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同步进行了航速模拟测试,他抬手在全息屏上一点,调出华夏战舰的三维模型,将快子隧穿适配装置与动力系统在模型中完成虚拟对接,再输入星核源晶定频、负物质适配的核心参数,启动模拟。
模型中的战舰在暗紫色星图背景里缓缓启动,动力数值飞速攀升,最终航速数据定格在光速的0.7倍附近。
声音里透着股子压不住的振奋:“成了!快子隧穿效应的应用底子总算给扎牢了!多亏负物质能把通道稳住、还扛得住干扰,咱现在虽说只是把这效应找着了、摸透了,引擎研究还没开干,但有了这些实验数据和适配条件,往后不管是搞五级引擎,还是把这效应用到武器、探测设备上,都有谱儿了!不管是探能量壁垒找锚点,还是出去跟毁灭者叫板,咱都多了张硬邦邦的王牌!”
白渊客的金芒绕着适配装置转了一圈,尤其在负物质注入组件旁多停留了片刻,能量波动里满是欣慰:“这不仅是发现了一个新效应,更是你对五级科学的延伸。从顺势协同到隧穿应用,还找准了负物质的关键作用,你已经不是‘吃透理论’,而是能‘拓展理论’了。这效应往后潜力极大,比如让快子携负物质隧穿穿透敌方护盾,让探测信号借隧穿通道传得更远,华夏文明的五级战力,才算真正扎牢了根。”
林轩点点头,指尖在操作台上轻轻敲着,嘴里嘀嘀咕咕地盘算:“‘快子隧穿效应后续应用规划’这事儿,得赶紧提上日程,不能再拖了!咱现在就在能量逆冲乱流带的核心区,这儿的负物质本来就管够,星核源晶又能从星球上方便地挖采,定位器的零件后勤舰里也不缺,之前还攒下了整套实验数据和调整经验,往后不管是往引擎研究上靠,还是用到别的设备上,都能省不少事儿,难度肯定能降下来,靠谱!”
他顿了顿,目光钉在全息屏上那串航速模拟数据上,又接着琢磨:“要是能赶紧把这效应用到航行动力传输上,那就太妙了!这儿的负物质本来就管够,正好派上用场,一点不浪费!”
事实上,若真将快子隧穿效应应用于航行动力传输,负物质的作用确实关键。
依托这里充足的负物质储备,它能沿着实验舰动力传输路径,持续与星核源晶校准后的频率协同,在引擎启动、航速达标触发隧穿效应时,助力快子隧穿通道随效应稳定显现。
既借助负物质中和力隔绝沿途物质原子的干扰,避免打乱快子凝聚弦,又能约束能量不向传输路径外扩散,不仅将能量损耗率稳定控制在极低水平,还让动力传输效率提升数倍,为实验舰试航筑牢支撑。
如今,有了快子隧穿效应及适配条件实验的成功作为基础,林轩很快作出决定:下一步重点推进战舰引擎原型机的研发。这款引擎的蓝图,其实早已在他心里初具雏形,而它的名称,也被敲定为“快子负物质混合引擎”。
万象共鸣仪计数停在7150个万象日,建设基地指挥中心的全息屏上,“快子负物质混合引擎”的三维蓝图正缓缓旋转。
基地外,淡金色晶层铺满地表,凸起的晶体簇折射着柔和光,外围极薄的透明力场隔绝着外部混沌,没有常规宇宙的星辰,却因晶层反光显得格外明亮。
林轩指尖在虚拟界面上一划,把快子隧穿适配装置、星核源晶主锚、负物质稳流模块挨个拼上,语气透着股子准谱儿:“就按这架子来!把实验室那点隧穿效应给放大了,靠星核源晶定频、负物质稳流把快子轨迹给拘住,再借着快子超势垒的性子,让通道跟着效应自己冒出来,省得动力传输瞎损耗。咱有地表那高纯度星核源晶当能源,理论上说,跟这无时空的破环境完全搭,没毛病!”
白渊客的金芒在虚拟界面上绕了一圈,能量波动里满是认可:“这路子没偏!星核源晶定频、负物质稳流,刚好掐住隧穿效应放大的要害,还不用特意搭通道,省劲儿又稳妥,有地表那高纯度晶核撑着,在无时空环境里也能稳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提起快子负物质混合引擎的构思,核心在于“快子超势垒”的本质。
这里说的“能量势垒”,可不是真有块实体墙,而是宇宙里物质超光速的“天然门槛”,就像水要往高处流,得额外加力才能越过高差。
常规物质要超势垒,得耗掉天文数字的能量,把自身能量“堆”到这道门槛之上,才算勉强突破,好比汽车耗尽燃油、拼尽全力才翻过陡峭山壁,全程又费劲儿又耗损大。
而快子偏偏反其道而行,本就“站在山壁顶端”,固有能量打从一开始就高于这道“高速能量势垒”,压根不用额外耗能去“翻山”。
只需靠星核源晶定住频率、负物质稳流把控好轨迹,不让它偏离方向,就能轻松带动战舰高速跃迁,这既是引擎跃迁的核心逻辑,更是后续隧穿通道能随效应自然出现的基础。
这一认知,正是林轩此前在实验室的关键发现。
他看着快子无需破势垒、直接穿透能量屏障的轨迹,突然意识到,把微观粒子“隧穿穿墙”的特性放大,再用技术约束快子轨迹,就能跳出常规物质的能耗陷阱,这才定下引擎设计的基础方向,即不拼破势垒的能量,只做快子轨迹的“掌控者”。
白渊客的淡金能量体飘在蓝图旁,金芒扫过组件连接点,能量波动里满是提醒:“实验室里只是毫米级隧穿效应,通道转瞬就散,现在要供实验舰试航用,可不是简单放大参数就够。星核源晶的能量输出得跟上快子轨迹的动态调整,负物质的中和范围也得重新算,还得扛住渗进力场的微量混沌能量,别让引擎启动后,隧穿效应都出不来。”
林轩点头,随即调取过往实验数据、现有材料参数与防护方案,结合白渊客提出的核心需求,反复推演能量输出与轨迹适配的匹配度,多次论证后,终于敲定最终的快子负物质混合引擎设计方案。
该方案以“星核源晶定频+负物质稳流”为核心架构,搭配螺旋谐振腔与精准快子注入口,既保留“掌控快子轨迹”的基础逻辑,又针对试航需求优化动态适配性,经模拟测算,基本适用于实验舰当前的试航需求。
方案确定后,ROB1号适时调出参数清单,电子音清晰播报:“当前设计方案:以星核源晶定频、负物质按1.2:8.8比例稳流,随实验舰尺寸动态调整快子轨迹密度,待引擎启动后,快子与负物质按预设比例形成稳定螺旋流、完成频率适配与能量协同,快子隧穿效应随之触发,实验舰顺势进入试航阶段。星核源晶主晶功率按实验室1000倍设定,高纯度晶核能量密度达普通暗物质晶体890倍,可稳定供能;全功率试航航速目标0.7倍光速以上。材料库存核对完毕,星核源晶储备充足,负物质储罐余量87%,已在实验舰周边搭能量防护屏障,抵御微量混沌能量冲击。”
林轩听完,指尖在控制台一按,当即敲定分工:“ROB1号,立刻调度机械臂组拆解库存引擎毛坯,优先加工螺旋谐振腔与快子注入口;我去盯星核源晶切割校准,确保主晶频率精准;白老,您帮着监测负物质稳流模块的参数适配,别出偏差。”
白渊客金芒一点,便飘向负物质储罐方向。
指令落地,基地车间的机械臂瞬间启动,激光校准束与铣刀运转声此起彼伏,各环节衔接得毫无间隙。
引擎研发制造迅速展开。
无时空环境下,组件频率必须精准同步,否则会干扰快子轨迹,导致引擎启动后无法触发隧穿效应。
林轩特意在星球地表晶体簇较少的平缓区域,搭起千余平米封闭式研发车间,地面按“核心区-组装区-检测区”划分,中央嵌万象共鸣仪分机,实时监测能量频率波动。
生产端重点攻关三台核心装置,“星核源晶精密切割机床”,切割晶坯时同步核验频率,确保定频精度。
“快子发生器校准仪”,稳定快子发射频率,避免轨迹紊乱,影响效应触发。
“负物质分布式注入口调试台”,把配比误差压在0.01%以内,保障中和效果,为效应显现铺路。
机械臂从工程舰调运设备,将半人高的星核源晶主晶吊装至实验舰引擎基座。
基座刻满螺旋状导能槽,能把主晶能量均匀导向四周。
主晶周边3米处,12块拳头大的辅晶呈环形分布,通过银色能量导管与主晶相连,导管上的微型频率指示灯亮绿,就代表频率同步正常。
辅晶外侧,36台快子发生器环绕排列,每台顶端的银白发射口都对准引擎动力输出端,无任何多余模块,只为精准发射快子、把控轨迹,确保引擎启动后能触发隧穿效应。
研发中,智能机器人分工明确。
有的按校准光束路径转运原材料,避开频率敏感区;有的负责将引擎组件与实验舰动力系统对接,确保导通率与贴合度;有的实时检测数据,偏差超阈值就弹窗预警、暂停作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轩全程守在主控台,左手始终贴在万象共鸣仪的水晶柱上,指尖能清晰感知星核源晶频率的每一次细微震颤,哪怕偏差刚冒头0.0001Hz,也能第一时间捕捉。
右手则悬在操控面板上方,目光死死锁着快子与负物质的螺旋流数据,一旦轨迹密度稍有偏移,便立刻微调能量注入阈值,把紊乱掐在苗头里。
三个万象月后,快子负物质混合引擎终于研制完成,各核心模块调试达标,很快便与实验舰完成精准对接,各项参数复核无误,首次试航测试已准备就绪,即将启动。
这台搭载在实验舰尾部的引擎,高约8米、直径5米,呈圆柱形,通体嵌银白与淡金交织的能量纹路,核心是半人高的星核源晶主晶,澄澈晶体内泛着淡金光流,底部与实验舰合金基座紧密贴合,顶部粗如手臂的能量输出管,与实验舰动力系统无缝衔接,实时显示能量传输速率。
36.3 首次试航中的超光速突破与惊奇体验
各组件就绪,林轩坐在主控台,目光紧盯着实验舰三维模型与能量监测屏:“ROB1号,启动实验舰引擎,按预设参数注入星核源晶能量、调控负物质稳流,待快子与负物质形成稳定螺旋流并完成频率适配后,重点捕捉隧穿效应信号,实时同步快子轨迹密度与能量波动数据,实验舰顺势进入试航阶段。”
毕竟是首次实验,没人能打包票一定成功,快子与负物质的协同、星核源晶的定频精度,哪怕有一丝偏差,都可能让快子隧穿效应迟迟不显现,能不能成,还得看实际运转的结果。
“指令接收,实验舰引擎启动,星核源晶能量注入正常,负物质配比稳定在1.2:8.8,快子轨迹逐步成型,当前航速0.5倍光速,各模块参数无异常。”ROB1号电子音刚落,实验舰尾部引擎亮起银白光,稳稳驶向无时空概念的虚无世界,能量监测屏上,快子轨迹呈规整银线,平稳向前延伸。
林轩俩眼死死盯着屏幕,指尖就悬在操控键上没敢落,急着叮嘱:“先稳住当前航速!重点盯紧快子跟负物质融得咋样了,还有星核源晶那频率,半点都不能松!偏差,那是半分都不许有,绝不能出岔子!”
此刻快子轨迹虽稳,却仍未与负物质彻底形成协同,隧穿效应的信号更是毫无踪迹,没人能确定后续能否顺利触发。
又过片刻,监测屏显示快子与负物质开始缠绕成螺旋流,星核源晶能量波也逐步融入其中,林轩果断下令:“微调星核源晶频率,偏差控制在0.0002Hz内,强化快子与负物质的能量协同!”
就在频率微调完成的瞬间,监测屏上的能量曲线骤然剧烈波动,快子轨迹密度骤增,与负物质、星核源晶能量彻底融合,快子隧穿效应终于触发!
紧接着,一道奇特的通道随效应自然显现,牢牢裹住实验舰尾部动力输出端,并随舰体向前延伸。
入口并非实体形态,更像一片能量被轻轻拧转而成的倒悬螺旋漏斗,边缘跳动着人眼无法感知的负色能量光谱。
监视器前,林轩微微前倾身体,目光死死锁定画面。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完整的快子隧穿通道,那片倒悬的能量螺旋仿佛有生命般缓缓流转,负色光谱在黑暗中若隐若现,让他瞬间忘了言语,只剩满心惊叹:"太壮观了……这就是隧穿通道的真实模样,比所有理论推演都震撼。"
一旁的白渊客只是淡淡扫了眼屏幕,淡金能量体在空气中轻轻浮动,语气平静得像是在看日常景象:"不过是常规的快子隧穿入口形态,高维战舰跃迁时比这复杂百倍的通道也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