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像装水的桶漏了15%,之前是桶底有个小缝,现在要把缝堵得更窄,让更多力场能量像水一样稳稳留在“桶”里,减少防护过程中的能量浪费。
马洛克推了推眼镜,手指在物理参数面板上飞快滑动,屏幕上强核力与引力的模拟曲线慢慢贴合:“放心,小艾。算法按‘强核力引力化’原理改了三次,刚才折耳根又帮我算了遍频率补偿系数,1.46×1022Hz的反制引力波,跟解绑雾超力场频率正好是两倍关系。这频率关系,就像唱歌时的和声,解绑雾是1调,反制引力波就是2调,两倍的音高刚好能盖住杂音,让护盾的防护音稳得很。错不了,就跟咱算行星轨道似的,差一丁点儿都不行。”
泽尔抱着计算器凑过来,指尖还沾着墨水印:“老马,我刚用四力统一公式再验了遍,误差率0.001以内,比老洛头调试剂浓度还准!一会儿要是出现暗物质干扰,算法能自动加载补偿参数,稳得很。”
“行,都各就各位!”林轩抬手看了眼虚拟时钟,“老维,信号同步没?小伊,能量供给跟得上不?别一会儿护盾刚启动,能量先掉链子,那可就成笑话了。”
维克斯点头,屏幕上“信号同步率”跳到100%:“老林头儿你就放心好了,程序按四级文明‘动态适配逻辑’加了实时监测模块,能自动匹配雾流粒子活性,响应速度0.3秒,比食堂机器人端面还快。”
伊芙握着能量监测仪,屏幕上的能耗曲线平稳得像条直线:“能量没问题,我按‘应急能量调控’方案加了双回路,就算主能源波动,备用能源0.01秒就能顶上,保证护盾饿不着。”
洛克斯盯着操作台,指尖在发生器开关上顿了顿,特意确认了一遍安全参数:“都瞅好了啊,攻击范围只锁护盾原型机,半点儿不沾隔离舱跟其他设备!”说完才按下开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道银灰色雾流从发生器喷嘴喷出,精准扑向正中央的护盾原型机,全程未偏离预设轨迹分毫,连旁边的实验支架都没碰到。
起初,监测屏上强核力-引力纠缠系数从0.92微降至0.86,泽娜盯着生物粒子监测屏,语气轻松:“老林头儿,雾流粒子活性80%,全按安全阈值来的,没超半分!”
“启动共振算法!”林轩话音刚落,马洛克按下控制键。
护盾表面瞬间泛起淡金色引力波,如同给金属壳罩上了层光膜。
从科学原理来讲,这是“引力-强核力共振算法”在起作用。
通过1.46×1022Hz的定向引力波,模拟原子核对强核力的约束场,同时艾丽娅添加的暗物质晶体微粒如同“力场锚点”,减少引力波在传导中的损耗,让解离的强核力粒子重新“锚定”原子核,阻断解离连锁反应。
整套过程都在封闭力场范围内进行,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任何影响。
十秒后,监测屏上的纠缠系数以每秒0.05的速度回升,最终稳定在0.91。
艾丽娅手里的材料检测屏显示“力场损耗率13%”。
维克斯的程序面板跳着“粒子活性压制率60%”。
洛克斯的干扰试剂精准降低了雾流粒子的活性,既达成了测试目的,又没让雾流产生半分多余扩散。
“成了!成了!”洛克斯第一个蹦起来,差点碰翻旁边的试剂瓶,又赶紧扶稳,“我就说咱能行!这解绑雾搁咱手里,就是听话的‘测试员’,以后再搞实验,安全得很!”
马洛克盯着屏幕上平滑的力场曲线,难得露出笑:“没白费这半年,‘强核力引力化’原理真能落地,关键是全程可控,没半点风险。”
泽娜拍了拍马洛克的肩膀,语气带着调侃:“哟,老马今儿不闷了?一会儿吃炸酱面,我帮你多抢两瓣蒜。”
等众人记录完最后一组数据,林轩走上前,在操作台上按下“关停”键:“实验结束,关闭强力解绑雾装置。”
随着指令下达,发生器喷嘴的银灰色雾流瞬间收束,装置表面的淡紫色纹路逐渐变暗,屏幕上跳出“设备已关停,能量归零,处于安全待机状态”的提示。
这场针对护盾的攻击实验,从头到尾都在安全框架内,未产生任何潜在风险。
林轩走到护盾前,量子态意识流扫过护盾核心,能清晰感知到暗物质微粒、共振算法与能量系统的协同运转。
他笑着摇头:“你们啊,先别高兴太早。实验室测试成了,下一步还得去武仙座的暗物质环境里验成色。不过今儿这127次,确实给咱吃了颗定心丸。”
他顿了顿,又开起玩笑,“一会儿吃炸酱面,老洛头你少抢两筷子,给折耳根留点儿,人家今儿算系数算得头都快秃了。”
科研舱里的笑声混着仪器的嗡鸣声,窗外的星光透过舷窗洒进来,落在泛着淡金光的护盾上。
这最后一次实验室测试的成功,不仅标志着反制装置研发即将大功告成,更意味着华夏文明终于把四级高等文明的“力场调控理论”,从纸上的公式,变成了能落地的技术。
24.3 瓶颈难破:九阶中期的修炼困局
突破九阶初阶后,林轩没来得及松口气,就被中期的两大难题拦在了路上。
他把修炼场地从五层超力场模拟室,升级到了六层的虚空模拟舱。
这里能模拟宇宙虚空的真实力场环境,暗物质密度、引力波动都与实战场景高度一致,可也正是这份“真实”,让隐藏的问题彻底暴露。
第一个难题是“墟力操控”的精度瓶颈。
按九阶修炼的要求,融入虚空后需用念力精准操控外部力场,可林轩每次发力,念力刚触碰到模拟舱的测试力场,自身与虚空的联结就像被风吹断的线,瞬间脱离。
“就像隔着一层雾推桌子,明明摸到了,却使不上劲儿。”他看着模拟舱的监测数据,“墟力操控精度”最高只到45%,连基础实战要求的60%都差得远。
第二个难题更棘手,融入虚空的续航太短。
每次融入超过1小时,“能量凝聚度”就会从75%骤降到50%以下,意识流开始发虚,必须退出补充能量。
“实战里哪有中途‘歇菜’的机会?”林轩对着残页叹气,翻遍莱拉夫人残页的全息扫描件,只找到“墟力需‘借虚发力’”的模糊描述,连“借虚”的具体节奏都没提。
地球历2934年夏,林轩在虚空模拟舱里开启了“死磕模式”。
他试着调整四力比例,把弱核力占比从30%提到40%,能量散逸速度倒是快了,可刚触碰到外部力场就“脱虚”。
又把引力占比从20%降到10%,能量倒是能稳在虚空里,可念力像被捆住了手脚,连最基础的力场推动都做不到。
折腾了一个月,“墟力操控精度”始终在35%-45%之间徘徊,没一次突破45%的上限。
小主,
这一卡就是大半年。
到了年底,林轩急得在模拟舱里连续修炼72小时,双眼盯着监测屏上的“精度数值”,连饭都忘了吃。
长时间的高度紧绷,让他的意识流出现短暂紊乱,原本稳定的能量轨迹突然扭曲,“能量凝聚度”断崖式下跌到30%,模拟舱的应急灯都亮了起来。
正在三层战略规划舱整理数据的埃隆,通过华夏号的监控系统发现了异常,当即冲进六层模拟舱,强行终止了修炼程序。
“你这是拿自己的幻形体开玩笑!”埃隆又气又急,“再这么硬熬,别说突破中期,初阶的根基都得崩!”
缓了两天后,埃隆看着依旧愁眉苦脸的林轩,提议道:“你跟虚空力场的事儿,咱不懂,但科研组的老维懂信号同步啊!要不找他想想办法?”
林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维克斯。
这位信息专家在七层实验室泡了半个月,把林轩近百次的修炼数据翻了个底朝天,终于提出了方案:“既然你的念力能跟虚空能量共振,那咱就加个‘中间人’,我给你做个‘虚空力场感应器’,嵌在手环里,实时捕捉模拟舱的力场变化,你发力时跟着感应器的节奏来,精准对齐波动频率,精度肯定能提上去!”
可感应器的研发远比想象中难。
虚空能量会干扰常规传感器的信号,维克斯试了硅基、碳基等20多种材料,最后用暗物质晶体磨成的感应芯片,才做出能在模拟舱稳定捕捉信号的原型机。
可第一次带着感应器修炼时,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0.1秒的信号延迟,看似很短,却足以让念力与虚空力场的共振断开。
原本20%的能量耗损率,反而飙升到35%,融入虚空的时间也从1小时缩短到了40分钟。
林轩摘下手环随手搁桌上,又按灭了感应器,往模拟舱外的休息区一坐,手指头敲着膝盖琢磨:“设备这玩意儿就是个死物件儿,虚空可是活泛的!差哪儿呢?根本不是信号准不准的事儿,是我跟虚空没‘搭上线’。得让念力跟着虚空的劲儿走,哪能等设备告诉我该咋动?这不本末倒置了嘛!”
从那以后,2935年成了林轩的“试错年”。
春天,他试着结合华夏号引擎的力场辅助修炼,结果引擎力场太强,直接冲散了他与虚空的联结。
夏天,他让泽娜调整模拟舱的虚空密度,从0.8调到1.2,“虚空融入度”倒是从80%涨到了85%,可“墟力操控精度”还是没突破50%。
秋天更冒险,他试着在模拟舱内同时操控虚空力场和电磁力场,想借“双力共振”提精度,结果两种力场在体内冲突,导致能量失衡,模拟舱的防护盾都自动启动了,吓得埃隆专程来“盯梢”了半个月。
就这样折腾到2935年底,林轩的修炼数据卡在了一个尴尬的节点,“虚空融入度”稳定在85%,再也涨不上去;“墟力操控精度”最高只到60%,离实战要求还差一大截;融入虚空的时间勉强能撑1小时10分钟,远达不到长时间作战的需求。
六层虚空模拟舱的灯光,陪着他熬过了无数个深夜,可九阶中期的瓶颈,却像一道看不见的墙,迟迟无法突破。
“林老头儿,要不歇两天?”伊芙偶尔会来模拟舱休息区劝道,“你这一年试的法子,比咱研发反制模块的方案还多,也该让脑子松松劲儿。”
林轩看着模拟舱里幽紫色的虚空力场,轻轻叹气:“不是不想歇,是实战不等人啊。真到了战场上,虚空可不会给咱试错的时间。”
24.4 实战验证:武仙座星域的最终试炼
地球历2936年初,华夏舰队避开武仙座α恒星喷薄的赤红色强辐射区,停泊在η行星轨道外侧的安全锚点。
舷窗外,η行星表面覆盖着暗褐色的环形山,稀薄大气层折射出淡橙色光晕,周围漂浮的星际尘埃在恒星风作用下,形成如同金色丝带般的旋臂,缓缓绕行星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