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大汉日报和国库券

九月金风送爽,大汉朝廷治下各州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季节。

田野里麦浪翻滚,果园中硕果累累,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与此同时,在大将军府内,户部尚书黄玄手捧厚厚一叠奏报,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

他腰板挺得笔直,眉梢眼角掩饰不住笑意。

刘昆接过奏报,细细阅览,片刻后长舒一口气,神色终于轻松了些。

今年秋收的大丰收,总算缓解了这几月以来压在心头的财政压力。

其实早在年初,黄玄便已向刘昆汇报过,朝廷财政吃紧的问题日益严峻。

为了保障安北军的后勤供给,同时维持朝廷正常运转,他不得不以朝廷名义从大汉银行借出大量资金。

然而,大汉银行的资金不能随意动用,稍有不慎便会动摇金融根基。

为避免竭泽而渔,刘昆只能在不影响银行业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借贷有限的资金,但仍然还不够。

思虑再三,他决定借鉴后世“国库券”的做法,向天下百姓筹措资金。

当时,大汉银行的存款利率为百分之三,而国库券则承诺给予百分之五的回报,整整高出两个百分点。

按理说,这是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方式,然而现实却并不如人意。

起初,朝廷推出国库券时,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和观望。

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无人问津,国库券积压如山,难以变现。

无奈之下,刘昆与几位心腹商议后,只得下令官员根据自身品级带头认购,试图以身作则带动民间购买。

尽管如此,收效甚微,资金缺口依旧未能填补。

眼看国库券滞销,黄玄与大汉银行行长甄逸愁眉不展。

“唉,这东西真是无人问津啊!”黄玄曾叹道,“百姓宁愿把铜板存在银行,或者埋在地下,也不愿买这劳什子的国库券。”

“可不是嘛!”甄逸也苦笑道,“老夫每日看着堆积如山的国库券,简直愁得头发都白了。”