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率领三万虎啸军团尾随在袁公路的败兵之后,沿着淮北平原一路向南进军。
沿途所见,尽是蕲县之战后溃散的袁军败兵。
他们丢盔弃甲,面黄肌瘦,见到汉军旗帜便纷纷跪地请降。
“将军,今日又收降卒三千余人。”雷公清点完最新一批降兵,大声向徐晃禀报。
徐晃抚着浓密的胡须,目光如炬:“好!严加看管,分批送往后方。记住,不得虐待降卒。大将军有令,这些人将来都是我大汉的子民。”
虎啸军团如滚雪球般壮大,在抵达淮河北岸重镇义成时,徐晃麾下已增至五万之众。
这座矗立在淮水北岸的城池,是中原通往寿春的重要门户。
城墙高达四丈,护城河宽深,显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徐晃毫不犹豫下达了围城命令,汉军迅速展开,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正当徐晃研究攻城方案时,帐外亲兵来报:“启禀将军,有一九江人名蒋干,自称与城内守将杨壁有旧,愿入城劝降。”
大帐内,徐晃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文士打扮的年轻人。
蒋干约莫二十岁年纪,面容清瘦,双目有神。
虽是一身布衣,却自有一股不凡气度。
“蒋先生,你说你能说降杨壁?”徐晃声音洪亮,带着几分怀疑,“你可知城内守军尚有八千之众,粮草充足。杨壁又是袁公路心腹,先生能行吗?”
蒋干拱手施礼,不卑不亢地说道:“将军明鉴。杨壁虽为袁公路部将,但其族叔杨宏现为袁公路丞相,若能劝得杨壁归降,不仅可兵不血刃取此要地,更可离间袁公路君臣之心。”
随即,蒋干掷地有声地说道:“将军,干愿以性命担保,若不能成功,甘受军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