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个人,十几个推车兵和盾牌手同时嚎叫起来。
突然的惨叫盖过了战场所有声音。许多士兵侧目看来时,哪有什么城门?哪有什么攻城车?全都是一片火海。
……
“这打的,着实有点惨!”
此刻在杨村军堡后的小清河南岸,手持单筒望远镜的赵辰暗自摇头。他打过防御战,但每次都以足够的远程火力致胜。这种肉搏加十八般技能全上的场景,残忍之剧烈,骇的他不住摇头。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三千人攻三千人,这一阵必定攻方失败。
“你要不要看看?”赵辰把望远镜递给李柳。
李柳是派到杨村的支援部队,顺便保护一下赵辰。作为老兵,攻城守城亲身经历不下二十遍,即使闭着眼睛也知道那里正在发生的事情。
可是李柳对望远镜感兴趣,便尝试着接了过去。
通过赵辰的指导几经调试,李柳浑身一震。那些守城或攻城士兵的惊恐眼神,正通过望远镜传递到他的脸上。
“要是有这个,潞河渡恐怕就不那么轻易失陷!”
没料到,李柳居然联想出这个问题。当初为了隐藏身份,望远镜藏在船上。对面渡河时,船上士兵一路南下,在小清河与潞河交叉口又等到赵辰。
面对感叹,赵辰只能安慰对方:“有些事情吧,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鞑子瞬间涌来数千人,背后的决心很大。反观你们那指挥官整日酗酒,如何能挡?”
望远镜引来许多好奇的眼神,起义军队伍里有许多人在喊“千里眼”。
见到赵辰身边有总哨在护卫,都知道这是个不一般的角色。
而此时赵辰并未在意,反而转头询问李柳:“你觉得,这杨村军堡能守多久?”
杨村在设计时,有一面紧挨着小清河,河南岸七千人随时可以从水门增援。于是李柳颇有信心的回答:“如果双方都不加码,我看要打到年底!”
不置可否,赵辰脸上并未露出过多表情。他知道吴三桂的命门在哪,数十万人打仗,补给最多支撑一个半月,这还得在安全运输的前提下。
而李自成的命门,在于未知,这鞑子一直隐藏在北方,到底有何后手?
“我要回天津卫一趟,坐船两个多时辰,你想不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