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突然剧烈震颤,表面的纹路疯狂扭动,丝煞如潮水般往祠堂外涌。王胖子立刻用离火珠封死门口,青蓝色的火焰与紫气网形成双重屏障:“奶奶的还想跑!” 他往火焰里加了把青铜残片,“胖爷这火墙专治各种逃跑犯!” 火焰中传来刺耳的尖啸,丝煞在双重夹击下渐渐消融。
林婉儿往祠堂的梁柱上贴了张听石符拓片,符片上的纹路与孔子像的金光产生共鸣,整个祠堂突然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像是无数古人在诵读经典:“是文脉之气被唤醒了!” 她惊喜地喊道,“血珠说儒家经文能克制丝煞,这些读书声就是最好的净化之力!” 读书声越来越响,丝煞在声浪中瑟瑟发抖,消融的速度明显加快。
陆寻趁机加大紫气注入,天珠与地脉的紫气在晶体中剧烈碰撞,金色的光芒从内到外将晶体包裹:“人珠紫气就在曲阜,你这邪物拦不住我们!” 他的声音在祠堂中回荡,与读书声交织成网,“今日便让你灰飞烟灭,归还文家村的文脉生机!”
晶体在紫气与读书声的双重冲击下轰然炸开,无数细小的碎片往外飞溅,却被紫气网牢牢挡住。碎片在金光中化作金色的粉末,融入祠堂的地砖之下,原本灰败的祠堂瞬间亮堂起来,牌位上的字迹变得清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成了!” 先生激动地作揖,“祠堂的香火以后定会更旺!”
小主,
村民们纷纷欢呼起来,孩子们捧着书本跑进祠堂,在供桌前齐声诵读起《论语》。朗朗的读书声中,祠堂地下的文脉之气如游龙般苏醒,顺着地脉往曲阜方向蔓延,与远处的人族气脉遥相呼应:“这才是最好的守护。” 陆寻望着孩子们的身影,“文脉需要代代相传,就像龙脉需要守护一样。”
离开文家村时,村民们在村口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 “紫气护文脉” 五个大字。先生往陆寻手里塞了套线装的《论语》:“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善本,或许对先生在曲阜有用。” 他指着东方的天际,“过了兖州就是曲阜地界,那里的守脉人孔先生是孔子后裔,对文脉气脉最有研究。” 孩子们往他们手里塞了用红绳编的书签,上面绣着简单的 “文” 字。
一路东行,官道两旁的田地越来越肥沃,村庄里的读书声也越来越密集。有的村口搭着简易的书棚,先生正领着孩童诵读;有的农户家门上贴着论语章句,用朱砂写就的字迹透着股文脉正气;还有的驿站里摆着免费借阅的书籍,往来的商旅都能随手翻看:“曲阜的文脉果然名不虚传。” 陆寻望着这景象,共生纹传来舒适的暖意,“人珠选在这里,就是因为这生生不息的文脉之气。”
林婉儿的听石符映出曲阜城的轮廓 —— 整座城池被层淡淡的绯红光晕笼罩,像块温润的玉石,光晕中隐约能看到无数细小的金色丝线在流动,那是最精纯的文脉之气。城中心的孔庙上空,绯红光晕最浓郁,却也缠着层若有若无的灰雾:“寻哥你看,孔庙就是人珠的藏身之处!” 她往灰雾处指,“血珠说那里的煞气核心比文家村的大得多,是缠丝煞的源头。” 符面的红光越来越亮,显然离目标越来越近。
王胖子往嘴里塞了块曲阜特产的糕点,离火珠在他掌心转着圈:“奶奶的这地方连糕点都带着书香味!” 他往孔庙方向眺望,“胖爷倒要看看这儒家圣地的煞气有啥不一样,最好别让胖爷失望!” 离火珠的青焰与周围的文脉之气产生奇妙共鸣,火焰边缘泛着淡淡的金色。
走到曲阜城外的泗水河畔,遇到了前来接应的守门人孔先生。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长衫,头戴方巾,手里拿着本线装书,看上去像个普通的教书先生,唯有腰间的玉佩透着股文脉气脉:“陆先生一路辛苦了。” 孔先生拱手行礼,举止温文尔雅,“家叔已在孔庙等候,说人珠紫气近日异动频繁,怕是煞气快压制不住了。” 他往河对岸指,“泗水是曲阜的母亲河,文脉之气顺着河水滋养全城,我们顺着河岸走,能避开大部分煞气。”
陆寻望着泗水清澈的河水,能看到水底的卵石上缠着淡淡的金色丝线,那是文脉之气与地脉交融的痕迹:“这河水都带着文脉正气。” 他往河水里滴了丝紫气,金红色的光芒顺着水流蔓延,河水瞬间泛起层淡淡的金光,“连水脉都能净化煞气,难怪曲阜的煞气比别处淡。” 共生纹感应到泗水中藏着丝微弱的人珠紫气,正顺着水流往孔庙汇聚。
孔先生抚着胡须笑道:“泗水之滨是孔子讲学之地,两千年来文脉不断,连河水都染上了书卷气。” 他往陆寻手里塞了块泗水奇石,石头上天然形成个 “文” 字,“这石头能增强与文脉之气的感应,在孔庙或许用得上。” 奇石刚接触到陆寻的紫气能量球,就发出淡淡的金光,与能量球产生共鸣。
沿着泗水往孔庙走,岸边的草木都透着股生机勃勃的绿。偶尔能看到岸边的石头上刻着论语章句,路过的百姓都会驻足诵读,声音虽轻却透着股坚定的力量。陆寻的共生纹突然指向河心的块巨石,石上刻着 “逝者如斯夫” 五个大字,周围的文脉之气异常浓郁:“这是孔子观水处。” 孔先生解释道,“这里的文脉之气最精纯,连煞气都不敢靠近。”
走到孔庙外的牌坊下,股浓郁的绯红光晕扑面而来,却夹杂着淡淡的灰雾。牌坊上的 “万仞宫墙” 四个大字在光晕中闪着金光,灰雾在金光的照射下不断消融,却又源源不断地从庙内涌出:“里面的煞气核心正在与文脉之气对抗。” 陆寻握紧护脉刀,“人珠紫气应该就被煞气困在大成殿。” 他能 “看” 到庙内的脉络 —— 无数金色的文脉之气往大成殿汇聚,却被灰黑色的丝煞层层阻挡。
孔庙的守脉人早已在门口等候,为首的孔老夫子是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穿着件深蓝色的长衫,手里拄着根桃木拐杖,拐杖顶端雕着个小小的孔子像:“陆施主可算来了。” 老夫子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却异常有力,“人珠在大成殿的盘龙柱下,煞气已经快突破最后层防线了。” 他往庙内指,“我们用儒家典籍布了‘文脉阵’,暂时困住煞气,但典籍的力量快耗尽了。”
走进孔庙,扑面而来的书香混着淡淡的煞气。道路两旁的古柏郁郁葱葱,树干上挂着写有经文的木牌,木牌的金光正与灰雾对抗。不时有身着长衫的学子在庭院中诵读,声音越大,周围的金光就越盛:“这就是最好的守护阵。” 陆寻望着学子们的身影,“文脉之气需要代代诵读才能延续,就像龙脉需要守护一样。”
小主,
大成殿前的庭院里,几十位守脉人和学子正围着大殿诵读。他们手中的典籍泛着金光,金光汇聚成道巨大的光罩,将大殿牢牢罩住。光罩内的灰雾剧烈翻滚,丝煞像无数小蛇般冲击着光罩,光罩的光芒已经变得有些黯淡:“快撑不住了!” 位年轻的学子喊道,手中的典籍突然冒出黑烟,“我的书!”
陆寻立刻上前,将紫气能量球往光罩上按。金红色的光芒瞬间融入光罩,光罩的亮度立刻恢复,甚至比之前更盛:“大家再加把劲!” 他对众人喊道,“用文脉之气配合紫气,定能净化煞气!” 天珠与地脉的紫气顺着光罩往大殿内钻,灰雾在紫气中迅速消退。
王胖子举着离火珠守在光罩边缘,青蓝色的火焰将漏网的丝煞一一焚烧:“奶奶的这些小蛇还挺滑溜!” 他往火焰里加了把青铜残片,“胖爷这火专门烧你们这些邪祟!” 离火珠的光芒与典籍的金光交织,形成道坚不可摧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