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望着舷窗外渐渐平息的星尘流,嘴角忍不住上扬,原来念力与量子态意识流的配合,能有这么大的突破!以前总觉得意识流不够灵活,总被危险推着走,现在有了念力掌舵,才算真正握住了主动权。
他忍不住在心里感慨:“早知道这么顺,之前还担心什么!这趟‘银枢’没白来,不光念力理顺了,连操控的思路都通了!”
此时,华夏号指挥舱里彻底没了之前的惊慌,只剩下此起彼伏的赞叹。
埃隆感慨道:“老林头儿这念力操控,真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这么乱的环境都能理顺。”
泽娜补充道:“他现在不光能应对危险,还能主动控场,比之前从容太多了。”
就在这时,华夏号指挥舱观测屏上跳出一行醒目的绿色提示:“极端环境适配率达到96%,七曜阶念力,达到圆满境界。”
这话像一道惊雷劈开了众人的困惑,大家瞬间恍然大悟。
埃隆猛地一拍桌子,激动得声音都拔高了:“敢情老林头儿这是念力进阶啦!”
亚瑟也忍不住笑起来,刚才紧绷的神情彻底舒展:“怪不得参数这么完美,不光适配了引力,还能跟引力波共振,原来是老林头儿这七曜阶念力,已经修到圆满境界了!”
指挥舱内的震惊瞬间转为狂喜,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伊芙捂着嘴,眼角的泪水止不住地流:“刚才看警报灯闪的时候,我心都快跳出来了,咱林老头儿太厉害了!”
艾丽娅盯着观测屏上“适配率96%”的绿色提示,兴奋得眼睛发亮,转头看见还在攥着参数表、耳尖泛红的泽尔,想起刚才他一直紧盯数据、反复确认安全的模样,一时忘情,伸手拉住泽尔的胳膊,踮脚在他脸颊上亲了一下:“小泽,你刚才监测数据的时候超靠谱!”
泽尔瞬间僵住,手还保持着攥表格的姿势,几秒钟后突然反应过来,猛地举起手里的参数表,原地蹦了一下,激动地冲周围喊:“你们看见没!艾姐亲我了!她亲我了!”
那股雀跃劲儿像得了糖的孩子,惹得伊芙笑着打趣:“知道了知道了,小泽,再喊全舰队都要听见了!”
另一边,马洛克把这一幕看在眼里,心里直发痒,搓着手凑到泽娜身边,故意挺了挺胸,还清了清嗓子,眼神里满是期待。
他暗示得明明白白:“那个……老娘们儿,你看咱们这突破多不容易,是不是也得……”
他话没说完,就等着泽娜有样学样,可泽娜却只是挑了挑眉,转身去检查生物监测仪,压根没接他的话。
马洛克脸上的期待瞬间垮下来,耷拉着肩膀,像只泄了气的皮球,小声嘟囔:“怎么就我没这待遇……”
话音刚落,泽娜突然转过身,一把抓住他的衣领,踮脚对着他的嘴唇就亲了下去,动作又快又猛。
马洛克瞬间瞪大了眼睛,全身僵硬,连呼吸都忘了,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猛地抬手捂住嘴,原地转了两圈,兴奋得差点撞翻旁边的椅子,嘴里还不停念叨:“亲了!老娘们儿真亲我了!比小泽那个还厉害!”
那副得意忘形的模样,把指挥舱里的人都逗得哈哈大笑。
当“KY-22”带着护航舰,终于冲破狂暴的星尘与引力脉冲,平稳驶入华夏号的停泊舱,舱门缓缓闭合的瞬间,林轩掌心的淡金色光团才渐渐消散。
他抹了把幻形体额头的薄汗,双手虽仍带着激动的微颤,眼底却满是狂喜与笃定。
这趟返程,不仅是死里逃生,更彻底检验了自己刚理顺的念力,真正做到了“念力随环境动”。
林轩快步走出舱门,迎上众人焦急又兴奋的目光,声音带着一丝难掩的急促与兴奋:“验证完成……我这念力,总算在七矅阶圆满了!”
20.3 欢庆时刻:突破后的喜悦与温情
洛克斯攥着刚从兜里摸出的半块星际压缩饼干,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去,伸手就勾住林轩的脖子:“圆满了啊老林头儿!我就说你这趟去‘银枢’指定能成。你看我都提前给你备庆功粮了!”
林轩幻形体的脖子被洛克斯勒得有些紧,伸手扒开他的胳膊,哭笑不得:“庆功粮就这?好你个老洛头!你昨儿个跟我抢剩下的压缩饼干,还好意思拿出来?再说你轻点,再勒我念力刚稳下来又得乱!”
伊芙眼眶还带着点红:“吓死我了刚才,但你的操作也太酷了!”
林轩抬手轻轻拍了拍伊芙的肩,咧嘴一笑:“嗨呀,也不瞧瞧哥们儿是谁!不过你放心,下回啊……指定不让你再担这份心了!”
林轩的这次突破,不仅是个人念力水平迈入更高阶,更为华夏文明的四力应用提供了全新逻辑,在中子星“银枢”这样的极端宇宙环境中,顺应规律远比强行掌控更有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后,这份“动态适配”的思路,将被应用到反制装置研发、星际航行导航等多个领域,成为华夏文明向四级高等文明迈进的重要基石。
20.4 战略深思:星际文明的困境与展望
华夏舰队正平稳航行在深邃的宇宙星海中,舰身划破稀疏的星尘,留下淡淡的能量尾迹。
傍晚,林轩、埃隆与亚瑟从科研攻关和战略部署的忙碌中抽出身,三人相约来到“华夏号”的观景舱,伴着舷窗外流淌的星带微光,随意闲谈起来。
“咱们现在就像推着一辆装着巨石的车爬坡,”埃隆先开口,“反制装置卡了两年多了,四力大一统高阶理论也没新突破,不是咱们不够拼,是能啃硬骨头的科研人员实在太少了。”
亚瑟点头附和,先是清了清嗓子,才慢悠悠开口,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掰扯”:“之前要不是……瑟伦·凡·德·拉姆斯菲尔德·冯·奥古斯都……”
念到此时,他明显顿了顿,喉结滚了滚才接上最后几个字,末了还长舒一口气,带着点“总算快念完”的庆幸,赶紧补充:“克里奇科夫斯基……嗨,说半天就是岳云鹏!要不是这小子横空出世,给咱们留下‘力场波动缓冲算法’的手稿,咱老林头儿哪能那么快破了解绑雾攻击的迷局?”
话音刚落,他又敛起神色,语气重了几分:“可现在呢?你瞅瞅基础科学团队,能独立推导四级高等文明力场公式的,满打满算不超过十五个人。真要往四级高等文明冲,就这点人手,根本不够用!”
林轩望着窗外的星辰,想起这段时间的科研瓶颈。
马洛克为了算准暗物质晶体的共振参数,连续熬了三周通宵。
泽娜为解决生物缓冲层的细胞畸变问题,把实验室当成了家,可即便如此,关键理论突破依旧迟迟不来。
艾丽娅和洛克斯调试护盾涂层,反复调整了27种材料配比,涂层抗超力场冲击时间仍没突破30分钟。
维克斯盯着强力解绑雾的控场加密协议,熬红了眼,却连第二层加密的破解逻辑都没摸透。
泽尔为量化四力参数关联,在超力场模拟器前守了整整一周,反复校准数学模型,可力场预测误差始终降不到10%以下。
伊芙调试棱晶传感器,想精准捕捉超力场与四力的交互节点,传感器却频繁受星际磁场干扰,关键数据总在采集时中断。
林轩轻轻叹了口气:“小岳岳这突然冒出来的变数,其实早给咱们敲了警钟。你们瞅瞅华夏文明这科研体系,太指着少数核心人员撑着了。看现在,文明规模一个劲儿往大了扩,要研究的领域也早不是过去行星文明那点儿狭窄范围了,都拓展到广袤星际生态的多维度了。层次越来越深,覆盖的面儿也越来越广,可真能跟得上这节奏、扛得起研究担子的人,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林轩顿了顿,语气更沉:“这种‘单点依赖’的局面,要是遇上更复杂的文明挑战,迟早要出问题。”
埃隆揉了揉眉心,语气添了几分无奈:“不光是科研后继乏人,社会组织结构的单一化也是大问题。咱们族人虽靠伊瑟拉文明的寿命熵逆装置,把寿命延长到了两千多岁,可整个华夏文明的组成太单薄。满打满算就一千多人,还是科研、工程和医务这些核心人员加他们的家眷。”
他顿了顿,想起文明初创时的考量,又补充道:“当初选这条精英路线,也是没办法,怕庞大的社会组织、巨量的成员,会在生活维持、社会治理上耗掉太多精力,进而拖慢发展节奏。可现在回头看,这种精简化确实代价不小,不光文明繁衍生息的基础削弱了,更可惜的是,少了海量人口的基数,那些可能改变文明走向的科学奇人,连出现的机会都大大减少了。”
亚瑟接过话头,指尖在桌沿轻轻敲着,语气里带着现实的考量:“老埃说的没错,咱这精英路线不是不想改,是真没条件改。你想啊,咱们现在是啥?是星际流浪文明,飞船就是家,今天在这片星尘带落脚,明天说不定就得往另一个星系挪,居无定所的日子,哪有底气供养庞大人群?”
他顿了顿,掰着手指头算:“就咱们现有科技,维持现状都得精打细算,要是再添上几亿张嘴,光粮食培育、水资源循环、居住空间改造,就得占掉舰队半数以上的能源和资源。到时候资源都砸在人群供养、社会管理上,科研这边别说攻克四级高等文明理论,能不能保住现有进度都难说。这么算下来,现阶段精英路线确实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虽然憋屈,却没更好的法子。”
林轩听着两人的话,良久才轻轻叹息:“我倒盼着哪天咱们的科技能再往前迈一大步,能把那些不重要的资源消耗、繁琐的管理流程比重降下来。比如让生命维持和生态循环等系统实现高效运转,让社会治理靠智能体系就能精准落地,到时候不用再为‘养不起人’发愁,就能实现海量人口的稳定存续和有序管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轩眼神亮了亮,继续顺着这个方向展望:“而且现在咱们的问题不只是资源,舰队体量也太受限了,单艘战舰空间就那么大,连科研设备都得挤着放,哪有空容纳‘闲人’?真要支撑庞大人口基数,靠现在这点家底儿根本不够。”
他抬手在虚拟面板上划出一艘巨型舰船的轮廓,语气里满是憧憬:“等以后科技跟上了,咱们得造宇宙尺度真正的巨型舰船。专门搞几艘‘生活巨舰’,功能不用多复杂,就是为了让人好好生活。一艘舰船里就能装下几百万、上千万人口,有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政府、学校、医院、工厂,甚至巨舰上能有繁华的生活区、规整的商务区,连供人休闲的人造景区都得配齐。总之,跟咱们以前在行星上的现代城市一样,就是把城市搬到宇宙里,跟着舰队一起走。”
这话刚落,埃隆眼睛瞬间亮了,身子不自觉往前凑了凑:“要是真能建成这样的生活舰,咱们就不用再纠结‘养不养得起人’了!到时候人口基数上来,说不定每隔几十年就能冒出个像小岳岳那样的奇人,科研哪还会缺人手?”
亚瑟也跟着点头,脸上的凝重散了大半,语气里满是期待:“可不是嘛!到时候咱们的文明才算真正扎下根了。既有能打硬仗的科研舰、战斗舰,又有能让人安心生活的生活舰,这样的文明才能在星际里长久走下去!”
林轩抬眼望向窗外的星海,眼神里多了几分期待:“真到那时候,咱们文明就不用再困在精英单一化的圈子里,能真正敞开大门吸纳各类人才,建成一个海纳百川的星际文明,那才是华夏文明该有的样子。”
星尘带的光芒依旧柔和,可观景舱内的三人都清楚,文明发展的下一程,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稳扎稳打。
既要攻克眼前的技术难关,更要补上后续人才与社会结构的短板,才能在星际文明的竞争中,真正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