖爷这招叫‘活水诀’,能让田埂的气脉更通畅!” 哈尼族的农夫看到这景象,纷纷笑着竖起大拇指,水牛角号吹得更欢了。

村寨中心的晒谷场边,哈尼族首领老贝玛正带着族人祭祀谷神。他穿着黑色的对襟衣,头上缠着包头布,手里举着稻穗往田埂上洒,稻粒落在水面的地方就冒出淡淡的绿晕:“陆先生!你们可算来了!” 老贝玛脸上的皱纹里沾着泥土,稻穗往石桩上一靠,穗子立刻泛起淡淡的绿色光晕,“上次你教的‘梯田护脉法’真管用,今年的秧苗长得比往年都好!”

陆寻走到石桩阵前,共生纹感应到阵下的气脉形成个巨大的网络,无数细小的气丝顺着田埂往稻田延伸,再通过稻根渗入水土:“这石桩成了梯田的养脉网。” 他往阵中心添了块带稻穗纹的青石,“再加块镇石,养脉效果更好。” 青石刚放稳,周围的水面就泛起层层绿晕,稻苗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道谢。

林婉儿往孩子们手里分 “护田草” 的种子:“把这个撒在田埂边,长出的草能固土防涝。” 她教孩子们看水流的纹路辨气脉,“水流平稳的地方气脉顺,适合种稻谷;水流湍急的地方煞气重,要种护田草。” 孩子们拿着种子欢呼着跑开,很快就在田埂边撒下圈绿色的种子。

王胖子跟着老贝玛去检查灌溉的水渠。离火珠往堵塞的渠口照了照,青蓝色的火焰围着渠口转了圈,原本淤塞的泥沙立刻被冲开:“看到没?胖爷这火能通渠!” 他往农夫手里塞了包离火珠粉末,“渠底要是长青苔,就撒点这粉末,比锄头挖管用!” 老贝玛连忙让族人收好,用竹筒装好放进谷仓。

傍晚的村寨燃起篝火,哈尼族人烤着竹筒饭,煮着茶香鸡,围着篝火跳起了耕作舞。陆寻坐在篝火旁,看着火苗舔舐着架在火上的竹筒,竹香混着饭香飘满村寨,与地下的气脉产生共鸣:“梯田的地脉靠石桩养护,就像高原的地脉靠玛尼堆聚灵。” 他对老贝玛说,“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守护法子,顺应农耕才能守住家园。”

老贝玛举起酒碗敬陆寻:“先生说得对!我们哈尼人敬谷神,敬山水,就该按梯田的性子守护。” 他往火堆里添了块松木,“等秋收后,我就带着族人去清理山谷的煞气节点,按您画的图找,保证一个不漏!” 水牛角号再次响起,这次的调子多了几分欢快。

离开村寨时,老贝玛带着族人背着竹筒饭送了他们很远。田埂上的水倒映着晚霞,蘑菇房的炊烟在村寨上空袅袅升起,将梯田的气脉与远方的龙脉连接在一起。陆寻回头望了眼村寨,共生纹感应到那里的地脉气脉正越来越旺盛,像颗跳动的心脏滋养着这片梯田:“这里的守护稳了。” 他望着远处的云海,“该回中原了,九州的气脉共振仪式要开始了。”

回到中原泰山时,正赶上春分。玉皇顶的广场上搭起了祭天台,各地的守脉人带着信物赶来 —— 高原的圣山草、梯田的护田草、江南的护脉草、塞外的阳起石、岭南的凝气萍,整齐地摆放在祭台上。陆寻走上祭台,掌心的共生纹突然剧烈发烫,他能 “看” 到九州各地的气脉顺着信物往祭台汇聚,形成九色的光带在半空交织,与泰山的龙脉气脉融为一体。

“寻哥你看!” 林婉儿指着祭台中央,听石符在她掌心爆发出耀眼的光芒,符面映出天地的虚影 —— 天脉的湛蓝、地脉的土黄、人脉的绯红在光带中流转,与三珠的光芒交相辉映,“血珠说这是‘天地人三才共振’!只有九州气脉完全和谐,才能引动天地共鸣!” 她的声音带着激动的颤音,眼里闪着泪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